2d屏幕是什么意思(2ds是什么屏幕)

早期智能手机的屏幕表面(准确来说是屏幕面板上方的保护玻璃)都是纯平的,也是所谓的“2D屏幕(玻璃)”。

大家可以翻翻躺在抽屉角落的老款手机,如果它们的屏幕表面与边框平行,或是屏幕被边框包裹其中(边框略高于屏幕),那就算是“正宗”的2D屏幕无疑了。

2014年,随着苹果iPhone 6的上市,一种名为“2.5D水滴屏幕”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流(iPhone 6并非第一款,只是它的影响最深远)。和2D屏幕相比,2.5D屏幕往往略高于边框,屏幕边缘采用了弧形设计,从侧面看就好像水滴一般浮于机身表面之上。

2.5D屏幕的弧形过渡消除了屏幕玻璃和机身中框的棱角,当手指划过屏幕边缘时再也没有了割手感,圆润过渡的手感堪称一流,利用光线折射还能起到边框“看起来好像更窄”的视觉效果。我们如今在淘宝上购买的钢化膜,其实就是2.5D屏幕的表现形态。

同样在2014年,三星还通过Galaxy Note Edge将手机屏幕推向了“3D”时代,它将屏幕右侧边框大幅弯曲,呈现出了类似3D曲面的视觉特效。

没错,这种曲屏设计就是所谓的“3D曲面屏幕”(继Note Edge之后都是3D双曲面屏幕),它可以让屏幕边缘的显示黑边从正面不可见,在视觉上进一步让边框看起来更窄。

同时,3D曲屏还能让侧面的屏幕单独工作,用于显示通知消息或应用的快捷图标,这类功能在Galaxy S和Note系列的后续新品身上得以发扬光大,以华为Mate 20 Pro、P30 Pro和OPPO Find X为代表的高端手机也全部以武装3D曲面屏幕为主打卖点。

“3D曲面屏幕”虽然触感和观感一流,但依旧没能改变屏幕左右边框的物理结构,哪怕是最新上市的三星Galaxy Note 10系列,其两侧边框依旧非常明显。问题来了,现在就连前置摄像头都能被“彻底干掉”,屏幕左右边框就无法彻底消亡吗?

业内公认的屏占比计算公式为“屏占比=屏幕实际显示区域÷机身外轮廓投影面积”:使用屏幕不包括黑边部分的实际显示区域,除以机身外轮廓,也就是手机实际的表面积(未计算向外凸的按钮部分),最终获得最为精准的屏占比数值。

问题来了,在“机身外轮廓投影面积”中,绝大多数童鞋都容易忽略机身左右边框对屏占比的影响——无论是iPhone还是Android系统手机,它们就屏幕边框的构成元素都是相同的,由内至外分别是“屏幕面板+显示黑边+屏幕边框+缓冲层+机身边框+凸起按键”。为了提升持握手感,手机的中框大都还会采取弧度处理,这就让手机的实际边框变得更厚。哪怕是在2019年面世的新款手机,它们将左右边框的这些元素加在一起,总宽度也鲜有小于6mm的。

好消息是,继3D屏幕之后,手机圈再度开启了屏幕立体化的进化之旅,一种全新的3.5D屏幕设计正是出炉,而它也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瀑布屏。vivo NEX3和华为Mate 30 Pro就是第一批采用瀑布屏的新品代表,没有了两侧边框的束缚,它们都将屏占比推向了另一个极致。

那么,作为3.5D屏幕代表的瀑布屏,它的实现原理是怎样的,又有哪些优缺点呢?感兴趣的童鞋不妨关注CFan的后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