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子(补子的图案的象征意义)

“补子”始于明初,是指用一块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的纹样,再缝绣到衣服上,胸背各一,以表示身份、职位。

补子样式有严格的规制,文官用禽鸟,武官用走兽,分为九等。

明代官服品级

文官品级纹样

武官品级纹样

值得一提的是,在颜色上,历代皆以紫为贵,中国传统中紫色代表帝王之气,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也有所谓「紫气东来」。受此影响,如今日本王室仍尊崇紫色。而在明代,官服废弃紫色不用。

《论语·阳货》中,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意思是,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顶替红色。”

按照皇侃在《论语义疏》中的说法,古代传统认为朱是代表南方的正色。而“紫”是由正色「朱」和正色「黑」混合而成的颜色,即所谓的间色,不是正色。

而众所周知,大明王室姓朱,所以在官服中,明太祖废弃紫色不用,以绯色(深红色)为贵。

补子也被清朝继承了下来,因明代官服为圆领袍,而清代为对襟,所以,清代的官服,胸前的补子都是一分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