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5全车下来要多少钱(vv5全部下来得多少钱)



最近,笔者一位创业的朋友刚提了一台WEY VV5。笔者作为“专业人士”受邀“扎场子”。见证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刻——送给自己30岁的礼物。

当我得知他选这台车时就问他:“作为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为何不选一台7座车而选5座车呢?”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首先,它外观、内饰好看,有档次,配置也高;第二,在我们那个小县城,这个品牌并不多见,回头率高;第三,WEY是长城的高端品牌,有排面,品质上信得过;第四,平时就我们一家五口人(外加一位带孩子的老母亲)用,足够了;第六,这款车不仅有5年/15万公里的整车质保,还提供发动机、变速箱终身免费质保;第五,价格合理,次顶配优惠下来13万不到。”



后来,笔者回想这句话时,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会不会是现在大部分刚需人群的购车心理?

而且,尤其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其实WEY这个品牌在当地并没有4S店,只是在一家经销商(里面有各种品牌车型)那里看到了它,当时就看上它了。”之后他打电话也咨询过我的意见,我当时就跟他讲国产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各自优势、各大自主品牌的特点,并推荐了同等价位的其他品牌车型,包括合资品牌,但后来他还是选择了VV5。难道这就是“初恋”的魔力?

同时,这又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思考:现在面对车市下行,各大品牌都在做活动、开出各种优惠条件想方设法吸引准车主,但却忽略了三四线城市或小县城的刚需人群,或是因为运营成本无法触及这些地方。那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变通呢?或许有人说,有啊,我们在做市场下沉,也在区县做广告、营销啊,但消费者看广告能有一台车摆在那里,看得见、摸得着、凑热闹来得实在吗?

回归正题。朋友选的这台VV5到底好在哪里?

01

打动他的首要因素是“正”

首先,在外观、内饰方面都不说了,上了10万的国产品牌都不错,各有特点。反正看过价格差不多,甚至多个好几万的合资品牌,再来看国产车,国产车的优势依然明显。而且,那位朋友还说了,WEY的直隶总督署的那枚旗杆标也是他喜欢这台车的原因之一,端正、霸气,又有质感。一个字——正。




空间方面也是足够的,虽然笔者没有具体实测,但从一路上乘坐的空间感受,一个字——敞亮。感觉比笔者那台B级车的后排空间都宽,而全景天窗(不可开启)也在给予充足光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空间感。

笔者突然有种担心,在重庆这种火炉城市的夏天,会不会特别闷热?




配置就更厉害了,作为一台次顶配车型——2020款 1.5T两驱智先锋,可以说是要啥有啥,前后排头部气帘、胎压显示、全车安全带未系提醒、主动安全系统、疲劳驾驶提示等,在安全性方面还是做得非常到位的。其他配置方面,则有后驻车雷达、360度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发动机启停技术、自动驻车、上坡辅助、陡坡缓降、电动后备箱、远程启动、前排座椅加热、12.3英寸液晶仪表盘+12.3英寸液晶中控屏、车联网、OTA升级、全LED光源、车内氛围灯、自动空调等,如此丰富的配置对于人生中第一台车的刚需人群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动力方面,搭载了一套1.5T发动机+7速双离合变速箱动力组合,虽然没驾驶过这台车,不知动态表现到底如何,但是从其6.6升的油耗看还是挺满意的。再加上参考长城的表现,应该不会错。而且,据当时的工作人员介绍,WEY之所以比长城定位高端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WEY 用过的技术才会用到长城上面。这话笔者不知真假,但如果真是这样,也不乏让人对这台车高看几眼。




02

底盘是真扎实

其实笔者跟朋友一起去提车,还有个目的:大家都说WEY的服务好,我就想看看到底好在哪里?

虽然经历下来没什么感觉,但有两点印象深刻:首先,在等候区,工作人员问我要喝点什么时,我说不用,什么都不要。但我坐下后,她还是倒了一杯温水;其次,在跟销售人员(明知我不是来买车)交流中,销售人员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虽然有些问题带有“夸大”之嫌,但整个过程没有露出一丝不耐烦。



因此,这也让我了解到:目前这家店在这段特殊时期仍旧有60-70台的月销量(正常情况下是100多台);其次,VV5、VV6都卖得挺好的(奇怪的是,我怎么在路上没怎么见到VV5?),尤其是中高配最受消费者青睐。

在验车的过程中,我亲自去看了一下底盘,发动机装甲、底盘两边的涂装、中间的隔热瓦都非常到位,只是中间涂装需要自己再加强一下。整体而言,整个底盘很扎实,还是挺让人放心的。看来,长城这么多年专注于做皮卡和SUV,而且市场表现如此出色,不是没有道理的。




03

对比下来,优惠了8000元

选购VV5这款车型是确定了,但是在哪家店购买却花了我朋友不少力气。它从区县看到重庆主城,从北一路向南,最后终于在巴南区一家店停下来,原因是这家店可以给予更高的优惠,比指导价便宜了整整8000元,就算比江北的店也便宜大约三四千元。

虽然最后拿到的这台车是一台去年10月份生产的新车(这应该勉强算是库存车吧?),但想想有8000元的现金优惠,朋友还是欣然接受。



最后这台车以大约15万的价格拿下。虽然刷卡的时候,我朋友心里狠狠地抽了一下,但看到新车也是心甘情愿。

写在最后:回家后,我朋友好几次打电话问我,“这个按键是干什么的”“那个功能是干啥的”,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随着现在新车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不再像以前那样,所有功能都能通过按键一目了然,这就意味着对于现在的车主文化水平也提出了一定要求。但要是遇到像我父亲那样的老司机,虽然车开得很溜,但是对于各种“黑科技”他们却是茫然的,有了也不会用。这样就意味着,为配置多花的钱失去了意义。那么对于这部分消费者,车企该怎么办?消费者又该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