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时间过得好快,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智慧的劳动人民把农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比如有些地方在端午节当天,喜欢听别人对自己说:端午节快乐。
有些人听到这句话后,会很不高兴,还会有些人笑话对方不懂礼节。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端午节,其实是一个祭日,曾经有一个爱国诗人叫屈原,因为郁郁不得志,这位爱国诗人被排挤,空有满腹经纶,但是不能被重用,这位诗人忧国忧民,最后含恨跳入滔滔的河水中。
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就在农历五月初五日那天,用包粽子的方法来祭祀这位爱国诗人。
有些地方用另一种方法来庆祝端午节,比如赛龙舟,也是把一些装饰美观的船放在水面上,然后有人划船。
还有些地方,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端午三不空,财富向家冲。
从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来看,指的是有三样东西不能少,如果照这样做了,家里就会财源滚滚。
自古以来,百姓向往幸福安康的生活,在这种理想的支持下,人们总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自己觉得很有意义的事。
那些事情,他们认为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那些习俗,自然一直延续到今天,很多人还会在端午节的时候, 想起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在这种观念的影响,让端午节更加精彩。
堂桌不能空过去,每个农民家里都有一个堂桌,就是一张简单的桌子,上面摆放着列祖列宗的牌位或者照片,前面放几个小碟或者小碗,上面有一些祭祀用品。
这种祭祀活动,表达了后来人对先辈们的思念之情。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亲人离去之后,后人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在端午节这天,在堂桌上放上些祭品,或者做一些好吃的东西摆放在上面,表示对离世亲人的思念和尊重。
也有人会去坟前烧一些纸钱,也就是让过去的亲人,同样感受到节日的气氛,让他们在天堂也能够感受亲人的关心。
过去,有些大户人家的祭祀过程很繁琐。
我们还记得,鲁迅写的关于闰土的故事,那里讲述的就是鲁迅家族祭祀时的活动,也是很排场的一件事。
从这件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祭祀这件事相当重视,所以也就有了这句古话。
额头不能空这里所说的额头,是指小孩的额头。
过去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小孩的额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那天,一定不能空着,要在孩子的额头上抹一些黄酒。
过去,老百姓认为黄酒有驱邪避灾的作用,那时候老百姓物质相当匮乏,只有自家酿的黄酒,认为这种东西很有威力。
还有人在孩子的额头画上一个王字,因为在孩子额头画上这样的王字,孩子就有了威力,一些邪恶之气就不敢靠近。
现在,这种方式已经很少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东西渐渐被人们遗弃。
门前不能空什么是门前不能空呢?
就是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要插上柳条,挂上葫芦或者艾草之类的东西
前几天,大街小巷都是卖葫芦的人,端午节的时候,每家每户习惯买葫芦挂在门口。
那些葫芦花花绿绿,柳条上挂着一根葫芦,看起来很美观,过去人们觉得柳条有避邪去灾的作用。
他们觉得柳条能给人们带来好运,能够让以后的日子顺顺当当,把柳树条看作是吉祥之物。
在很多年画中,我们还能看到观音菩萨手中有一个小瓶,那个小屏上有柳树枝,可见柳树枝在过去人们心中很重要。
在今天,这些习俗仍被人重。
艾叶,就是农村常见的艾草,这种艾草是一味中药材,有效地驱除蚊虫。
过去农民没有蚊香,每到夏天的时候,就把艾草拔下来晾干,然后拧成绳 ,晚上的时候把艾草绳点着,艾草冒出的白烟能有效地驱赶蚊虫。
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到了5月份温度升高 ,一些病虫害也多了起来,人们就觉得五月是恶毒月,所以,就想了很多办法来驱毒。
结论以上就是端午三不空,财富向家冲的简要介绍,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