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冷媒低压多少(汽车冷媒低压多少正常)

制冷剂又称雪种、冷媒,作为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制冷介质,同时也是空调制冷的关键所在。而系统中制冷剂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整个空调的制冷效果。

在其他部位都正常工作的状态下,因局部泄漏导致制冷剂不足/完全泄漏或者因加注过量,均会导致汽车空调制冷能力下降或者出现无法制冷的情况。

针对这类因素引起的故障,我们多会采用“放”与“加”的方式进行诊断与维修。

虽说听上去只是一“放”一“加”的简单操作,可在实际操作中“放”与“加”一点都马虎不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要有较高的效率。

毕竟在我们对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的过程中,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是否有泄漏/变形/脏污等等),不然等待我们的便是复查和返工。此外,自身的安全必须要放在首位。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快速安全的排放与加注制冷剂呢?

首先要保证安全,即工作环境应处于通风(非密闭)、阴凉处,且远离火种。

排放

排放时操作相对简单,但不可掉以轻心。毕竟吸入人体可没什么好处。

所需工具:空调表 + 装有半瓶水的玻璃水瓶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全自动冷媒回收加注机)

加注

在将空调系统中原有的制冷剂排放完毕后,加注可分为三个过程:

打压/保压抽真空加注

所需设备:打压/抽真空机+空调表+制冷剂+冷媒油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全自动冷媒回收加注机)

打压/保压

打压/保压的目的在于测试空调系统的密封性是否良好。

抽真空

汽车空调系统内真空抽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系统内的水气的排出,同时也决定了加注时的难易程度。

加注

作为加注制冷剂最后一个流程,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加注制冷剂前,应先加注适量冷冻油。

以上操作是一名合格汽修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当然,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汽修人,我们又怎能只停留于此?


制冷剂实现制冷的工作原理

制冷剂在不同环境下有四种物理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蒸汽态”、“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吸热/放热)可实现四种状态的转变,且该过程是可逆的。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我们用水进行类比:

固态水即冰,在吸收外界热量后开始融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全部转变成液态;此时继续进行加热(吸热过程),当温度达到一定条件后,出现水蒸汽即转变成蒸汽态;

如果继续对水蒸气加热使之吸收热量,水蒸汽就会变成不可见的气体即气态。

而在放热过程(一定条件下)中则会依次完成“气态---蒸汽态---液态---固态”的转变。

注意:气态下的制冷剂是不可见的,我们平时所说的气态多为制冷剂的蒸汽状态。

而在汽车空调系统中,制冷剂只有“气态”和“液态”两种物理状态。在温度和压力的相互作用下,实现制冷剂状态的转变。

高温高压气态———压缩机出口至冷凝器

中温高压液态———冷凝器出口至膨胀阀入口

低温低压液态———膨胀阀出口至蒸发箱

低温低压气态———蒸发箱出口至压缩机进口


即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温度可使“气态”变成“液态”(该过程在冷凝器中实现),通过降低压力实现制冷剂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该过程在蒸发器中实现)。


现在我们用最通俗的话说制冷剂的制冷原理,就是“蒸发吸热”。

即制冷剂通过自身状态的改变完成对周围热量的吸收,并通过鼓风机向驾驶室内吹风,达到热量交互的目的,进而实现制冷效果。

看完懂了吗?有疑问可以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