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一般星星多少钱(滴滴 多少钱)

最近的电视剧《三十而已》让普通吃瓜群众长了不少见识,比如贵妇圈给孩子买一套小行星的命名权,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样子。

事实上,“给小行星命名”并不是个真正的高大上的生意,比如,https://www.nameastarlive.com 网站上,命名一颗星星也就19.9美金;而中国的网站”星协”则为268元人民币。

当然,太空的生意除了这个“卖小行星”这种骗人掏腰包的初级版生意之外,人类对太空的想象力以及太空生意有很多。


北京时间2020年8月3日的凌晨2:48,SpaceX 公司旗下的赫尔利Hurley和贝肯Behnken驾乘名为“奋进号”的载人龙飞船Dragon Endeavor,在执行了64天飞行任务后重返地球,成功着陆(溅落)在美国的墨西哥湾,所幸的是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71分钟后两人成功自主出舱。

这一成功着陆,意味着属于SpaceX的商业航天模式正式写入航天史,同时商业载人航天时代开启。

这个SpaceX 背后的大佬马斯克,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钢铁侠原型。他既是在中国投资了500亿的特斯拉公司CEO,又是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CEO之外,他还是太阳城公司(SolarCity)董事会主席。SolarCity公司的太阳能系统供应商所建造的电动车充电通道已经在旧金山至洛杉矶之间的101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往返于这两个城市之间的电动汽车驾车者今后可以通过该公司设在充电通道里的充电设施进行充电。



换言之,马斯克做的生意正经是属于我们内地热议的“新基建”范畴。与普通的基建略有不同。

首先,按SpaceX公司自身的说法,SpaceX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火箭的重复利用来降低发射成本。比如运送货物的太空舱“龙胶囊”(Dragon Capsules)就已经使用了三次。2015年以来,SpaceX数十次成功安全地将“猎鹰9号”重型火箭的一级助推器着陆回收。

这次着陆之后,马斯克本人在此次任务成功后也第一时间发表推特表示祝贺,并且说道:“当空间旅行像乘坐飞机旅行一般普遍时,文明的未来就能得到保证。

与之对应的是,NASA局长吉姆·布莱登斯汀(Jim Bridenstine)表示:“今天我们创造了历史。这次任务标志着人类航天的新时代开启,美国宇航局不再是唯一的硬件购买者、拥有者和运营者,而是未来众多太空旅行的客户之一。”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第一,美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开启私有化的运营了,马斯克不仅做了一些NASA原有的工作,而且将NASA也变成客户了;第二,这一次成功载人是一个质的飞跃,如果把SpaceX比喻为空间运输公司,之前都是做“货运”,从现在开始,可以做“客运”了,说得现实一些,乘坐飞船taxi的“太空旅行”马上可以实现;而说得科幻一些,当人类可以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星际旅行很可能带来星际移民。


还有一个好莱坞式的细节值得关注:9年之前,美国最后一架航天飞机退役时,宇航员Hurley,亲手将一面美国国旗留在了空间站上,后来NASA宣布这面国旗将作为奖品,颁发给第一个将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公司,而九年后, Hurley正是本次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之一,他取回了当年自己亲手留在空间站上的国旗。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原本“国家队”包括不限于科学家和宇航员,都“转手”给商业公司了。

因此,业界都对SpaceX的未来保持乐观,认为它还会将更多宇航员送往太空。未来的飞行也有望使用本次回收的“龙飞船”, NASA还将允许SpaceX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深空探索和人员的营救等任务中。公司估值届时将达440亿美元。

未来的机遇在于,除了火箭发射、太空飞船之外,会有更多的领域陆续向民营企业开放,无论是基础的卫星发射,还是与火箭发射效能提升相关的一些创新,包括新的网络技术,都有非常大的应用机会。

就目前来看,SpaceX做的还是“空中运输”的生意,兼顾着“顺丰”“货拉拉”和“滴滴”的业务;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这块“运输”在全球范围内是刚需。

同样对于太空生意有布局的是亚马逊CEO贝索斯。他在2000年成立了蓝色起源(Blue Origin)商业太空公司。提供前往太空的载人或运货服务,是全球知名的私人宇航公司,虽然比马斯克行动要早,但是最终两个人对于“太空漫游”的路径出现了分歧。而且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贝索斯的这家公司并没真正实现“太空旅行”。



所以,难怪到了2020年7月,公众发现贝索斯的太空思路“转行”了,较之于“太空旅行”,蓝色起源不声不响地搞起了超级发动机,并且已经向航天巨头ULA 成功交付BE-4发动机。

预计2021年将是BE-4发动机大展雄风的一年,因为届时蓝色起源的未来主力火箭New Glenn 新格伦, 以及ULA的火神 都将迎来首发。

贝佐斯称,BE-4引擎可重复使用100次,New Glenn的助推器可重复使用25次。同时他们在可靠性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出现一个结构故障的情况下也能照常运行,即使有一个传感器坏了,也不需推迟发射。

由此可见,尽管分工略有不同,这两位大佬的太空梦想几乎相似之外,在太空搞新基建的思路骨子里也是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