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意味着什么(36年是什么意思)

1988年,重庆原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接到一份任务,参与修撰《合川县志》。

王爵英从事教育行业几十年,对待工作一直十分认真细致,深受学生们的爱戴。

面对修撰县志此等重要的任务,更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除却工作时间都泡在档案馆里。

王校长在档案馆里不停地翻阅各种史料,力求将所有细节都还原。

但这天,王校长在翻阅资料时,却翻到了一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日期是1953年的,上面的名字是蒋城。

那这份为什么三十年前的立功喜报,会出现在档案馆,它的主人为什么没有收到这份喜报?

校长修撰县志,意外发现一等功喜报

之后,王校长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多方去询问工作人员,才得知原来这份喜报1953年就到了这里。

但派送这份喜报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蒋诚这个人,这封信才退了回来,在档案馆尘封了三十多年。

王校长看着手中的喜报,想到从前有个学生叫蒋启鹏。

曾听蒋启鹏说过有个哥哥叫蒋城,其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那会不会蒋启鹏的哥哥就是这个蒋城。

王校长仔细端详这份喜报,上面的收件地址是兴隆乡,而蒋启鹏家的住址是隆兴乡。

会不会是当年的工作人员将地址搞错了,才会出现查无此人的情况。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王校长拿着这份喜报,去相关单位求证核实。

王校长经过了长时间的东奔西走,对蒋城的生平事迹调查,发现这份喜报正是属于隆兴乡的蒋城。

一位抗美援朝的一等功英雄,竟因为地址写反,被耽误了这么多年。

于是,王校长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将喜报送往了蒋城的家中。

蒋诚的家住在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广福村,此时的蒋诚已经是一位花甲老人。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便回到了家乡,现在成为了一位养蚕户。

送喜报的工作人员,在多方询问下找到了蒋诚的家。

工作人员看着眼前的砖房,门口有位老人,虽然上了年纪,但看上去精神矍铄,一看就是当过兵的。

工作人员连忙上前问道:“您就是蒋诚老英雄吧,我来给您送喜报了”

蒋诚听了这些话,脸上却没有多少情绪起伏,带着来人进入家中,给工作人员倒了杯茶。

工作人员喝着茶看着眼前的景象,斑驳的墙壁,简陋的家具。

心里有了个结论:老英雄这些年过得并不好。

工作人员赶忙将喜报拿了出来说道:“老英雄,这份一等功喜报,本来36年前就该送到您手里,当年地址弄错了才耽误了这么久。”而后工作人员和蒋诚老先生一番攀谈,言语间都是对老英雄的崇拜。

对此,旁边蒋诚的家人闻言一脸困惑,什么英雄?什么一等功?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但工作人员将喜报送到了蒋诚老先生手中就离去了,并没有多说什么。

家人只好询问蒋诚老先生本人,他们之前只知道蒋诚当过兵,却从来不知道他曾经在战场上立过大功,那为什么蒋诚老先生要隐瞒家人呢?

蒋诚老先生面对家人的询问,却没有言语,只见他打开了迟来的喜报,仔细端详了好一会,然后将喜报卷好放到了抽屉里。

家人多年来已经习惯了他的行事作风,见他不愿意回答也就不再追问。

蒋诚独自走到院子里,看着晴朗的天空,回忆起了从未对人提起过的峥嵘岁月。

蒋诚生平,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蒋诚1928年出生在重庆市隆兴乡,一个农民家庭,一家人靠着手头的田地生活。

后来战争来袭,一家人生活得更是苦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常是吃不上饭。

年幼的蒋诚为了吃上饭,经常会跟着哥哥上街乞讨,才不至于在战争年代被饿死。

自小便目睹了战火纷争的蒋诚,深知和平的重要性,普通百姓所求,不过是吃饱饭的普通日子。

等到1949年,战争终于过去新中国成立,已经21岁的蒋诚,选择加入了解放军11军31师92团1营机炮连。

从小目睹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所以他也想用自己薄弱的力量,来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蒋诚加入解放军部队的第二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

他所在的军队,被编入志愿军第12军随着大部队前往朝鲜战场,抗击美国侵略者。

经过长途跋涉,蒋诚所在的志愿军第12军,终于来到了朝鲜战场,还是个新兵的蒋诚都还没来得及适应,就开始随军作战。

不过,虽然还是个新兵,蒋诚在战场上却表现得异常勇猛,面对敌人丝毫没有畏惧,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

正是因为这些出色的表现,在1953年3月的时候,蒋诚便被提升为机炮副班长。

1952年,他又参加了上甘岭战役,这场战役中的炮兵火力密度,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其惨烈程度也可见一斑。

中国志愿军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不断轰炸,展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始终不曾退缩。

战争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随着敌军激烈的炮火攻击,上甘岭的537.7高地伤亡惨重,最终只剩24人还坚守着。

眼看着弹尽粮绝之际,志愿军第12军及时赶赴现场,看着现场无数牺牲的战友,蒋诚心里悲痛极了,却还是打起精神继续战斗。

蒋诚架起机枪,不停地瞄准敌人射击,随着身边日夜作战的战友倒下,他也没有回一次头,他知道只有自己坚持战斗,射杀敌人,才不枉战友们的牺牲。

蒋诚在战场上的英勇身姿也引起了敌军的注意,为了减少己方损伤,敌军将炮火瞄准了蒋诚。

很快一颗早有预谋的炮弹,便向蒋诚袭来,随着砰的一声,炮弹落在了蒋诚的脚边。

蒋诚躲闪不及,一下就被炸到在地。

眼看着即将陷入了昏迷,腹部的剧痛得以让蒋诚清醒过来。

他极快地看了眼腹部,只见腹部被炮弹的弹片所划伤,随着鲜血一起涌出的还有白花花的东西。

仔细一看,原来腹部伤口太大,肠子都流出来了。

蒋诚来不及多想,下意识用手将肠子塞了回去,用衣服紧紧束缚住伤口,爬起来就要继续作战。

只要一息尚存,他就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后来面对家人询问他当时疼不疼,蒋诚轻描淡写地说到:黄继光能为了战斗堵住敌人的枪口,自己这点伤根本不算什么。

就这样,蒋诚凭借钢铁般的意志站了起来,他重新架起机枪,蒋诚一直在等待时机,终于等到飞机低空盘旋时,蒋诚集中炮火对着机头一顿扫射。

在高强度的扫射下,敌军飞机不堪火力,冒出了黑烟,敌军飞机摇摇欲坠最终坠落。

除了坠毁的飞机,蒋诚在战斗中还凭着超高的战斗力,歼敌四百余人,击毁敌军重机枪一挺,为我军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蒋诚也身负重伤,被送往了战地医院治疗。

他的腹部的伤口本就十分严重,再加上他爬起来后又强撑着战斗了很久,战场的环境又十分恶劣,直接造成了伤口的二次感染。

当时战斗医院简陋的环境,无法为其做手术,只能简单的治疗后赶紧将其送往了丹东的医院。

接到消息的丹东医院,已经让医院最好的医生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为蒋诚做手术,但手术的结果如何医生也不敢保证,毕竟当时的医疗条件并不先进。

所以手术的过程异常凶险,医生给其打了3次麻醉,耗时十几个小时才完成了手术,蒋诚的命总算保了下来,而蒋诚也因为上甘岭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荣获一等功。

待伤情稳定后,作为军人的蒋诚,马不停蹄又赶回了朝鲜战场,跟随第12军战斗奋战。

一直等到战争结束后,他才跟随部队回到国内,驻守在浙江江山市。

后来,蒋诚所在部队又接到了建造营房的任务,蒋诚在这次任务中依然表现出色,还荣获了三等功。

战争结束,蒋诚回到家乡

1955年蒋诚跟随复员大队伍开始返乡,士兵们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过上平淡的日子。

蒋诚在战场上立下了一等功,按说返乡后应该受到当地政府的优待,除了慰问金还应当会为其安排一份工作。

但蒋诚回到家后,却一直没有等到该来的荣誉。

低调的蒋诚,没有选择去询问有关部门,他将所获得的勋章都放在一个铁皮盒子里,对于战场上的赫赫战功只字不提。

蒋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看着家乡没有硝烟的农田,开始了踏踏实实的农民生涯。

在战场的蒋诚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在家乡的农田里,他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挥洒热汗。

真正做到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农民生活基本上是靠天吃法,碰上灾害的时候乡亲们是苦不堪言。

蒋诚看在眼里,也在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经过蒋诚的不断摸索,蒋诚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养蚕。

待掌握了养蚕这项技术后,蒋诚除了忙活自家的养蚕事业,他还经常前去指导那些乡亲们养殖技术。

在消息闭塞的时代,为了能快速地将养殖技术传播开来。

蒋诚往往在五点钟就起床,赶到村里的广播站,待一切准备就绪后,用村里的广播播报养蚕知识。

那时的蒋诚早已组建家庭,但儿女们经常见不到父亲的身影,因为蒋诚实在太忙了。

但即便如此,这份养殖工作也没有正式编制,工资也只够一家人只够糊口,蒋诚的日子过得并不算好,可他却从来没抱怨过。

时间到了1983年,当地准备修建隆兴乡通往外面的路。

有了这条路,村民们的外出和运输都会得到改善,对推动隆兴乡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蒋诚因为带领村民们养蚕,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同,便推举他为领头人。

蒋诚深知这条路意味着什么,接下来这个任务后,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带着村民开展修路事业上。

但眼看着这条代表进步和未来的路修了一半,却传来了一个噩耗,当地的资金链断了,没有钱可以继续修路了。

这下,村民们都慌了,他们也是要赚钱养家的的,如果修路没有钱,他们都想回去种地了。

村民们的担忧蒋诚都看在眼里。

他安抚大家好好修路,这条路代表着他们乡里未来的发展,钱的事他来想办法。

其实蒋诚的家庭情况,也比村民们好不到哪去,他又要去哪里搞钱呢。

蒋诚在家想了很久,要想在短时间内凑齐这笔钱,只有一个办法。他拿着自己的证件来到了农场信用社,选择贷了1000元来完成剩下的道路修建。

有了蒋诚这笔的资金,隆兴乡的道路最终得以成功修建完毕,这极大推动了当地的发展。

但蒋诚面对债务,却一直无力偿还,八年后逐渐累计到了2400多元。

最后到了拖不下去的时候,蒋诚喊来了儿子蒋明辉,询问他手里有多少钱。

蒋明辉一听便知道不对劲,父亲多年来从来没有对自己提过钱的事,突然提钱前难道是出了什么大事?

面对着儿子的询问,蒋诚选择了坦白,表示为了修路借了信用社的钱,现在已累计到2400元。

蒋明辉听完后愣住当场,要知道在1991年的两千多万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他辛苦工作了两三年才攒下了千把块,这些钱还是为结婚做准备的。

虽然有些心疼,但蒋明辉冷静下来后,还是决定要帮助父亲,他知道父债子偿的道理,于是将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又到处和东西借钱才将这笔欠款还上。

为了这笔欠款,蒋明辉的婚姻大事都被耽误了,还好女友十分体贴男友,才不至于让这段婚事告吹。

可即便蒋诚返乡多年来,一直过着贫困,甚至要贷款的生活,他也从未想过要求助政府部门,也未曾对妻儿提起过这份荣誉。

他本该享受“一等功”的荣誉,也因为地址错误,直到36年后才收到一等功的喜报。

如果没有王校长修撰县志时的意外发现,恐怕这段光荣事迹将会一直埋藏。

随着这份迟到了36年的喜报,终于物归原主,相关政府人员也来到蒋诚的家乡慰问,这时的蒋老先生已年近花甲,腹部还留有战争时的光荣伤疤。

当被问及这么多年来,为何不曾提及这段经历。

蒋诚老先生表示:“这都是我作为军人应该做的,我的无数战友在战场上牺牲,有的落下残疾,而我还能有个健康的身体参加工作,已经很知足了。”

合川县人民政府随后也下发了文件,任命蒋诚为蚕桑站的正式员工。

现在,蒋诚老先生已经到了91岁高龄,他的故事随着国家的宣传,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退伍多年来,不畏艰难,带领家乡人民走上致富道路。在修建道路时,为了大义牺牲小义,无私奉献。

真正实现了老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