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什么发展持续向好(中国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未来15年是否可持续-)

1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阿里研究院、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1)》(简称“蓝皮书”)。蓝皮书认为,2015年至2019年5年间,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状况得到稳步改善。“十四五”期间,中国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四个新挑战。

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蓝皮书对2019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从国家、省份和重点城市等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数据验证分析并排名。

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验证结果分析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继续稳步得到改善,2015至201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逐年稳定提升的状态,经济实力明显跃升,社会民生普遍提升,资源环境状况总体改善,消耗排放控制成效显著,治理保护效果逐渐凸显。

蓝皮书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我国可持续发展总指标保稳步向好,2019年指标值为82.1,较2015年增幅达39%,年增长率均值约8.7%。

省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验证结果分析显示,4个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份的可持续发展排名比较靠前,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天津、福建、江苏、湖北、重庆和四川排名前十位,中部地区中,湖北排名最高,列第八位。

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验证结果分析显示,东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步明显,其中杭州首次在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排名第一,位列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杭州、珠海、广州、北京、无锡、深圳、苏州、武汉、南京和郑州。

“十四五”期间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蓝皮书建议,应加快落实“双碳”战略,推动经济、产业、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产业和高含碳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同时,还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尤其是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大幅降低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提高清洁、零碳或低碳能源等非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

蓝皮书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四个新挑战,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碳排放规模较大、钢铁等高碳产业规模庞大意味着碳减排压力较大、现有节能减碳技术能力满足不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低碳消费理念和行动尚有待在全社会倡导推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