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最后说了什么(巴拉巴拉说了一堆)

文|灵殿同学

电影《巴拉》是一部以脱发秃头为现实题材的喜剧电影,讲述一个曾经发量惊人的男主巴拉为拯救发量的苦恼经历,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总视角细分为自卑心理的萌芽初现、自卑心理的扭曲生长、自卑心理的掩耳盗铃以及自卑心理的阴霾消散)来解读男主在面对秃头命运时心理外化行为的内心导向以及在自卑的阴影中的情感变化。

近几年来,印度影视化作品常常犹如一匹黑马闯进观众视野,《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嗝嗝老师》等作品都在中国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创造了良好口碑。

去年由斯里兰姆·拉格万执导,阿尤斯曼·库拉纳、塔布 拉迪卡·艾普特、安尔·德霍万联合主演的电影《调音师》(2018年度IMDb评分最高的印度影片)在中国收获不少称赞,豆瓣评分依旧保持在8.3分左右,悬疑的故事情节搭配令人神经紧张的曲调,全程毫无尿点,结局细思极恐。


图片来自豆瓣

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演员阿尤斯曼·库拉纳的演技,而阿尤斯曼·库拉纳也趁电影《调音师》在中国获赞的同时抓住好势头,在2019年挑战了以“脱发秃头”为核心主题的电影《巴拉》(又名:《Bala》),这意味着有颜值的他需要自毁形象演绎出当代年轻人脱发秃头的状态,可谓是做出巨大的牺牲。

演员:阿尤斯曼·库拉纳

印度影片有一个显著特色是贴近人性生活与道德底线,这点可谓在大多数的印度电影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既不会过分夸张,也不会过于收致,电影《巴拉》也毫不例外。《巴拉》在豆瓣的评分只有6.8分,远远不及《调音师》,这或许与它的电影名有关,毕竟如果观众在没阅读影片简介,一般难以将它与“脱发秃头”联系到一块。但电影名与豆瓣评分并不能阻碍它成为一部好电影,毕竟许多80后、90后甚至00后特别关注“脱发秃头”方面的话题。

据《中国脱发人群调查》显示,截止2019年我国有2亿人脱发,其中80后占38%,90后占36%,可见“脱发秃头”已日益成为人们老生常谈的话题对象。而大多数观众往往怀揣着希望去看电影《巴拉》,每位观众都想看男主“关于头发”的命运走向,甚至含沙射影地了解关于“自己头发”的真实未来。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一个曾经发量惊人的男主巴拉为拯救发量的苦恼经历。导演以寻回发量作为故事的切入口,紧抓男主外貌与心理变化两条主线述说男主面对脱发危机的逸闻趣事,结局的释怀是主题的升华,是心灵净化的点睛之笔,向观众传达“做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总视角细分为自卑心理的萌芽初现、自卑心理的扭曲生长、自卑心理的掩耳盗铃以及自卑心理的阴霾消散)来解读男主在面对秃头命运时心理外化行为的内心导向以及在自卑的阴影中的情感变化。

《巴拉》电影海报


自卑的萌芽初现:越是拥有美好的曾经,越是接受不了这种美好被破坏,对于“自我型”人格尤为致命。

人格心理学里的九型人格中存在一种叫做“自我型”人格,拥有该类型人格的人具有极强的感性色彩与浪漫主义情结,他们的自我意识最强,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容易陷入自我陶醉。他们的性情善变而冲动,多愁善感,时常自怜自艾。此外,他们还具备艺术家的气质,用艺术和美学来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

生活中类似具有处女情结的男生、为偶像自作主张与世界为敌的粉丝亦或者采取暴力行为后主动认错给一口糖吃的男生等等,往往是“自我型”人格。影片里的男主巴拉正是一个“自我型”人格的角色。因此,我将从电影里男主表现的细节出发对其“自我型”人格行为外化进行分析,以及解读“自我型”人格与自卑心理之间的联系,我将从以下两点进行阐述:


01.曾经的发量优势转化为男主巴拉塑造“自我型”人格的启迪种子

男主巴拉小时候曾拥有惊人的发量,搭配他端正的五官与年轻的气质,整体形象令班里无数女同学为之倾倒和着迷。然而,高颜值的形象导致巴拉得意忘形,帅气潇洒的皮囊里藏着一颗自私的心,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只为追求满足于自己的一时快感。

他在教室黑板上绘画班主任秃头的模样,让他在学生面前被嘲笑,丢尽脸面;他自以为是向拉蒂克(拉蒂克由于天生皮肤黑而不受巴拉待见)借笔记本,回头未经过同意转送给喜欢的女生;他在犯了错以后不认错甚至在图书馆当场讽刺拉蒂克皮肤黝黑是上天给予她的丑陋馈赠。

巴拉表现的种种行为都踩中“自我型”人格的特征地雷,而这些行为仅是巴拉小时候塑造“自我型”人格时心理行为外化的部分迹象,成年后的巴拉的选择和想法更是贴近“自我型”人格,对于这部分会在第三部分进行解读。从目前看来,巴拉曾经的发量优势确实成为他提高颜值的加分利器,在巴拉的成长过程中转化为塑造自我型人格的启迪种子,而这颗种子在他的心里根深蒂固。

巴拉与拉蒂克的争吵

02.现实形象的崩塌导致巴拉陷入失去生活节奏的泥潭,“自我型”人格接受不了致命性改变,自卑心理由此萌生。

小时候的巴拉自信自己的发量,为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常常到理发店烫发染发维持形象,结果天道有轮回,成年后的巴拉突然有一天在照镜子时发现了额头发际线后移,头发日益稀疏,现实形象的崩塌如同晴天霹雳般打击他的内心。

小时候巴拉的发量

自我型人格的巴拉接受不了脱发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巴拉在镜子面前驻留的时间变长,来来回回检查自己今天是否又脱发;

②巴拉开始戴脱发秃头人群必备神器——帽子;

③巴拉在镜子上贴了胶布,不想看到后移的发际线;

④巴拉把脱发秃头的责任推给日常帮他理发的朋友;

拥有“自我型”人格群体往往难以对过去曾经的美好事物释怀,突然的破坏和梦境粉碎对他们来说都是致命性伤害。巴拉由于接受不了年纪轻轻的自己陷入脱发危机的事实,生活迎来了人生的上坡路,女朋友提出分手,公司放弃提拔他,他也因此失去原本的生活节奏,自卑心理逐渐萌生,而“我想要回我的头发”是他在自卑阴影中最后的挣扎与心声。



自卑的扭曲生长:当自信的种子失去光照,盲目追光成为它唯一的方向感,无能的最后往往选择怒化情绪。

为了寻回过去为颜值锦上添花的发量,巴拉开始像脱发秃头者那样疯狂打探生发秘方,恐怕大多数开始脱发的90后看到这会感同身受,甚至期待着影片里能够出现一个拯救头发的秘方。

影片中巴拉尝试了多种方法,例如:

①通过倒立练习帮发根活血;

②用洋葱榨汁抹在头上;

③用鸡蛋液涂抹脱发处;

④戴生发帽(电视广告推销);

⑤打听老秘方,用牛粪和牛精液涂抹;

⑥用橄榄油、椰子油、黄籽油混合涂抹;


巴拉用老秘方治疗脱发

这些办法的尝试结果自然与大多数脱发群体试错的结果殊途同归,而经过一百多天的失败尝试,巴拉内心自卑的阴影面积开始增大,对拯救发量的想法产生了动摇。他开始变得不自信和担忧,生怕脱发秃头的事实被他人所知。

所以,他戴着帽子推销自己公司的产品,却被拉蒂克砸场子,现场掀开他的帽子,稀疏的头发在消费者展现地一览无遗;他戴着帽子在一家酒吧表演脱口秀,在某个情节高潮时失误用手弹开帽子,观众们顿时哈哈大笑,但他露出严肃的表情。

拉蒂克砸场子

自信的种子为求生存会一直凭借感光本能去寻找太阳,但当乌云一手遮天时,命中注定失去阳光沐浴的眷顾。

让巴拉陷入盲目追光的情节转折是家里偶然安排的一场相亲,而此时的巴拉因为尝试太多种生发秘方导致头上更加贫瘠,根本无法体面相亲,这时他去找以往帮他理发的朋友,拜托他临时解决秃顶的问题。

一般在理发店解决脱发问题是不可能的,但理发师具备做好发型的基本能力,巴拉头发稀少显然难以发挥理发师大显神功的本领。理发师借助网红神器—头发粉(一种黑色物质能够附着在发丝和头皮上达到了头发浓密的假象)为巴拉做了一个体面的发型,巴拉成功跟相亲对象见面。

然而影片总喜欢呈现戏剧性的反转,女生提出让巴拉表演模仿秀,巴拉偏偏选了喷泉旁边展现才艺,而头发粉最忌讳的是水,喷泉一涌而上,巴拉额头前流下了黑色墨水,相亲一事彻底泡汤。

被喷泉淋湿的巴拉

巴拉因相亲失败和现场丢尽脸面而心理受挫,由于“自我型”人格生性敏感,理发师使用头发粉的主意被巴拉解读为欺骗,点燃了巴拉闹理发店的导火线,这是影片第一次出现的情绪爆发,也是巴拉自卑心理开始扭曲生长,逐渐对个人形象失去信心,在自卑阴影里迷茫求助。

正是因为这场闹戏,影片开始推向巴拉为拯救发量最后的希望——植发手术。由于巴拉天生毛发量多集中在头上,腋窝、下巴、人中处毛发极少,植发医生表示用来植发的毛囊不够,提出采取生殖器官周围毛囊的想法。巴拉听完后顿时生气,而这正是“自我型”人格的特征表现,当有人提出的意见被他们认为是忽视个人感受时,拥有自我型人格的人易被激怒。


接受不了医生建议的巴拉

随行的理发店老板和朋友在一旁劝慰巴拉,而一位曾经植过发的脱发患者因植发无效而闹上门,医生一边阻拦患者闹事一边跟巴拉解释糖尿病患者不能植发。很不巧,巴拉天生遗传父亲的糖尿病症状,医生提出的植发条件彻底切断了巴拉与寻回发量的唯一希望。

巴拉心灵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压倒,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于是宣泄成为巴拉在自卑阴影里无能的选择。巴拉回家将事实告知家人,以不尊敬长辈的语气将脱发秃头一事的错误全部怪罪于他的父亲,这是影片出现的第二次情绪爆发,巴拉因此失去了所有的信心,自卑感开始扭曲生长,巴拉决定放弃寻回发量。

巴拉与父亲的争吵


自卑的掩耳盗铃:若自卑感不被正视,它将吞噬自我、自信、自爱,伪装成为自卑者的唯一盾牌。

拥有自我型人格的人除了展现个人独特品质,还喜欢在情感上扮演不平凡的“美学艺术家”这一角色,影片的巴拉完美演绎了这一点。

巴拉之所以在自卑阴影里挣扎那么久,为寻回发量一事努力坚持,部分是因为他爱慕抖音上一位女网红米沙拉。在死神宣判巴拉头发的死期之前,他每天都看着米沙拉更新的抖音视频,幻想自己是米沙拉的对象,用自己的抖音账号录制他的声音和舞姿。

尽管巴拉放弃拯救他的发量,却在追求和爱慕女网红米沙拉从一而终,未见放弃;他对这份情感的向往与执著终究使他走上了伪装自己的欺骗之路,其中离不开这三个契机:

①父亲为不良基因遗传一事道歉,并赠送给他一头假发作为歉礼;

②开理发店的朋友劝说他戴假发,因为假发是目前他能够提升颜值的最佳选择;

③抖音女网红米沙拉参与拍摄公司产品的广告,这是巴拉决定掩耳盗铃的最主要原因。

父亲送的假发

巴拉戴上了假发,利用广告休息期间接触到了米沙拉,巧用甜言蜜语俘获了她的心,一切如他所愿顺利进行,他们也走向了婚姻殿堂。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拉蒂克因私人恩怨在巴拉婚后第二天拆穿了他的真面目,米沙拉知道真相后,伤心地回娘家。

为追回米沙拉巴拉急匆匆戴上橄榄球比赛用头盔,骑车去米沙拉娘家,可无论巴拉怎么解释,米沙拉还是接受不了巴拉欺骗她的事实。两人各持己见,最终巴拉无奈脱下头盔离去,这是影片里出现的第三次情绪爆发。童话故事里,青蛙真诚的等候等到了公主的亲吻,只有癞蛤蟆总想着伪装自己,却只能想而吃不到天鹅肉。

得知真相的米沙拉

拥有“自我型”人格的巴拉在这份情感上过于追求“美学”的造诣,既要自己伪装成“王子”,又想要与“公主”相恋,可一段情感的核心支点是信任。选择伪装是巴拉自卑感不被正视的心理外化行为,若自卑感不被正视,任何人尤其是自我型人格的人会因此失去真我、自信、自爱,而伪装成为他们自认为的唯一盾牌。

巴拉与米沙拉相恋

自卑的阴霾消散:爱是超越自卑的源泉动力,使人学会非自我化理解,也使人拥有包容和释怀的精神力量。

北岛曾说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巴拉为获得与米沙拉的情感选择欺骗,米沙拉发现后无法原谅,可此时的巴拉还是对这份情感执迷不悟,希望挽回婚姻,而米沙拉以巴拉骗婚为由起诉他,通过法律途径判决婚姻无效。巴拉为挽回婚姻,向身为律师的拉蒂克求助,善良的拉蒂克答应此事。

法庭上,拉蒂克指责米沙拉将爱建立在几根头发上,对方律师则控诉巴拉人品恶劣,紧抓骗婚一事咄咄逼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之间,拉蒂克的专业口才扭转了局势,这时渐处下风的米沙拉哭诉一直最以自己的美貌为荣,因此她希望找个帅哥相伴一生的愿望有错吗?这让以爱为由坚持挽回米沙拉的巴拉心里发生了动摇,而随后米沙拉的一番话更是直击他的自卑心,米沙拉说道:“巴拉家中的镜子上贴了一块胶布,遮住了镜子的上部分,连他自己都不能接受秃头这一事实,却强求我接受,这公平吗?”

一段无奈且怜悯的反问仿佛在巴拉的脑海里形成声音循环,巴拉决定放下这段婚姻,满怀真挚地祝福米沙拉,希望她在未来能找到一个帅气的老公,两人握手言和。

米沙拉对巴拉的反问

巴拉与米沙拉一事暂且告一段落,他在这段感情里,由于“自我型”人格在主导情绪和思维,他追求优越感与充实感,但却没有找到问题本质,从根源上改善自身的处境,而是选择做带着虚幻色彩的白日梦。如影片的剧情发展,不管他费多少力来证明自己的重要,依旧没有减轻他内心有自卑感的事实,人格力量的歪曲化最终导致巴拉产生了自卑情结。

解开巴拉自卑情结的催化剂是爱,他深爱米沙拉而祝福她追求幸福;他察觉对拉蒂克的情愫而大胆表白,即便遭拉蒂克拒绝表白后依旧选择真挚的祝愿;他热爱脱口秀而选择转行并在现场脱下帽子展现真实的灵魂内在。

巴拉领悟到爱是超越自卑的源泉动力,使他学会非自我化理解,也使他拥有包容和释怀的精神力量,于他而言,选择对自己、对过去、对生活释怀是他内在那颗自卑心在实现自我救赎。

巴拉对米沙拉放手与祝福

结语

巴拉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卑感是个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原动力,即便是因不甘平凡而追求美学主义与个性化行为的自我型人格群体,正视自卑感比歪曲自卑感更能发挥其内在价值。真正主宰我们命运的,不是我们经历过什么,而是从这些经历中打破自我设限,超越自卑的强大内心,随时随地活出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