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的租车公司—神州租车在3月14日公布了2016财年全年业绩,总收入达人民币64.5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达14.6亿元;车队利用率再创新高达65.1%,注册会员同比增长55%,公司各项财务和运营指标均保持强劲增长,非常抢眼。
神州租车业务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成都商报记者在财报中看到,得益于短租自驾业务强劲增长,以及在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领导地位,神州租车业务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神州租车总收入从2015年50亿元增长至64.5亿元,同比增幅达29%;短租自驾租赁业务收入表现抢眼,同比增长19%,平均每日在租车队同比增长15%,短租业务核心指标车队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至65.1%,创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第四季度神州租车的业绩表现迎来里程碑式增长。其中短租自驾业务量增幅达45%、收入同比增长28%,均创三年新高;车队利用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达65%;自由现金流6.2亿元,达到历史最高。
除收入大幅增长外,神州租车盈利能力增长同样显著:2016年净利润达14.6亿元,较2015年稳步增长;调整后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30.6亿元,同比增长12%;调整后EBITDA比率61%,远高于全球租车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2016年12月31日,神州租车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7亿元,资金充裕、财务健康,自由现金流为18亿元,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债务净额/经调整EBITDA由2015年的2.3倍降至1.9倍,远低于国际同行,财务结构健康 。
2016年神州租车通过持续服务升级等举措,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免费上门送取车等全球标杆性服务,借助大数据挖掘和精准营销,赢得更多新用户,新增客户同比增长超30%,注册会员增长超55%。2016年公司为提升客户体验,加快车辆更新,车队平均车龄已降至16个月,远低于行业平均值。神州租车表示,用户的大幅增长,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增强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
另外,在二手车处置方面,神州租车继续保持高水平的车辆残值管理能力, B2C渠道处置二手车比例提升至63%,并通过进一步拓展C端渠道,提高了车辆残值。财报显示,2016年,公司共处置23092辆二手车,创历史新高;二手车成本与销售额差值继续保持在5%以内,进一步证明了神州租车预估二手车残值及处置二手车的能力。
神州租车全面受益于神州专车业务,两者协同性进一步提高。2016年网约车新政正式出台,神州专车B2C模式受肯定,并成为最大受益者。今年1月26日神州专车在全国率先获得网约车牌照的平台。
神州优车2016年收入58.5亿元 同比增长235%
而神州租车大股东神州优车在近期获得中国银联、浦发银行等46亿元战略投资,受到资本市场青睐,也是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单笔最大额的定增案例。
作为中国出行和汽车领域领先的综合服务平台,神州优车成立于2016年1月,是网约车市场领导品牌神州专车的运营主体公司,也是国内大型租车公司神州租车的第一大股东。去年7月,神州优车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全球“专车第一股”。目前神州优车集团旗下拥有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神州买买车和神州车闪贷四大板块。
神州优车在同一日发布2016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神州优车实现营业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23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27亿元,亏损同比降低27.4%。主营业务增长强劲,专车业务规模成倍增长、亏损大幅收窄,盈利趋势进一步显现。
据年报披露,2016年专车业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达50.6亿元,同比增长190%。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整体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单车运营成本持续显著降低。报告显示,2016年公司毛利率为-26.3%,与上年-172.3%的毛利率相比,亏损大幅收窄。
年报显示,2016年神州专车服务收入快速增长并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营业成本受益于运营效率的提高,其增长率远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同时,新政及各地细则对网约车平台、车辆、司机分别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推动了全行业在数量和价格双管控基础上车辆高端化、车辆营运化、司机专业化的趋势,利好神州。据悉,神州专车获得全国首张网约车牌照,并在福州、厦门、杭州、天津、宁波、苏州、无锡等城市陆续拿到线下运营牌照,已成为新政的最大受益者。
年报称神州优车将发挥在政策合规性最强、盈利模式最清晰的B2C专车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提升专车业务规模及效率,通过进一步深化与神州租车的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中国最大的一体化汽车共享和出行共享平台;目前正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构建中国最大的汽车电商平台神州买买车;还将充分发挥专车、汽车电商等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借助完善的贷前风险评估、独有的贷后风险管控,打造全新的一站式汽车金融服务平台神州车闪贷。
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神州优车各个业务板块已经形成高度协同又具有独立造血功能的业务集群,神州专车今年将会盈利,优车集团也将实现整体盈利。
成都商报记者 胡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