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有什么机遇(电子行业有什么机遇和挑战)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李双亮,姚康,姚丹丹,仇文妍)

1、电子行业综述:景气度呈现结构分化,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地位

进入 2022 年后,电子行业下游需求呈现景气度结构分化,消费电子尤其是手机、 PC 等细分领域受疫情、去库存等因素影响,终端销量出现疲软态势,而新能源 汽车、工业控制、数据中心、光伏等下游领域依然维持成长趋势,拉动相关电子 产业链需求向上,同时国资背景晶圆厂加速扩产推动设备材料国产化进程,受此 影响,与国内晶圆厂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光伏、数据中心等相关的 A 股电子公司 2022 年 Q1 业绩呈现结构性高增速趋势。

2、半导体:坚定看好设备材料国产化趋势,功率、模拟等景气持续

2.1、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结构分化,关注国产替代主线&中长期景气度向上细分领域

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持续创新高。受益于下游 5G、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 物联网等领域对于芯片的需求持续提升,半导体行业市场不断创新高,据 IHS Markit 统计,2021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产值达到 5868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并预 测 2022 年将继续增长约 9%至 6400 亿美元左右。

按照下游终端需求来看,半导体在计算及数据中心、手机、汽车、工业控制、消 费电子、通讯等领域占比分别为 35%、30%、10%、10%、9%、6%。进入 2022 年后,全球半导体市场受下游需求变化影响,行业景气度呈现结构性 向上趋势,其中汽车电子、数据中心、工业控制等领域持续向上。 汽车电动化大势所趋,渗透率提升叠加硅含量提升拉动半导体芯片需求。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据 EV tank 预计,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 量将超过 2200 万台,渗透率将超过 25%,2021-2025 年 CAGR 增长超过 35%。

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讲,对于功率半导体、MCU、模拟芯片的需求 量更大,据英飞凌测算,纯电动车的平均半导体 BOM 成本约在 834 亿美元,相 较于燃油车增加一倍以上。且伴随着汽车电动化同时,智能化也在快速推进,英飞凌测算,L2、L2+、L4/5 级别的智能汽车增加的硅含量分别为 160-180 美元、280-350 美元、1150-1250 美 元。

疫情叠加去库存影响,智能手机销量短期下行,后续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下行趋势将逐步收敛,并有机会重回增长轨道。 全球只能手机销量受疫情及去库存影响,短期处于下行趋势,据 GFK 统计, 2022 年 Q1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3.04 亿部,同比下滑 5%左右,但 5G 渗透率依 然处于增长趋势,同时预计全球 2022 年 Q2-Q3 智能手机出货量逐渐企稳。

其中国内市场受疫情影响更大,从 3 月份开始至 5 月份,同比下滑较多,但随着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国内手机销量同比下滑速度逐渐收敛,展望未来随着 疫情进一步好转叠加国内新机发行,国内手机销量有望逐渐好转。疫情后周期时代,PC 销量将逐渐稳定。 从 2020 年 Q1 疫情爆发开始,居家办公及在线教育较大幅度的拉动了全球 PC 的 销量,2021 年全球销量接近 3.5 亿部,在经过了两年的采购周期后,居家办公及 在线教育等新增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全球 PC 销量预计逐渐企稳。

2.2、国产化趋势不改,坚定看好半导体设备板块

国内国资背景晶圆厂持续扩产,资本开支预计未来仍将保持 25-30% CAGR 增 长。国内晶圆厂存储厂龙头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长鑫存储扩产规划仍然积极, 未来 2-3 年扩产持续加速。 中芯国际自 2020 年被美国加入实体清单后,战略方向逐渐向成熟制程扩产倾斜, 2021 年先后三次发布公告将分别在北京、深圳、上海加大投资进行成熟制程扩 产,目前北京、深圳、上海基地均已经启动,未来 2-3 年扩产将进一步提速,资 本开支持续增长。

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是国内在存储芯片 3D NAND、DRAM 等领域的代表厂商,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后,正逐渐缩小与海外龙头的技术差距,长江存储已经实现 128L 3D NAND 工艺的量产,长鑫存储已经实现 19nm DRAM 工艺的量产,伴随 着新一代节点的持续突破,我们预测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都将加速扩产,推动资 本开支持续向上。

2.3、晶圆厂产能持续落地叠加国产替代份额持续提升,半导体材料板块迎来黄金发展期

伴随着资本开支落地,国内晶圆厂产能将快速增长,中芯国际规划在当前产能基 础上增加 40-50 万片/月 12 寸产能,长江存储截至 2021 年底约 9 万片/月 3D NAND 产能,远期规划扩产至 30 万片/月产能,长鑫存储截至 2021 年底约 6-7 万 片/月 DRAM 产能,远期规划扩产至 36 万片/月产能。国资背景 12 寸晶圆厂&IDM 总产能有望从 2021 年底 44.5 万片/月增加到 2024 年 底的 134.5 万片/月,增加接近 200%,而存储器领域 3D NAND & DRAM 总产能 有望从 2021 年底 16 万片/月增加到 2024 年的 49 万片/月,增加也是约 200%,产 能的快速增加会带动半导体材料的需求快速增加。(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半导体材料种类较多,其中硅片、电子气体、光刻胶及配套试剂、掩膜版等细分 领域市场空间较大,其中硅片超过 120 亿美元,电子气体 50 亿美元,光刻胶及 配套试剂 40-50 亿美元。国内半导体材料公司经过数年的技术积累,叠加客户的积极扶持,近年在较多细 分领域实现突破,部分领域已经成为国内主流晶圆厂的第一梯队供应商,甚至第 一供应商。

2.4、功率器件:电动车、风光储拉动需求快速增长,国产替代加速

根据 Yole 的数据,2020 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大约 175 亿美元,2026 年将 增长至 262 亿美元,复合增速达到 6.9%。其中,增量较大的主要是 IGBT 模块、 SiC 模块、MOSFET 和 GaN 产品。

其中,硅基 MOS 市场规模将从 2020 年的 75 亿美元增长至 2026 年的 94 亿美元, 复合增速为 3.8%,IGBT 市场规模将从 54 亿美元增长至 2026 年的 84 亿美元, 复合增速为 7.5%,SiC 模块市场规模从 2020 年的 5 亿美元以下增长至 2026 年的 20 亿美元以上,而硅基 MOS、IGBT 和 SiC 模块主要增长的下游驱动均来自于 电动车和工业(主要是光伏、风电和储能)领域。

燃油车功率器件价值量大约 70 美元,插电混动和纯电汽车由于新增功率器件具 有高压、大功率的特点,价值量提升较大,根据英飞凌测算,纯电和插电混动汽 车半导体价值量 834 美元,增量 438 美元中 330 美元来自于功率器件。在全球市 场,特别欧洲地区,48V 混动系统仍有一席之地,其 176 美元的增量中 90 美元 来自于功率器件。2021 年,根据中汽协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超过了 350 万辆,同比增长 超过 150%,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接近 650 万辆,同比增长超过 100%,均实现了 高速增长。我们测算出国内和全球 2021 年新能源车用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分别为 11 亿和 23 亿美元,随着未来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 2025 年国内和全球 新能源车用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分别达到 28 亿和 72 亿美元,复合增速分别为 25% 和 33%,均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中,风能发电,光伏发电市场快速发展,因为直接产生的电能 不能直接并入电网,因此需要通过变流器、逆变器等进行电能转化,进行储存或 者并入电网,储能领域也是如此,储能变流器需要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放电,进 行交直流变换,功率器件作为其核心电能变换器件,需求迎来大幅增长。 在碳中和、碳达峰趋势下,全球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量持续快速增长,2021 年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 175GW,同比增长超过 21%,风电新增装机量约 94GW, 同比基本持平。随着风力和光伏发电设备装机量的增加,电网在输配、波动性调 控方面难度加大,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我们测算,2021 年光伏逆变 器、风电变流器、储能变流器需要的功率器件市场大约 114 亿元,2025 年有望 增长至 255 亿元(按照 6.7 的汇率折算为 38 亿美元),复合增速达到 22%。

竞争格局方面,全球功率器件竞争格局相对集中,以欧美,日系企业为主。英飞 凌是全球行业龙头,根据 Omdia 数据,2020 年英飞凌市占率近 20%,安森美和 ST 紧随其后,市占率微 8.3%,5.5%,前三均为欧美企业。前十中有五家日本企 业三菱、东芝、富士电机、瑞萨和罗姆,市场占比分别为 5.0%、4.6%、4.6%、 2.6%及 2.5%。

在主要细分领域中,英飞凌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在功率 MOSFET,IGBT 单管, IGBT 模块市场份额分别为 24.4%,29.3%,36.5%,接下来便是安森美,意法, 东芝,瑞萨,三菱等欧美日系企业。可喜的是,功率 MOSFET 市场,华润微、 安世、士兰微跻身前十,IGBT 单管市场士兰微、IGBT 模块市场的斯达也都进入全球前十,目前市场占有率还较低,但也说明了产品力在持续提升。 功率器件市场长期由国际大厂主导,主要在于行业壁垒高,特别是在制造、封装 工艺上,需要有深厚的积累,同时又有很高的认证门槛。功率器件在半导体行业 中属于特色工艺,并不追求先进制程,除了光刻之外,沟槽、减薄、能量注入, 背面金属化等,这些独有的工艺加深了行业的壁垒。

2.5、汽车芯片需求将持续,模拟景气无忧

模拟芯片市场作为市场规模高达 600 亿美元的大赛道,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覆盖 消费类电子、通信、工业、汽车、医疗等,用量大、波动小,多年来市场规模呈 弱周期性稳定增长态势。而随着汽车、工控等领域需求持续带动,预计未来仍将 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巨大且稳定增长,但自给率较低,替代成长空间大。根据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8 年中国模拟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 2273.4 亿元,同 比增长 6.23%,近五年复合增速为 9.16%。而 2018 年中国模拟集成电路的自给 率仅约 15%,国产替代可行性强且空间大。而格局方面,全球模拟芯片市场份额主要由海外欧美企业占据,国产替代空间巨 大。根据 Statista 数据显示,全球前十大模拟芯片供应商主要来自国外,占全球 市场份额的 60%以上,绝大部分国内模拟集成电路厂商起步较晚,研发投入相对 较低,产品以中低端芯片为主,而且在价格上竞争激烈。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积 累和政策的支持,部分国内公司在高端产品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逐步打破国外 厂商垄断,面临着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

具体来看: 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领域模拟芯片应用广泛,覆盖手机、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TWS 耳机等产品,模拟芯片产品使用类型以电源管理产品为主,包括:电池充电管理、 USB 电流过流保护、LDO、Buck、Boost、Buck-Boost DC/DC、负载开关、LED 背光驱动等产品。

部分消费电子领域已成红海市场。因消费电子领域产品质量要求较低,产品通常 1 年左右迭代一次,同时行业空间大,品类多,短期收入容易激增,因此目前该 赛道部分中低端模拟产品已经进入价格战状态,如小电流 LDO/负载开关等产品, 单品类产品均有 5-6 家国产供应商竞争;高端产品如充电管理芯片等产品目前仍 是蓝海态势,国产竞争少,主要以替换欧美大厂为主,且该类型产品单价高,也 是未来国产模拟 IC 公司发展方向。行业层面尽管部分消费电子赛道景气度一般, 下游需求较为一般,但高端模拟芯片市场需求以及价格依旧稳定。

工业

工业行业整体复苏,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模拟芯片需求持续提升。工业可分为工 厂自动控制(变频器,伺服,传感器,PLC 控制技术等)、工业机器人、楼宇自 动化、电机驱动、测试设备、电/气/水表等细分领域。根据 IHS Markit 数据显示, 2018 年工业领域的模拟芯片市场大约为 150 亿美元,预计随着工业 4.0、智能建 筑、物联网边缘等的发展,2022 年模拟芯片规模有望超过 190 亿美元,年复合 增长率约为 8.20%,为模拟芯片市场增长较快的领域。与消费电子不同,工业领 域对模拟芯片可靠性、性能要求相对较高,产品认证周期长于消费电子,工业赛 道竞争壁垒高于消费类赛道。目前工业赛道景气度平稳,行业需求稳定且无波澜, 模拟芯片整体需求依旧紧张。

通信

通信行业是高性能、高壁垒的模拟芯片聚集地,通信行业包括基站、小站、路由 器、网关、通讯模块、光模块等细分领域。通信行业要求高速率、低延迟、低功 耗的对大量信息数据进行交换处理,对信号处理和电源管理芯片要求较高,属于高性能模拟芯片聚集地。随着 5G 基站建设持续推进、逐渐进入高峰期,也将拉 动通信市场模拟芯片需求。目前通信市场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布局较少,部分优质 龙头有一定布局。

汽车

汽车行业是未来模拟芯片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模拟芯片在汽车行业的使用 领域主要包括车身控制、ADAS、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照明和 BMS 电池管理系 统,主要使用产品以高压、高性能、低功耗的电源管理类为主。随着汽车电动化 趋势加速推进,汽车领域有望成为模拟芯片未来五年增速最快的下游。目前汽车 行业模拟芯片需求仍紧张,部分高端模拟芯片依旧处于严重缺货状态。

2.6、DDR5 时代即将来临,拉动内存接口芯片量价齐升

中长期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数据爆炸的时代,未来对数据的存储和计算的需求 增长是持续且不可逆的,对服务器的需求量也将会持续增长,根据 IHS Markit 预 测,未来四年全球服务器对于 DRAM的容量需求年复合增速均超过 29%。

服务器对于存储数据的需求增长,一方面体现在服务器出货量的增长,据 IHS Markit 预测,未来四年服务器出货量将维持 10%以上的 CAGR 增长,另一方面 体现在单个服务器存储容量的持续提升,未来四年也将保持 15%以上的 CAGR 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Intel 支持 DDR5 内存标准的 CPU Sapphire Rapids 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季度正 式量产,Intel 即将推出的第四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Sapphire Rapds,采用 intel 最 先进的 intel 7(10nm+ SuperFin)技术,数据插槽接口标准 PCIe 也升级为 Gen 5.0,同时内存规范升级到 DDR5,支持单通道传输速率提升至 16GT/s,而内存 方面将内存规范升级到 DDR5,同时支持 8 通道 DDR5,由于每通道支持两个内 存模组,这意味着每颗 CPU 支持内存模组 16 根。

预计 DDR5 将在未来两年快速渗透。历史经验来看,从新的 DDR 规范开始问世, 渗透率有个逐渐爬坡的过程,一般来讲,第一年渗透率达到 20%-30%,第二年 达到 50%-60%,第三年有望达到 80-90%。国际内存模组厂商美光也在近期投资 者交流中提到预计 2022 年 DDR5 渗透率快速提升,内存接口芯片厂商 Rambus 预计 2023 年 DDR5 渗透率有机会过半,和之前 DDR历代产品渗透演进趋势类似。

3、消费电子:下半年需求有望改善,把握创新周期主线

3.1、iPhone 热销,荣耀快速上量

全球手机销量连续多年窄幅波幅,今年下半年有望重回增长态势。根据 GFK 数 据,今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预计将达到 13 亿部,同比预计持平。全球智能手机 市场自 2014 年销量增长 25%到 12.64 亿部以来,连续 8 年销量增速/降速在 10% 以内,处于存量波动的态势。 上半年手机销售承压,苹果是 TOP5 中 Q1 唯一正增长品牌。今年上半年俄乌战 争、疫情及通胀、缺芯(4G SoC)等影响手机供需,根据 IDC 数据,2022 年 Q1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3.14 亿部,同比-8.9%,前五大智能机品牌中苹果是唯一正 增长品牌,Q1 销量 5650 万部,同比+2.2%。

下半年手机销量同比增速有望转正,新兴市场仍处于增量市场。二季度部分国内 地区受疫情影响仍有压力,前期被压制的需求预计将在三四季度得到释放,且去 年下半年销量基数较低,今年下半年全球手机销量增速有望转正。分地区而言, 新兴市场仍是智能手机的主要增量市场,根据 GFK 预测,中东/非和亚洲新兴市 场(不含中国、日本、韩国)今年智能手机销量有望同比+2%和+7%。

国内手机销量承压,下半年降幅有望减小。根据 GFK 数据,2022 年国内手机销 量预计为 3.02 亿部,同比-5.5%。疫情反复对智能手机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一定拖 累,国产安卓手机缺乏创新也影响消费者换机欲,根据 IDC 数据,今年 Q1 国内 手机销量 7420 万部,同比-14.1%,其中小米、OPPO 和 vivo 降幅较大,荣耀受 益于低基数快速增长,苹果 Q1 国内份额继续提升。二季度上海疫情对行业有一 定冲击,目前上海加速全面复工复产,而深圳已出台多项政策刺激需求,其他地 区有望跟进,下半年国内手机销量降幅有望减小。

主流安卓手机厂相继推出折叠机,全年折叠机销量有望翻倍。2022 年 1 月荣耀 发布折叠机 Magic V,4 月 vivo 发布首款折叠机 X Fold,vivo 作为安卓龙头中最 后推出折叠机的品牌,其吸收前期其他品牌的优点,在屏幕折痕优化、铰链耐久 性等方面均重点提升,市场反响热烈,公司官微宣布“预售 1 分钟售罄”。折叠 机能实现平板电脑的部分功能,且交互页面探索空间更大,根据 DSCC 数据,今 年 Q1 全球折叠机销量 222 万部,同比+571%,预计全年出货量将翻番达到 1600 万部。

iPhone14 系列将首次发布两款大屏机型,反响值得期待。根据集邦咨询,今年下 半年苹果新机除了常规升级外,产品规格预计将再次调整,mini 系列将换成 max 系列,即用 6.7 寸 iPhone 14 MAX 替换之前的 mini,苹果在中端 14 系列也配置 大屏机,有望更好地满足大屏爱好者的需求。iPhone 今年预计继续受益于华为高 端机用户的“更换阵营”,全年销量有望到 2.5 亿部。 新品推动销量,AirPods 销量重回增长。由于两年没推新品+竞品的快速跟进, 2021 年苹果 TWS 下滑较大,2021 年 Q4 苹果发布 AirPods 3,苹果 TWS 销量开 始重回增长态势。根据 Canalys 数据,2021 年 Q4 苹果 TWS(含 AirPods 系列和 Beats)销售 4040 万部,同比+17.8%,今年 Q1 同比+13.6%。下半年苹果预计将 推出 AirPods Pro 2,Pro 系列一直是苹果最受欢迎系列,新机推动下全年 AirPods 系列销量预计今年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3.2、XR 是下一轮行情主线,板块估值将迎催化

VR 去年销量破 1000 万台,预计今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根据 IDC 数据显示, 2021 年全球 VR/AR 头显出货量 1123 万台,同比增长 92.1%,VR 设备出货量 1095 万台,其中 Oculus 的市场份额高达 80%,预计 2022 年 VR 销量将达到 1573 万台,同比增长 43.6%。 Pico 在字节加持下销售火爆,PS VR2 和 Quest 新款值得期待。2021 年字节收购 Pico 后加大了推广力度,今年春晚期间 Pico 品牌成交额与去年农历春节同期相 比增长 50 倍,今年京东 618 开场 10 分钟,Pico VR 成交额同比增长超 20 倍,全年预计 Pico 销量有望超百万部。此外,索尼 GDC2022 上展示的 PS VR2 和 Quest 新款 VR 值得期待。

Steam 平台 VR 设备中 Oculus 遥遥领先,Pico 份额提升空间大。2022 年 4 月 SteamVR 活跃玩家占 Steam 总玩家数量的 1.89%,活跃前四大品牌分别是: Oculus、Valve、HTC 和微软 WMR 系列,其中 Quest 2 在 4 月的份额达到了 47.97%,是份额最高的机型。Valve Index 高分辨率和高刷等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份额达 15.35%。国产品牌 Pico Neo 3 份额为 0.64%,提升空间大。 VR 内容不断丰富,内容与硬件相互促进。据青亭网统计,2022 年 4 月 Steam 平 台上支持 VR 的内容为 6464 款,在 Steam 平台中占比约 5.5%。其中 VR 独占内 容(游戏+应用)共计 5388 款,环比增加 28 款,VR 定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截至 4 月底,Oculus Rift 平台上应用数量为 1381 款,Quest 平台应用数量为 357 款。VR 内容的丰富,进一步促进 VR 设备的销量增长。

4、被动元件:消费类应用触底,新能源应用持续景气

被动元件主要包括电容、电阻、电感、晶振等,电容又包括了 MLCC、铝电解电 容、薄膜电容和钽电容等。根据下游应用不同,我们简单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以 MLCC、电感、电阻为代表的被动元件,下游手机、家电等消费类应用占比较 高,目前景气度低迷;另一类主要是薄膜电容和铝电解电容,下游没有手机应用, 电动车、风光储等新能源应用拉动较强,目前景气度较高。

4.1、MLCC&电感:中长期需求稳步增长,短期静待景气复苏

中长期来看,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电容、电阻和电感等被动元件 的需求仍是稳步增长的趋势。以应用最广泛的基础电子元件 MLCC 为例,汽车 电子化驱动车用 MLCC 用量 3-8 倍提升,价值量 5-10 倍提升。根据村田披露数 据,传统燃油车 MLCC 用量在 3000 颗左右,LV2 等级的 HEV 用量在 6000 颗以 上,而 LV3 等级的电动车 MLCC 用量在 10000 颗以上,超过传统燃油车的 3 倍, LV4 等级及以上的电动车用量在 20000 颗左右。

其中,动力系统、ADAS 系统是用量最大的两个部分,安全、娱乐和其他模块则 具体看配置。根据我们测算,在电动化、智能化带动下,车用 MLCC 需求量有 望实现 23%左右的复合增长,在 2025 年达到 1.3 万亿颗左右。

在具体要求上,车用 MLCC,特别是新能源车动力系统和 ADAS 系统,以大尺 寸、高容值、高可靠性产品为主。车用 MLCC 尺寸基本在 0603 以上,1005 和 1608 是两种主要规格,Tesla 的 Model 3 中则大量使用了 2012 规格的产品,村田 也推出了 3216M/47μF 和 3225M/100μF 车用高容 MLCC。

MLCC 行业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已经经过三个季度下行周期,表现为厂商稼动率 和产品价格的下滑,目前大部分公司盈利能力已经和 2019 年周期底部接近。我 们认为,行业景气度目前已经处于底部,继续下行空间已经不大,未来随着行业 景气复苏,稼动率和产品价格均有弹性。

4.2、薄膜&铝电解电容:新能源应用拉动需求,成本有望改善

新能源汽车、风光储市场的快速增长能够大幅拉动薄膜电容和铝电解电容的用量。 以薄膜电容为例,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包括电机、电池和电控,其中电控需要用到逆变器,逆变器中包含一个 IGBT 模块和一个与之匹配的直流支撑电容器。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薄膜电容在体积越做越小的同时,产品的耐压水平还能保 持在相当的水平,因此薄膜电容器逐渐成为逆变器的主流方案,例如第二代丰田 Prius 车型和比亚迪 F3DM等均使用薄膜电容作为直流支撑电容。

5、PCB:PCB 行业稳步增长,利润率有望改善

5.1、汽车电子+数据中心驱动,PCB 行业稳步增长

根据 Prismark 数据,2021 年全球 PCB 产值大约 804.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4%, 2021-2026 复合增速为 4.8%,保持稳步增长,未来汽车电子、数据中心等领域是 主要增长动能。

车用 PCB 主要用在汽车电子系统中,一般将汽车电子系统分为两类:车体电子 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动力引擎控制系统用量最多,占比 32%,用于电子燃油喷射控制、引擎管理、变速系统、锂电池等;还有车身控制安全系统,占比 25%,用于自动驾驶、车道偏移等,车载资通讯系统占比 23%, 车室内装系统和照明系统各占比 11.5%和 8.5%。

车用 PCB 规模大约为 500 亿元,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带动下,有望迎来 快速增长。传统燃油车单车 PCB 价值量大约 500 元,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量在 2000 元以上,其中电动化增加 1000 元左右(电池、电机、电控等),智能化增 加 500 元左右(ADAS 系统、毫米波雷达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同时,未来车用软板也有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目前车用 FPC 市场规模还不到 100 亿元,根据我们测算,至 2025 年,全球汽车 FPC 产值将超 180 亿元,2021- 2025 年 CAGR 达 20%,成长空间广阔。

此外,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高速化驱动,高多层板需求持续增长。数据中心是通信 PCB 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根据北美五大云巨头(谷歌、Facebook、微软、苹果、 亚马逊)的资本开支情况,2021 年五个厂商资本开支高达 1322 亿美元,同比增 长 34%左右,2022Q1 资本开支合计 368.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保持较快的 增长速度。我们认为云计算、存储需求的增长是不可逆的,未来云相关资本开支 有望持续增长。

高速化能够带动数据中心用 PCB 价值量大幅提升。今年底或明年初英特尔将推 出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芯片 Sapphire Rapids,将服务器平台升级至 Eagle Stream。 相应地,服务器使用的 PCB 价值量将大幅提升:1)PCB 平均层数将从 12-16 层 增加至 16-20 层;2)PCB 使用的 CCL 板材需要从 Low Loss 级别提升至 Very Low Loss 级别。我们预计,单服务器价值量提升幅度超过 50%。今年 1 月,PCI- SIG 正式发布 PCIe 6.0 标准规范,传输速度达到 64GT/s,未来高速化趋势将十分 持续。

5.2、原材料价格企稳,PCB 利润率有望改善

覆铜板(CCL)是 PCB 的核心原材料,而覆铜板的主要原材料为铜箔、玻璃纤 维布、树脂等,电子铜箔占覆铜板材料成本的 40%左右,玻纤布占 27%左右, 树脂占 23%左右。因此铜箔、玻璃布、树脂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覆铜板的价格,进而影响 PCB 的成本。

这一轮铜价、树脂等价格从 2020Q2 开始出现大幅上涨,带动覆铜板价格大幅上 升,对 PCB 厂商的成本也产生了较大影响。2021Q3 开始,铜价、玻璃布价格已经企稳,覆铜板价格也相对稳定,PCB 厂商 前期价格传导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成本端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价格传导,利润 率逐渐企稳,2021Q4 开始,部分覆铜板产品价格开始松动,我们判断 PCB 厂商 今年利润率具备较大弹性。

6、面板:行业逐渐触底,关注车载增量

6.1、全球产能向国内龙头集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LCD 产能向国内企业转移,龙头市占率进一步提升。韩企面板产能的缺口会由 国内新开出的产线弥补,京东方位于武汉的 10.5 代线 B17 从 2020 年一季度开始 投产,当下基本满产。华星光电在建的 10.5 代线 T7,惠科昆明 11 代线和绵阳的 8.6 代线已经投产,夏普位于深圳的 10.5 代线也逐步投产。经过行业激烈的竞争 和调整后,龙头企业占有率明显提升。从 Omdia 提供的 2021 年数据来看,在大 尺寸面板出货量方面,京东方排名第一,份额为 36.5%,群创排名第二,份额为 14.4%,乐金显示排名第三,份额为 10.9%。友达光电排名第四,份额为 10.1%, 华星光电排名第五,份额为 9.5%。在出货面积方面,京东方在大尺寸面板方面 的出货面积份额排名第一,份额为 28.5%。华星光电随后,份额为 18.7%。乐金 显示第三,份额为 10.9%,惠科显示和群创分别排名第四第五,份额为 10.6% 和 9.6%。

6.2、LCD 价格逐渐筑底

从价格的反应来看,2021 年 7 月,各种尺寸的面板价格从峰值开始回落,到 2022 年 6 月,根据 witsview 数据表明,75 英寸的面板降为 223 美元,32 英寸的 面板降为 28 美元。目前价格大多回到上轮周期低点的价格,且对面板厂商来说, 价格已经位于现金成本线附近,6 月开始面板价格筑底,下半年有望进入新一轮 的上涨周期。

6.3、关注面板新增量,IT 及车载显示市场火热

疫情对人们生活办公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中一部分保留了下来, 面板市场中,IT 类产品受此影响,需求强劲。疫情时期形成的学习和居家生活 习惯带动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明显增加,“宅文化”的形成又使得人们对液晶显示 屏的要求更高,远程教学和线上教育的蓬勃发展让很多学生开始接受平板电脑听 课做笔记。并且考虑延续性情况,虽然居家办公的比例会随着疫情情况好转而出 现明显下降,大多数人会回归办公室。但是笔记本电脑在疫情期间体现出“随时 随地解决问题”的功能,平板电脑对于观看线上课程的方便程度,都会有利于其 需求的延续,即选择的是一种新型办公模式——“线下为主,远程为辅”。并且对 于互联网公司等,远程办公与线下办公效率差距不大,富士通、Square Enix 和 Twitter 都向员工明确表示可以在疫情后仍保持居家办公的习惯。

从 IT 类产品 2022 年出货量数据也能看到,每月均保持在前一年的较高水准,预计全年的总 量仍会有一定增长,具备延续性。 整车规模恢复叠加汽车智能化推动车载显示市场火热,预计成为未来显示市场 增长点。传统的车载显示一般尺寸较小,应用的技术较为低端,随着新能源车的 发展,智能车概念被广泛接受被逐步开始落实推广。对应的车载显示开始使用 Side Mirror/DMS 新应用,形态创新和多联屏幕的可能性也显著扩大。当下火热 的 Mini LED、AMOLED、in-Cell 等布局加速。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前装车载显示面板的需求规模约为 1.6 亿片,同比增长约 21.2%。其中天 马以 2620 万片的出货量引领车载显示市场, 同比增长约 16.3%。

6.4、国内企业竞争 OLED 市场,逐步提升占有率

OLED 仍主要应用在手机市场,全球市场总量逐步扩大,国内企业高速发展。 跟据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 OLED 显示面板的营收规模约为 407 亿美 元,同比增长约 34.6%。据 GIR (Global Info Research)调研,按收入计,2021 年 全球 OLED 收入大约 215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达到 502 亿美元,而我国 OLED 产 业 规 模 增 长 明 显 快 于 全 球 , 多 条 6 代 AMOLED 产 线 进 入 量 产 , 我 国 AMOLED 面板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带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未来以京东方、 TCL、维信诺及深天马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会进一步挑战韩企原有的 OLED 权威, 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7、应用领域拓展,下游产品提供 LED 新动能

7.1、Mini LED 市场前景广阔,产业进入发展元年

LED 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显示、照明和红紫外等。其中,显示和照 明规模较大,在显示端,面板行业周期繁荣,价格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新兴显 示方案 Mini LED 加速落地,使用芯片数量大大增加,同时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 增量。在照明端,植物照明及汽车照明等高端细分领域为行业带来变化,产品毛 利率相对较高,国内企业迅速布局。

Mini LED 现阶段主要应用于高清电视、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车载和平板 领域。各领域下游终端巨头针对 Mini LED 推出新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带动整体 产业链在 2022 年迎来高速发展,产能快速扩张。

电视市场:随着平板电视大尺寸化超清超亮趋势的持续发酵,加上国内 5G 技术 的兴起,8K 超高分辨率面板产业链逐渐建立。目前,TCL、华为、三星、LG、 小米、飞利浦等主要电视厂商都发布了自己的 Mini LED 电视。2021 年 9 月创维 发布 MiniLED 高端电视——创维鸣丽屏 SmartMiniLED 电视 Q72。创维 Mini LED 电视 Q72 采用了京东方全新量产的 Mini LED 主动式玻璃基显示屏,集成了 20736 颗 Mini LED 灯珠,2304 个物理分区,每个分区可实现 4096 级阶梯变化, 拥有 1,000,000:1 高对比度,1500nit 高亮度,120Hz 刷新率、低功耗等特点,画 质表现出色,稳定性更高。

2022 年 5 月,TCL 发布 MiniLED——Q10G,Q10G 全系标配微米级点阵式控光技术,最高 448 的背光分区数。共有 55/65/75/85 英 寸四个版本,新品首发价分别为 4499 元、6499 元、8499 元、12999 元。索尼宣 布了其 2022 年 Bravia XR 电视系列的全部价格和供应细节。该系列由旗舰 8K MiniLED 系列引领,这是索尼第一年生产 MiniLED 电视机。5 月 24 日,在台北 电脑展上,三星推出了新款 Odyssey Neo G7 和 G8 4K MiniLED 显示器。 根据 Omdia 预测,全球 Mini LED 背光 TV 产品销量将由 2020 年的 50 万台增长至 2025 年的 2530 万台,占总电视比重的 10%,年均复合增速 119.19%。

笔记本、平板和显示器市场:Mini LED 破冰 IT 类产品。三星在 CES 2022 推出 采用 Mini LED 背光技术的曲面游戏显示器“Odyssey Neo G8” 。AOC 旗下专业电 竞品牌 AGON 爱攻全球同期推出旗舰新品 AG274QGM,据称是首款搭载 NVIDIA G-SYNC ULTIMATE 和 NVIDIA Reflex 延迟分析器的 Mini LED 电竞显 示器。该产品拥有 576 个分区,获得了 VESA Display HDR 1000 认证,并具备 300Hz 高刷新率, 1ms GtG 响应时间,AGON PRO AG274QGM 在国内将于 7 月 上市。

5 月 17 日,华硕发布搭载 16 英寸 MiniLED 屏幕,具备 512 分区 MiniLED 背光,可以 360 度可翻转屏幕设计的 ROG Flow X16。5 月 17 日,冠捷全球发布 了新款 AGON 4 Pro 显示器,AGON 4 Pro 采用了一块 27 英寸的 2K 240Hz MiniLED 屏,拥有 576 个直下式背光分区,240Hz/1ms 灰阶响应时间,最高亮度 可达 1200 尼特,并有 DisplayHDR 1000 认证。 车载显示市场:Mini LED 性能贴合程度更好,逐步替代 LCD 和 OLED。由于 LCD 本身显示效果不足,OLED 成本较高寿命难以满足车用,Mini LED 成为未 来车用显示的关键技术。包括华星光电、群创、深天马和京东方等巨头都在努力 推广 Mini LED 在车载的使用方案,其中,ICDT 2021 上,京东方展出了 75 英 寸 Mini LED 背光显示产品,采用灯珠 1 万多颗,实现 1500nits 亮度、100 万:1 动态对比度,可应用于车载显示等消费级高端显示领域。

在 2022 SID 显示周上, 錼创首次展出 9.38 英寸透明 Micro LED 显示器,穿透率提升至 65%~70%;其次是全新的 11.6 英寸 24:9 的 2.5K 高分辨率车用 Micro LED 显示器,能满足车用显 示器往更大尺寸的需求。调研机构 Yole Research 表示,车用市场的 Mini LED 出 货量将在 2023 年增长至高达 3570 万,将成为最大的应用领域。 终端厂商的认可带来整个产业链的快速扩张,中上游包括器件厂商加码。 上游芯片厂商:对 Mini LED 响应活跃,和面板厂达成紧密良好合作关系。Mini LED 上游技术仍存在难点,如芯片微缩化提出的更高的生产要求;芯片倒装技 术的良率;芯片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由于投资较大,龙头融资相对容易,产业的 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关键技术的突破。目前上游主要厂商包括:三安光 电、华灿光电、晶元光电、乾照光电和兆驰股份。 中游封装厂商:封装技术种类较多,不同厂商各有所长。Mini LED 封装技术包 含 POB、COB、COG 和 IMD,其中 POB 成本低,COB 可以做到超薄及精细分 区,COG 对于巨量转移技术友好,IMD 技术底蕴深厚。龙头厂商加大量产 POB 的同时,积极对其他封装技术进行布局,以占据 Mini LED 时代先机。中游企业 包括:鸿利智汇、瑞丰光电、兆驰股份、隆达电子、隆利科技和聚飞光电。 根据 Yole 数据表明,Mini LED 在 TV、显示器、平板、手机、车载、VR 及可穿 戴产品上均发展迅速,TV 产品 2020-2024 年 CAGR 达到 234%,为增长最快的 市场。中尺寸产品中,显示器和平板电脑的 CAGR 分别为 99%和 78%;小尺寸 手机的 CAGR 达到 121%。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下降,Mini LED 的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我们假 设: 1.根据 LED inside 数据推测,从 2022 年-2025 年 Mini LED 在电视、车载显示和 VR 端的渗透率分别提升至 10%、20%和 20%; 2.电视芯片、封装及模组价值量为 200 元/台、400 元/台及 1000 元/台;车载芯片、 封装及模组价值量为 80 元/台、160 元/台及 500 元/台;VR 芯片、封装及模组价 值量为 50 元/台、100 元/台及 200 元/台; 3.电视、车载显示及 VR 出货量采用 Omdia 及群智咨询的预测值;得到 Mini LED 显示不同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估算数据,同时 Mini LED 还会在 平板、笔记本电脑等 IT 类产品上快速渗透,总体规模或比预计更大。

7.2、LED 照明细分领域火热,为行业带来新机会

LED 细分领域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由于日前北美大麻合法化和国内名贵中草药、 花卉养殖需求的迅速扩张,植物照明用 LED 规模增长较快,毛利率相比传统照 明高出很多。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从植物照明生长灯类型结构来看,LED 灯占据明显优势,占比达到 61%。根据 QYResearch 数据,2021 年全球 LED 植 物灯市场规模大约为 79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159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9%。同时,伴随着新能源车景气度空前,其对于能耗要求较高的特点会使得 LED 照明在其中占据主要位置,产品毛利率高,为上游厂商带来利润。

8、安防:传统需求下半年有望复苏,企业数字化转型打开行业空间

据中安网,2021 年我国安防行业总产值约 9020 亿元,同比增长约 6%,主要因 为公共安全市场需求旺盛,叠加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强劲需求,安防行业 持续保持稳健增长。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显现,同时叠加今 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传统安防需求放缓。我们判断,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政府加大基建投入,传统安防需求下半年有望逐步复苏。(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纵观安防行业的发展,历经数次变革。早期的视频监控系统(模拟时代)主要是 以模拟摄像机、同轴电缆、视频矩阵转换器、磁带录像机以及显示器为主;2000 年左右,随着编解码技术的发展,后端 DVR 替代了磁带录像机,安防行业由模 拟转向数字化;2008 年左右,由于 SoC 技术的成熟,前端 CMOS 替换了 CCD, IPC SoC 替代了 ISP,行业进入高清化;2012 年解决方案的出现,使行业市场蓬 勃发展;2016 年,AI 开始渗透,深度学习算法逐渐成熟,智能化安防打开行业 边界并不断拓宽。

其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空间巨大,包括自动化和信息化两个方面,特别是 疫情之后,迎来加速增长。自动化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显现,人力成本不 断提高,以及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安全问题的需求愈发迫切,工厂中越来越 多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 的产量为 36.6 万套,同比增长 45%,未来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其次,在信息化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大企业数量逐渐增长,产业规 模也不断扩大,企业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全方位、全天候、全局的视频监控 系统则能够显著降低管理成本、实时反映生产运营情况,让管理者能够准确掌握 产能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生产战略。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渐铺开,未来成 长空间较为广阔。

海康威视作为安防龙头,公司管理层战略眼光前瞻、执行力强,算法能力强,对 技术理解深刻,成功抓住每次行业变革。近年来,海康威视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 将研发下沉到区域中心,中央负责架构开发维护,主要针对 PBG 和 EBG,而区 域则负责模块/组件的开发,成熟的组件也可以入库供调用。这样的调整具有三 个优势:1)提高效率,利于加快项目进展;2)二是提升规模效应,带动人均创 收、创利提升;3)被调用次数多的区域给予更多支持,资源分配更为合理。随 着架构搭建完毕,公司效率大幅提升,以更充足的准备应对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基于对物联感知业务的战略定位,形成在可见光、毫米波、远红外、X 光、声波 领域的五条技术主线,构成公司多维感知技术的主架构。

中长期看,公司推动的 AI Cloud 云边融合计算架构、物信融合数据架构持续落 地,不仅大幅增加原有业务的附加值,而且通过智能物联网与信息网之间的数据 交互,也夯实在深度学习、大数据、智能物联网、数据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基础, 不断挖掘有助于社会效率提升的新市场、新需求,公司将业务领域定位为“智能 物联 AloT”,未来伴随智能物联网的发展,公司将继续快速成长。

9、投资分析

行业投资策略: 半导体:半导体投资主线聚焦核心国产替代环节&结构性景气度向上领域。核心 国产替代环节,我们坚定看好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的国产替代趋势,中美科技 博弈将进一步加速半导体设备材料的自主可控。整体下游需求呈现结构性景气度 向上,汽车电子、数据中心、工业控制等细分领域景气度较高,我们看好相关领 域的半导体公司将持续受益下游需求拉动,主要包括功率半导体、模拟芯片、服 务器相关内存接口芯片等。且展望中长期,我们坚定看好半导体设备材料、功率、 模拟芯片等长坡厚雪赛道的相关龙头公司。

消费电子:成本和汇率端压力缓解,果链迎来业绩修复期,随着疫情得到控制, 手机销量有望逐渐回正迎来边际拐点,同时苹果 MR 将于今年年底左右推出,有 望进一步催化行业情绪,建议重点关注以下方向:1)苹果 MR 等新产品的创新 周期受益公司;2)上游缺芯和成本缓解利好的中下游品牌公司;3)积极开拓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的公司。

被动元器件:汽车电子、风光储等新能源领域持续拉动行业需求,中高端产品国 产替代空间广阔,同时消费类下游需求领域对被动元器件去库存接近尾声,有望 触底反弹。该行业也充分受益于国产化+汽车电子化的景气共振。我们看到陆续 有更多的优秀供应商切入到车规级等高端市场,国产化份额未来有望大幅提升。

PCB:上游原材料价格松动,PCB 企业利润率逐渐恢复。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作 为未来 PCB 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带动细分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建议关注国 内车用板和数通板占比较高的公司。

面板:各尺寸面板价格开始筑底,下半年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周期,后续对行业 中各大企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使得强者恒强,市占率高 的企业会有明显的话语权,同时,产能优势对控制成本有明显作用,具备高世代 线的面板企业会占据有利地位。除此外,需要关注高速发展的细分领域和新兴显 示技术。

LED:Mini LED 乘风而起,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关注上中下游龙头企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