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kg等于多少斤(1260kg是多少斤)

新京报讯(记者 黄哲程 应悦)目前,北京正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不同小区因地制宜采用了不同的垃圾投放模式。不同的垃圾投放模式是否方便?居民反响如何?

新京报记者实地走访体验发现,目前在北京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初步形成了四种垃圾投放模式,不同方式各有优势,也都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撤桶撤站”能有效改善小区环境,但未养成定时定点投放习惯的居民可能会错过垃圾投放时间;上门回收让老年人扔垃圾不用下楼,但APP预约操作可能对老年人造成障碍;垃圾分类驿站多采用积分兑换物质奖励方式,居民投放热情高;智能垃圾桶虽然降低了投放难度,但成本高,难以广泛推行。

朝阳区六里屯街道甜水西园社区的垃圾流动巡回收集车。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模式1 撤桶撤站,流动收集

划重点:厨余垃圾分出率提升,未养成定时定点投放习惯可能错过收集车

23日上午10点,在建国门街道西总布胡同64号楼下,朱师傅将小型垃圾流动收集车停靠在路边,等待居民投放垃圾。车上载有1个厨余垃圾桶,能装约100公斤垃圾。

朱师傅从去年7月起在街道担任垃圾运输员,最初几个月,他一天收不到半桶厨余垃圾,现在每天至少能收1桶。“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进步多了。”

除了这些专门收运厨余垃圾的小车,建国门街道还配有大型流动收集车,每车载有4个垃圾桶,可收集厨余、有害、可回收和其他垃圾。

“流动车离我家很近,平时出门买菜,顺路就来把垃圾扔了。”居民刘奶奶说。这辆收集车刚好停在刘奶奶家到菜市场的路上,她养成了每天买菜途中丢垃圾的习惯。

近年来,建国门街道采用“撤桶撤站”方式,共撤去213组厨余和可回收垃圾桶,用垃圾流动收集车定时定点代为收运,强制居民分类投放。

建国门街道西总布胡同共设置4处回收点,为减少居民行走距离,相邻点位之间仅隔100米。从早上7点到12点,下午3点到7点,垃圾流动收集车会准时出现在回收点。每天上下午,收集车轮流在回收点停留1小时。如果错过了收集车,居民还可以前往“绿色生活驿站”投放。

截至今年7月初,建国门街道厨余垃圾分出率9.52%,再生资源分出率13.09%,各类垃圾都无需二次分拣。

朝阳区六里屯街道甜水西园社区的垃圾流动巡回收集车。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朝阳区六里屯街道甜水西园社区近期也开始“撤桶撤站”,这是朝阳区第一个试点该垃圾分类方式的社区。7月19日,甜水西园社区启动“三集中”垃圾分类法,垃圾集中时间投放、集中地点精拣、集中收集清运。

与建国门街道“收集车为主、驿站补充”的模式相反,甜水西园社区将原来的34组垃圾桶精简为8处定时定点投放点位,投放时间分别为每天早上6点半至9点,晚上5点半至8点。错过时间的居民可前往流动收集车投放。

两辆垃圾流动巡回收集车定时在小区8个点位轮流停靠20分钟,上下午各巡一轮,分别收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居民可在社区发放的宣传手册上查看巡回车停靠的时间和地点。

“撤桶撤站”实行一周,社区的垃圾分类水平就有了可见的提升。厨余垃圾分出率是评判垃圾减量、“干湿”分离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比例越高证明垃圾分类做得越好。19日,甜水西园社区厨余垃圾分出量为980公斤,20日增加到1120公斤,到22日分出量达到1260公斤,仅4天就增加了280公斤。

社区卫生环境也因此得到改善。67岁的居民贾培义说,没有实行撤桶撤站时,小区内垃圾桶数量多,夏天经过垃圾桶边,“孩子们都捂着鼻子跑”。现在社区的蚊蝇、臭味少多了。

“不管用什么方式,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居民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同时美化环境。”六里屯街道工委书记谭国忠说。

朝阳区六里屯街道甜水西园社区,再生资源回收员上门回收垃圾。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模式2 预约上门回收

划重点:老年人扔垃圾不用上下楼,但目前仅收可回收垃圾

与“三集中”垃圾分类方式同时在甜水西园社区推出的,还有网上预约上门回收可回收垃圾的小程序。完成回收后,居民可获得相应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

目前,社区居民可通过电话或微信小程序“绿宝e生活”预约上门回收服务,电话预约方式此前已在该社区开展了约七年。

24日上午8点,67岁的居民贾培义在家中拨通了上门回收垃圾的电话。15分钟后,再生资源回收员李师傅敲响了贾培义家的大门。

“一捆报纸,积分还是现金?”“积分。”“3.2公斤,积48分。”

李师傅用设备扫描贾培义微信小程序的账户,输入分类和重量后,积分录入。回收全程仅用时5分钟。

“家在5楼,我和老伴年纪大了,上下楼不方便,上门回收解决了这个问题。”贾培义说。目前小区可上门回收的垃圾仅限可回收垃圾,他希望将来社区也能提供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上门回收服务。

社区书记李颖介绍,目前每个工作日大约有十几户居民预约上门回收服务,周末达到三十四户。社区上门回收服务全天可预约,每户每天预约的次数也不受限制。收集的可回收垃圾,最终将送往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处理厂。如今,甜水西园社区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了80%。

东城区东花市街道也推出了APP预约上门收废品的服务。居民在家使用“绿猫”APP预约,服务人员20分钟内即上门回收废品。考虑到上班族的作息,东花市街道的回收服务时间一般为下午1点至晚上9点。

建国门街道目前正在推行通过手机APP预约上门回收。但有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街道老年居民居多,不熟悉APP的操作,因此目前使用较少。街道正尝试推广电话预约这一更适合老年人的方式。

建国门街道绿色生活驿站。新京报记者 应悦 摄

■模式3 设置垃圾分类驿站

划重点:准确投放可赚积分兑换奖品,居民参与热情高

作为垃圾流动收集车的补充,建国门街道内共有8个绿色生活驿站,运营时间为每天早7点到晚7点,收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居民李奶奶已经是驿站的常客,23日中午11点,她把家中的厨余垃圾和最近几天攒的饮料瓶交给驿站垃圾分类指导员称重,掏出自己的积分卡在设备上一刷,就完成了积分。

为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建国门街道推出了“积分兑换”服务。居民准确分类投放后,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用于兑换洗衣液、卫生纸等生活用品。

李奶奶的积分卡上已有230分,这在居民中还不算多,驿站指导员胡阿姨记得,她登记的居民中积分最高的已有800多分。

建国门街道还创立了“文明积分”制。居民在每次准确投放厨余垃圾和再生资源时,会额外得到1个文明积分。街道每月会对居民的文明积分进行评比,对积分排名靠前的居民,街道将颁发荣誉证书。

据介绍,建国门街道的绿色生活驿站集宣传和垃圾分类收集为一体,每个驿站能覆盖500多户居民。垃圾分类指导员全天值守,指导居民分类投放。

负责建国门街道垃圾分类的第三方公司项目经理邢智磊回忆,最初居民不了解绿色生活驿站,只把驿站当成普通的垃圾站,驿站每天7点关门,第二天一早门口常被各种混合垃圾堆满。

“现在基本没有这种现象了”, 邢智磊说,如今垃圾分类普及度很高,街道居民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截至今年7月初,建国门地区垃圾分类居民实际参与率达到了39.62%。

此外,在东城区龙潭街道光明楼小区、崇文门外街道新怡家园小区、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远洋沁山水南社区、朝阳区劲松五区,新京报记者都看到了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全部开通了积分兑换服务。东城区东直门街道还专门开设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

崇外街道新怡家园智能垃圾桶。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模式4 投放智能垃圾桶

划重点:自动称重积分,降低投放难度,但运维成本高,难以推广

为降低居民垃圾分类投放难度,北京一些街道和小区引入了“黑科技”智能投放箱,这些智能设备已成为垃圾分类领域的新晋“网红”。

西城区新风街一号院小区是德胜街道首个“人脸识别”垃圾桶试点投放小区。小区内16个点位投放了29组设备。注册过的居民只需来到垃圾桶前,摄像头就会自动识别居民身份,打开桶盖,未注册的居民也可以通过按钮打开垃圾桶。

“以前需要自己手动打开桶盖再扔垃圾,现在离垃圾桶半米远,系统就能识别身份,自动打开桶盖,我只要把垃圾投进去就行,很卫生。”居民王女士说。

今年4月,东城区崇外街道新怡家园也试点引入了智能垃圾桶站,居民可通过APP扫描垃圾桶上的二维码,把分好类的垃圾倒入桶内,垃圾桶自动完成称重和积分。

新怡家园的每个智能垃圾桶上还装有一个小黑块,“这是垃圾桶的身份识别芯片”,崇外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涛介绍。餐厨垃圾运输车可以通过扫描芯片,将垃圾桶的数据实时上传到监管系统,实现对各类垃圾产生主体每天厨余(餐厨)垃圾产生量的实时监控。此外,厨余运输车辆上也加装了GPS定位系统,垃圾运输车辆运输轨迹也能全程监控。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朝阳区白领家园小区等也都引入了智能垃圾桶。

不过,有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智能垃圾桶投放成本高,有的桶站单个造价高达上万元,难以大范围使用。智能垃圾桶后期运营和维护难度大、成本高,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也无法保证。此外,由于智能垃圾桶多由企业自主研发和投放,如果企业技术或资金链出现问题,容易造成设备停用,影响垃圾分类工作。

崇外街道新怡家园,居民参与积分兑换。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链接

北京六成街道已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

北京目前采取的垃圾分类方法为“四分法”,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这一分类方法,在具体操作上与上海的垃圾分类模式大致相同。

2012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了政府部门、物业等管理责任人、收运处置单位、垃圾产生单位的责任和罚则,但是物业等管理责任人对居民个人参与垃圾分类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导致居民参与率增长缓慢。

新京报记者从市城管委了解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和处罚措施。

此外,为保障生活垃圾不被“混装混运”,北京还将研究制定垃圾运输管理办法和各品类垃圾运输车辆标准。建立“绿色车队”,将运输车辆颜色、车身标准、标志、电话、单位统一,与各品类垃圾桶颜色一致,便于公众识别监督。同时,将建立分类运输车辆身份识别、行驶轨迹、重量变化等信息实时监控系统,并实施密闭式清洁站分选、分拣等功能性改造。

据介绍,目前北京共有224个街道(乡、镇)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累计创建数量占全市街道(乡、镇)总数的60%。2020年开展示范片区创建的街乡占比将达到90%以上。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应悦 协作记者 吴江

编辑 白爽 校对 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