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名称(有个性霸气的小组名称)

文丨团妈

提到班干部,大多数人会先想到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等等,但现在,小学里的小小“班干部”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有趣。班级里的“管理员”,也从小部分人,走向了全员管理趋势。

现在小学里都有哪些班级新岗位?老师们是如何来设置这些职位的?在老师心目中,又是什么样的孩子,谁能当上“班级管理员”呢?

在巴德美际学校二年级一班的教室里,有一张“岗位图”。上面写着哈利波特、黑板执事、健康天使、掌灯人、4+1执事……是不是洋气又新奇,光看名字还以为是什么跨越星球的武林大会。你是不是也和团妈一样,好像看懂了,但又没完全懂?

刘桥班上的班级管理小岗位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非法”组织,班主任刘桥老师表示,这是他们班——“北辰部落”的责任认领图,而这些“奇奇怪怪”的身份正是他们班级责任小岗位的名称。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神秘岗位都是干啥的?


哈利波特:管理班级里的扫帚等清洁工具(恭喜这位小朋友找到了自己和哈利波特的显性共同点)

健康天使:负责提醒班上的小朋友们喝水(和天使一样善良会发光哦~)

卫生部长:管理班级地面清洁卫生(这一听就是个大人物)

掌灯人:上完课后负责关教室里的灯,人走灯灭,节约用电。(真的很像武侠小说里某个江湖中门派的神秘角色)

“4+1执事”:同学们的桌洞收纳情况,都被“4+1执事”牢牢掌控。


经过团妈一番打探,才发现,不止是上述这些名称,而是现在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学校里的班干部早已不是当初我们熟悉的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纪律委员等那一套“班子”了,很多都开发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岗位。”

在刘桥老师的班上,除了班级的岗位名称,连班级小组的名字也别具一格,比如“桃子组”“金刚发财组”“神枪手组”“高中组”“学霸组”“学神组”……

思索半天,团妈觉得,这大概是一个带着桃子味儿,对着难题一枪一个准,一路冲进高中成为学神学霸,最后带着大家走向共同富裕的组织。

刘桥班上的学习小组名称

在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李玎玲老师的班上,采用了大班长+班级小岗位的管理模式。大班长负责班上大多数的事务,一共有5名同学轮流当值。5名同学在一个学期里是固定的。另外,搭配一系列小岗位,比如专门照看班级里的花草的岗位叫护花使者,管理电灯的岗位叫灯长,还有专门的桌面管理员电脑管理员礼仪监督员等。

小白班上的小电脑管理员

另外,在成都市实验小学,在曾经当了十二年班主任的小白老师的班上,竟从来都没有过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之类的班干部,取而代之的是“班级小能手”。比如口令员、楼层“快递员”、甚至是邀请别人来自己班玩的班级联谊社交小能手……

在小白老师班上,全班50个孩子,要保证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职责。

光看这些岗位的名称,不知道老师们需要记多久,反正团妈脑袋都大了。所以这么多的小岗位,都是如何诞生的呢?

在小白老师所带的班级当中,制作了一个职位大转盘来“定岗位”。首先,班级里需要什么样的岗位,由小朋友们来定——围绕管理好自己的班级需要哪些岗位,在一个班级里有哪些事需要大家去做。这是小白老师给孩子们的定岗底层逻辑。每一个岗位,都是为了班级服务的,都是要干活的。

在班会课上,让孩子们自己发言,自己来设立相应的岗位。这些确定下来的岗位会被写在一个转盘上,外圈写上同学们的名字,里面有一个个小岗位。岗位定了,每周一早上开始要转盘,转到哪个就必须做哪个岗位上的工作。每周轮换一次。

小白设计的职业转盘

那如果有小朋友转到不喜欢的岗位不想做怎么办?

“没有想不想做,是必须要做。班级的岗位就和社会的分工是一样的,岗位没有高低贵贱,没有等级之分,我们也不可能只做我们喜欢做的工作。所以每个人会接触到不同的工作。”在小白老师看来,每一个岗位都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接触和培养的能力。抽到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也要在这个周内把岗位上的事情学习做好,下一周可以重新更换别的岗位。

小白班上的小朋友

在刘桥老师的班上,岗位也是由小朋友们自己定,名字也完全由孩子自己来定。比如管理扫帚的小朋友,管自己叫哈利波特,因为酷酷的哈利波特也骑着扫帚。每天提醒小朋友喝水的孩子叫健康天使,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4+1”执事,也是小朋友自己想出来的。

在学校,老师为了教孩子们收纳整理自己的物品,会要求孩子们准备四个收纳袋,把各科的学科学习资料收纳起来,加起来就应该有4个大的文件袋,另外会加上一个文具盒或者是笔袋。管理这个岗位的小朋友干脆就叫自己“4+1执事”。

这不仅仅是小朋友管理的事情,其中还把自己的方法囊括在了里面。“管理这个岗位的小朋友一说,我要来检查4+1了,基本上每个小朋友都知道该怎么做。”

而且不光是岗位名称这么定的,在学校里大家也都这么叫,那些名字奇特的,也是小朋友们最爱喊的。“被叫到的小朋友自己也很开心,他从这个名称和岗位上获得了价值感。”刘桥说。

“4+1”执事管理的桌洞

关于班级的岗位轮换,基本上每个月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岗位轮换,但是小范围内,也允许孩子们在做好了自己岗位的工作之后,和有同样“换岗”意向的小朋友进行岗位的轮换。

当然,有岗位就有竞争,和小白老师的“职位大转盘”不同,刘桥老师和李玎玲老师的班上由小朋友先主动报名,如果遇到几个小朋友都想选同一个岗位的情况。就开启演讲竞争,自己讲述自己的“管理方法”,让同学们来投票竞选。

“虽然一二年级的孩子可能并不像高年级的孩子那样能说很多,但是当孩子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去争取,勇敢地站上台,哪怕只是简单的做了自我介绍,就是一种成长。”李玎玲说。

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孩子们在班上承担的岗位职责也在变换。有些岗位甚至前半学期有,后半学期就更换了。“和我们的社会分工一样,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到了后期,有的事就已经不需要人去提醒他们了,这个岗位就需要更新换代。”小白老师说。

到了高年级,李玎玲老师班上的岗位会偏向学科一些,比如在她的语文学科上,会增加班刊管理员、课前小主播、领读员等。小白老师的班上,也出现更多项目式的创造性岗位,比如班级小剧场的管理员、导演、某一个项目的“总经理”等。

从大的方向和趋势来看,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学校里都呈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传统的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部岗位逐渐消失,呈现出“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可以成为班级管理小能手的状态。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当班干部的孩子们,是班级中的少部分,也是成绩相对较好的孩子。孩子有没有当班干部也被当成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

那在今天,在人人都可以是“班干部”的时代,“班干部”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含金量”又有多少呢?

在老师们看来,小学低龄阶段是孩子们建立班级意识、集体意识的时期,也是孩子培养各项习惯和能力的时期。需要每一个小朋友参与到全部的班级管理当中,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在班级中建立属于他们的归属感。

李玎玲老师坦言,很多时候,小朋友们对于班干部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并没有太强的意识,这些象征意义和“特权”,是被以往的传统选拔标准,部分家长单一的评价体系强加和赋予的。“你要学习好,你要老师喜欢,你才能当班干部。”

这是用单线的方式来评价一个孩子,也违背了培养班干部的底层逻辑,“培养班干部,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而不是培养特权意识。”李玎玲说。

“作为班上的一名小管理员,不是让你专门去管别人,而是针对某一个问题,我如何想办法带着大家去解决问题。”在刘桥所带的班级中,也是一人一岗,低年级很多涉及到分发作业等学科性事务,大多时候也是老师自己做了。

刘桥班上正在干活的小朋友们

在小白老师看来,无论是班干部,或者是班级小能手,或者是其他的组织架构,都是为培养孩子的某一项能力所服务的。而如何培养人,首先就是培养孩子的能力。而能力和班干部并不是直接划等号的。“如果家长认为人人都是班干部,就不能去凸显孩子的能力,其实你是把这个社会等级的分工,过早地加在了小孩子的这个阶段。”

在她的班上,用“岗位”大转盘来轮转决定孩子这周要做什么岗位,并且转到什么,孩子就必须在相应的时间段内去学习如何做好这个岗位。孩子们所学习的班级,在她看来,也相当于一个小小的社会组织。

“当孩子们一年一年地去做,他才理解一个集体是什么样的,在每一种岗位都体验过后,他才知道自己可以、应该在这个集体里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同时,这也是孩子对自我建构的一个过程。

在小白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有的家长提出这样的想法:我希望我的小孩和谁坐,希望我的小孩当什么样的职位……

小白坦言:如果很多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得来太简单。没有经历过竞争,等到有一天他独自去面对社会上真正的竞争,他会突然意识到,原来我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优秀,而这种巨大的落差会让他在青春期叛逆的时候,陷入巨大的黑暗的当中。“现在用特权为他托的底,都有可能成为他未来成长发展路上的阻碍。”

“人一定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的,而不是讲道理的过程中学习。”对小白老师来说,人人都可以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这样一种机制是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锻炼孩子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培养少部分人相对来说,是容易的,但从长远的角度,我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去一遍一遍重复教不同的孩子,而不是先培养部分的人,让孩子们的差异变得很大。”小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