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铜矿粉是什么品位(铜矿粉含量)

南坡砂岩铜矿床的实践与认识

提纲:

一、砂岩铜矿研究现状

二、砂岩铜矿基本地质特征

三、云南省砂岩铜矿分布

四、滇西砂岩铜矿地质特征

五、典型矿床-南坡铜矿地质特征


一、砂岩铜矿研究现状

砂岩铜矿主要指产于砂岩、粉砂岩、页岩、砾岩为主的杂色碎屑沉积岩或其浅变质岩中的层状(层控)铜矿床。含矿岩石可能包括少量碳酸盐岩、硅质岩和火山碎屑岩,含铜建造的下部常为含煤建造,上部常为红色膏盐建造,铜矿体主要产于红色层中的浅色夹层中,一般又称为“红层铜矿床”。

按含矿岩相的不同可分为陆相砂岩型铜矿(也称红层砂岩型)与海相砂岩型铜矿。

20世纪30-60年代初,该类型铜矿床在国外铜储量中占第一位,曾达51.4%(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近年斑岩铜矿的大量发现和开发,目前,砂岩铜矿床已退居第二位,但它仍约占国外铜储量的30%和产量的四分之一,虽低于斑岩铜矿,却远高于其它类型。

关于砂岩铜矿的成因,国外研究者认为层状沉积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是:经历漫长的沉积期后,盆地形成了“封闭循环”的水文构造及氧化性岩石组合建造,含铜的氧化性流体运移时遇到还原性流体前沿,在此过程中发生铜的硫化物沉淀析出而形成的。

李峰等(2000)对滇西兰坪-思茅盆地中红层铜矿,尤其是改造型铜矿床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用实验地球化学方法讨论了围岩中矿质活化迁移及沉淀的机理;

韩润生等(2009)认为滇中砂岩铜矿床是褶皱构造圈闭盆地流体-含矿岩相和构造裂隙封闭成矿流体定位成矿产物,是铜矿源、构造与流体三者耦合作用的结果,并建立了“砂岩铜矿改造成矿期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型”。


二、砂岩铜矿基本地质特征

砂岩铜矿无论是在生成环境,还是在矿床地质特征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国内外地质学者经过多年实践及研究总结,对砂岩型铜矿床取得了一些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9个方面:

(1)形成时间:砂岩铜矿的形成自从产生第一个红层的早元古代以来就十分普遍,并一直持续到第三纪。

(2)大地构造特征:砂岩型铜矿床一般位于含铜古陆周围的断陷盆地或在褶皱带及其边缘的山间、山前盆地中;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环境为山间、山前盆地的陆相河流、湖泊相及河湖交替相。

(3)地层特征:矿床广泛见于元古代至第三纪各个时代,以元古代、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最为重要。含铜沉积在大面积范围内产在一定的地层层位,如兰坪-思茅盆地砂岩型铜矿主要产于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中,楚雄盆地砂岩铜矿的含矿层则主要集中在白垩系地层。

(4)岩石建造特征:含铜岩石包括沉积岩系中砾岩至碳酸盐类的各种岩石,最重要的是砂岩和粉砂岩,页岩次之。含铜沉积建造属干燥气候的红色建造,矿床绝大部分赋存于杂色岩系中紫色与灰色砂(砾)岩交互的灰色砂岩一侧。

(5)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矿床呈成群、成带产出,多沿盆地周边斜坡带或古陆一定距离呈半环状分布或沿深断裂构造线方向展布,如楚雄盆地的牟定斜坡砂岩铜矿带;二是矿体大多就位于褶皱之间或围绕背斜倾没端呈裙边带状产出。

(6)矿体形态特征:矿体总的来说比较规则稳定,延伸广泛,其产出严格受含铜层位控制,形态因古地理环境而异。矿体多为层状、透镜状和带状,沿剖面向上常为多层分布,长宽常为数百至几千米,厚为几米至数十米;有的矿床受构造控制作用强烈,常呈脉状产出。

(7)矿物-化学特征:原生铜矿石中,以辉铜矿、斑铜矿为主,黄铜矿和黄铁矿次之,常含自然铜,矿石具有富硫贫铁的特点;矿体除产出铜矿外,常伴生多种有益组分,如Ag、Pb、Zn等,特别是Ag,在铜矿体的富厚部位,Ag也可达工业品位。

(8)矿化分带特征:具有原生和次生分带。原生分带表现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矿物分带(水平由紫色到浅色,垂向由下往上),即:赤铁矿带→辉铜矿带或斑铜矿带→黄铜矿、黄铁矿带→黄铁矿带→有时可见方铅矿带、闪锌 矿带。次生分带与斑岩铜矿相似,有氧化带、淋滤带和次生硫化富集带之分。

(9)变质特征:大多数砂岩铜矿床区域变质微弱或未经区域变质,仅某些时代较老的矿床,遭受了绿片岩相区域变质或接触变质,变为沉积-变质矿床。


三、云南省砂岩铜矿分布

我国砂岩型铜矿床以陆相为主,广泛分布于南方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主要有云南楚雄盆地、滇西盆地、湖南衡阳盆地、沅麻盆地和四川会理盆地等。

云南省砂岩型铜矿床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集中分布在楚雄、滇西、玉溪、滇东、滇东北和丽江等六个地区;尤以滇中楚雄盆地和滇西兰坪-普洱盆地中的砂岩铜矿最具代表性。从成矿时代看,白垩纪是云南砂岩铜矿成矿的高峰期(所占比例达53.24%),其次为侏罗纪和三叠纪。


以下是云南省砂岩铜矿分布区及分布时代统计简表(据王维贤,1997)


四、滇西砂岩铜矿地质特征

1、滇西砂岩铜矿类型

三种基本类型

(1)沉积-成岩型

(2)沉积-改造型

(3)改造型


滇西铜矿体分布图

2、时间分布特点

(1)沉积-成岩型及沉积改造型

多层位有重点

(J2h、K1j、K2m、E2)

(主要分布于盆地凹陷期-萎缩期)

(2)改造型矿床

穿切层位多(T3-E2),成矿时代集中(E1 , 48-35Ma )

(是滇西红层铜矿中的特色类型)

兰坪-思茅铜矿成矿演化(见图)


3、几点思考

(1)主要沉积成矿期(J-K)盆地封闭性较差,与南北开口;

(2)新生代封闭较好,但为堑沟式盆地,盆小;

(3)陆内造山期褶皱强烈,形成大量受独立紧闭褶皱带限制小型流体渗流系统,缺乏滇中流体大范围运动-迁移成矿的构造条件。

因此,滇西砂岩铜矿规模小,不会形成大型矿床。

(4)滇西的特殊类型—改造型矿床是主攻类型。

因此,滇中砂岩铜矿的及研究思路方法可以用于滇西,但成矿条件及矿床类型对比要慎重。


五、南坡铜矿地质特征

5.1 地层


5.2 矿区构造


南坡铜矿686中段地质平面图



5.3 矿体特征



南坡铜矿6号勘探线剖面图





南坡铜矿24线剖面图





ZK001钻孔揭露的Ⅳ号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