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研报就会跌(为啥出研报就跌)



春节前夕,在茅台股价冲向2600元之际,某头部券商喊出茅台3000元的目标价。节后,茅台跳水后的股价大家都看到了。然而,时隔一个多月,在刚刚企稳反弹不久,这家券商再次在新的研报中鼓吹维持1年内茅台目标价3000元。
在股民们的印象中,机构们的研报几乎从来没有准过,还总是在股价由升转跌时出研报。
本文不去判断茅台的股价究竟应该值多少,而是旨在分析机构们屡屡研报预测与实际走势总是背道而驰的深层次原因。
最直接也是最具阴谋论色彩的观点认为,这些机构企图在高位找人接盘,为其自身或是相关利益集团摇旗呐喊。自然,这种观点是合理的,也是数十年股市历史中的真实现象。这也是研报总测不准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个问题还牵扯到另一个原因。
可能,这些机构是真诚地相信它们所调研或者说所推荐的公司确实是值那个价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这就涉及到调研及调研之后的分析判断方法和能力问题。
机构们总是着眼于当前和过去的公司经营情况和股价表现来推测未来公司价值和股价表现。它们没有深刻认识到,大到国家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小到公司经营,都是动态变化的。行业是有生命周期的,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永动机式往上均衡成长的。
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机构们关注并做调研出研报的公司,多是已经涨幅较大的明星公司。它们很少关注尚未引起市场注意的品种。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急功近利心态,也是对自己能力没有信心的体现。
机构们也知道准确判断未来趋势的重要性,但是它们或是水平受限,或是出于某种需要,只能做出股价不断攀升的预测。
所以,机构们包括顶级机构的研报,自然就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