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榨完糖还剩什么(甘蔗榨完糖还剩什么糖)

①南宁糖业大力推广甘蔗收割机械化。图为甘蔗机械装载现场。南 糖/摄

②光明糖业广西板块凤山糖厂2018/2019年榨季开榨当天的情景。梁柳英/摄

③南宁糖业的工人一丝不苟地操控分蜜机。南 糖/摄

④南宁糖业大桥糖厂门前运蔗车排起长队,源源不断把甘蔗送到工厂。 南 糖/摄

本报记者 何明

11月中旬,随着明阳糖厂、大桥糖厂等糖厂陆续开榨,我区进入2018/2019年新榨季。

榨季年年有,今年大不同。概括起来,新榨季有3个亮点值得期待。

亮点

“双高基地”即将建成

尽管我区食糖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但糖价多年来起伏不定,这除了受走私糖冲击之外,自身也存在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这些年,我区甘蔗种植面积徘徊在1200万亩左右,由于土地过于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连片种植,良种化率不高,甘蔗亩产平均在4-5吨左右。

和世界主要产糖国比较,我区原料蔗生产成本明显偏高。据资料显示,巴西上个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135元人民币/吨,相当于我区500元/吨的27%,按照8.2吨甘蔗榨一吨糖计算,吨糖原料蔗成本就差2993元,如此大的原料蔗成本差异,影响了糖业的竞争力。因此,降低原料蔗生产成本,是提升我区糖业竞争力的首要任务。

目前,国家已经确定我区甘蔗种植保护区面积为1150万亩,其中的500万亩蔗地,我区从2014年以来已按“双高”基地的标准进行种植。截至今年10月,全区“双高“基地累计完成422.16万亩,剩下80万亩任务目前已分解落实,明年就可以建成。根据抽样测产,已建成的“双高”基地样本点平均亩产7.15吨,比非“双高”基地产量高50%,而且糖分达到14.53%,这样一来,在同样的土地上,由于“双高”基地的建成,我区原料蔗产量将大幅增长。

当然,广西并不满足于500万亩“双高”基地,另外的650万亩非“双高”基地,将被纳入“高标准农田”进行建设。我区在今年8月已出台相关方案,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按1500元/亩标准投入资金建设。可以预见,5年后,当500万亩“双高”基地和650万亩高标准甘蔗地建成,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我区原料蔗将增产的同时,甘蔗种植成本随之大大降低。

亮点

机械化迈出关键一步

每到榨季,崇左市江州区赖湍镇新兴屯的甘蔗种植户老韦就犯愁,他家的10亩甘蔗找不到人砍,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即便请到人,每天120元的人工费用,一亩地就要500元。

这种现象,在甘蔗收获季节普遍存在。

在劳动力日益紧缺、人工成本日趋上涨的今天,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才是破解糖业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

11月8日,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广西甘蔗生产服务有限公司举行甘蔗收获机租赁签约仪式。2018/2019年榨季,凤糖公司租赁甘蔗收获机6台(套)、扶持购买甘蔗收获机13台(套),加上上个榨季购买和租赁的15台(套),本榨季将有34台(套)甘蔗收获机分别在凤山、六塘、柳江、上上等9家成员企业蔗区开展机械收获作业。

从今年起,凤糖公司在柳城县3家企业蔗区实施“甘蔗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在机械深耕深松、机械种植、机械中耕施肥培土、机械化收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除凤糖公司外,我区各个大糖企如南宁糖业、东亚糖业、农垦集团等都在本榨季大力推行甘蔗机械化收割。

为了推广甘蔗收获机械化,我区出台了加快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并落实了补贴资金,首先要求在“双高”基地进行推广,争取到2022年,全区500万亩“双高”基地糖料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的目标。

为配合甘蔗收割机械化生产,我区各制糖企业今年一共改造了50多条甘蔗压榨线。机械化收割回来的甘蔗直接输入压榨槽里,把原来人工投料变成机械化投料,这样一来不但节约了人力成本,还缩短了运蔗车周转时间,提高了甘蔗新鲜度。

众所周知,收割环节是影响糖料蔗发展的瓶颈,是制约制糖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解决了收割的问题,就意味着解决了糖料蔗发展的大难题。尽管我区甘蔗生产的机械化作业目前占的比例还小,但至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亮点

大数据促进节本增收

在信息化的今天,“大数据”这个词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它和甘蔗生产联系在一起,似乎是个新鲜事。

在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显滕村5173亩连片种植的甘蔗基地,我们对大数据有了直观的感受。

广西卡西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为建把这个高大上的“大数据”解释得通俗易懂。比如这片5000多亩的甘蔗地,开始是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块土地,如今集中起来连成一片,通过遥感卫星把这些地块原始地貌拍摄成图像保存,输入数据库,每家每户的原始地块都完整保留,各家土地原来在哪个位置,多大面积,一目了然。

在甘蔗田间管理过程中,哪块地需要施肥,哪块地发生病虫害,通过监控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当甘蔗砍运的时候,哪块地先收割,甘蔗运输到什么地方,都能从监控屏幕上看得到。

多年来,每到榨季,都会有一些人跨区域抢购原料蔗,如果用大数据进行管理,就能掌握甘蔗的动态运输情况,从源头上杜绝甘蔗跨区抢购的现象。在税控方面,每块甘蔗地都会有信息显示,如果不是这块地上的甘蔗,它开不出税票来。由于运用大数据平台对甘蔗生产进行科学管理,贵港甘化公司这些年来很少有甘蔗外流。

2018/2019年榨季,我区构建糖业大数据“一张图、一张工作网、一个信息服务指挥平台”,即构建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电子地图、糖业专题图于一体的糖业信息管理服务一张图;构建以北斗地基增强网的一张工作网;构建基于糖业专题信息、北斗定位设备、无人机、精准导航运用的信息服务指挥平台,实现对甘蔗从种植到收运的监管,从而促进全区糖业节本增收,提升糖业发展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