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用什么感知食物(鱼怎么感知食物)

说鱼的食物,钓鱼人来说就是饵料和小药,那就不可避免的先说“呈味”,这个词也是钓友们经常说的。

什么是呈味?其实真解释这两个字不算容易。(有些人会说,百度呀、、、反之,我个人许多东西挺不建议大家百度的。因为百度只是个搜索引擎,只是机器人汇集和收录网络上的各种说法,而不带表就是正确和全面地)

达奇一直是这么理解和解释的:

呈味(物质)————道理上泛指动物的非触觉类感知器官对物质的游离分子、振动、神经感知物等通过器官和神经传递到大脑的感受。

人举例,就是人的一类口腔和嗅觉感受的物质,这是人的感知器官通过神经反映到大脑以后的反应和判断。如,空气中嗅到花香。

空气中的动物为例,这里又分单独的味觉和嗅觉感受。人举例如纯净的食盐,人的味觉是器官神经传导到大脑反映出:咸。而人的嗅觉感知是:无。

反之,口感没有酸甜苦辣咸等的味觉,而通过空气中的呈味分子嗅觉器官神经传导到大脑反映出酸甜的草莓味,如,草莓橡皮。

水中有呈味粒子的扩散甚至溶解,这个对,但是,远不够快速传播和动物的感知需要(因为没有空气这种介质)————所以鱼进化出侧线、感受器这类的水中感知器官,通过物体或营养成分、包括空气中的呈味物质等物质的振动(宏观+微观双重的振动),才能够瞬间远距离感知“味道”。如,某养殖论坛报道过的一个实验,一个玉米,在水中撤掉隔层,瞬间一定距离外的鱼就有感知的脑电波。玉米由于半透膜的包裹,不认为有呈味物质快速的溶解和析出到水中,而且溶解本身就是个相对很慢的形式。所以,这类实验是鱼感知振动而不是嗅到游离、溶解的呈味分子的例子。路亚、散饵等,更是宏观振动为主的诱钓原理,模仿声音、体态和水之间关系的振动。

上个文章写了,达奇早在08年左右就在钓界提出奉劝大家不要用自己的鼻子来钓鱼,要理解鱼类和人的不同属性和感知。理解物质的分子振动或析出振动、传播振动等,是属性范畴,而不是类似手机震动。简单举例,声音、光、物质析出、、、的传播,其中最重要的都是振动为传播方式。实验中鲨鱼几公里感知水中血液、鲤鱼远距离感知水底的玉米、、、都是感知的振动,难道像人一样空气中嗅到飘来的呈味分子?那要多久才感知到?这里加深下理解(上个文章中有),声音的传播就是典型的振动,空气中反而帮不了声音,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而声音这种振动在水体中是1500米/秒(这个是个大概值,因为关系到水质——由此也能理解达奇常说的,水质直接关系到用饵用药)

这些言论虽然钓界有据可查应该是达奇最早提出的,但是基于的是其他行业的研究和试验成果。如,早在1908年就从狗鱼身上论证和确定的鱼类侧线感知振动从而确定方位和食物。再比如,鲫鱼的侧线最低能感受1~25Hz的振动,这些都是很早就有的科学定性。

鱼的鼻孔是严重退化的,这大家都应该知道,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鱼在水中进化出了高能的身体感受器(典型的例子就是侧线)。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一团饵料入水都有什么振动?频率的入水、扩散、脱落、溶散等,是类似声音范畴的宏观震动。而饵料味型、成分等,是相对微观的属性振动。这些的传播受到水质的关系;鱼体、鱼种的关系。。。所以,这是达奇解答配饵用药都要问水质、鱼情的原因。水质不同,鱼情不同,达奇这里真的有不同的用饵思路和截然不同的用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