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527日团购会能优惠多少(哈弗团购会优惠力度多大)



近日,哈弗品牌公布了2018广州车展的参展阵容,哈弗H4智联版和哈弗H6冠军版将在广州车展上正式上市,其中H4智联版预计将8万起售,较现款车型降幅达2万元。

今年3月21日,哈弗H4正式上市,该车定位与入门级紧凑型SUV,车身尺寸略小于哈弗H6,售价区间为10.60-11.60万元。

此次在广州车展上将上市的哈弗H4智联版车型将推出手动挡车型,并将最低售价降至8万元,从而完成哈弗H4的价格下探。

新款H4将产品定位由此前的精品化路线开始向高性价比方向转移,受众人群也锁定在了生活在三线以下具有生活品位的小镇青年。新款相比现款H4车型主要在智能网联方面做出了提升,全系标配了多项包括智能语音、智能娱乐、远程控制、智能出行等在内的配置。



此次推出的新款H6冠军版车型相比现款H6同样在售价上有所下探,并在配置上完成升级,包括360°影像、全新智联系统、全景天窗等越级配置将予以搭载。

“下探”不仅H4而是全品牌

虽然在本次广州车展,哈弗品牌虽没有重磅的新车发布,但从哈弗推出H4智联版和H6冠军版两款车不难看出,哈弗对于自己的产品线布局已经开始了调整,而这次调整的关键词显而易见,那就是下探。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哈弗F系首次亮相,而在后来的近半年时间中,随着F系的消息不断曝出,外界的疑问也越来越多:F系是什么?它和H系的区隔在哪?



在北京车展前后,哈弗对F系给出的官方定义是:定位高于H系,专为年轻消费群体打造智能化、科技化、年轻化的智能潮品SUV,给出的F5和F6售价区间分别是12-14万元和13-16万。

不过,当F5和F7正式上市后,10万和11万的起售价远远低于了此前哈弗放出来的“烟雾弹”,这让原本可操作空间就不大的哈弗产品线显得更为拥挤,10-11万起售的车型多达6款,F系和H系面临彼此蚕食市场的危险。



虽然哈弗在F系的售价上“说了谎”,但高于H系的定位却是真的,而自从F系出现后,H系就悄然开始了下探之路。

8月15日,哈弗调整了H2s的全系售价,从之前的8-10万下调至7-8.5万,幅度超过1万元,还将原有的10款车型精简为6款,这是哈弗为了F系列调整产品线的第一步。

哈弗在第一波调整中没有对“台柱子”H6下手,但哈弗在8月初推出了哈弗品牌总价值20亿的团购优惠活动以及在9月1日-10月31日期间,哈弗对旗下包括H6、H6 COUPE、H2和H4等热销车型进行全面优惠,最高让利达2万元,M6车型更是直接官降2.4万元。



而就在官降生效不到一个月之后,哈弗F5便正式上市,表面上10万的起售价与10.3万起售的H6和10.6万起售的H4高度重叠,但在终端方面,H6最低配车型早已降至8万元左右,H4也有着1万元以上的优惠幅度。

9月底,哈弗祭出下探“第三弹”,推出H2创享版车型,将车系起售价从之前的9万降至7.49万。



待H4智联版和H6冠军版在广州车展正式上市后,哈弗将共有四个车系正式完成调价,H系列也将为F系释放1-2万即7.5-9万元的价格区间,未来F系定位于F5一下的车型将得到充足的定价空间,而随着H7、H8和H9三款高端车型在市场上已逐渐“退居二线”,从H6 Coupe到WEY VV5之间13-15万的空间将转交给F系高于F7的车型镇守。

以下为上,产品下探带来销量上升

哈弗H系的全面“下探”,除了力推F系,还为应对今年车市寒冬立下了汗马功劳,帮助哈弗从8月开始一举扭转了上半年月销量持续下滑的颓势。

今年8月,在H2s调低售价和推出团购活动之后,哈弗当月取得了42925辆的月销量,环比上涨15.10%。而哈弗8月销量的主要增长点正是来自于调价之后的H2和参与团购活动的M6,两款车型分别售出了5314辆和4128辆,环比增长幅度达53.3%和54.2%,其中M6更是取得了28.9%的同比增长。



而伴随着哈弗下探力度的加强,哈弗在9月的销量继续走高,61610辆相比8月再次取得了44%的大幅环比增长。在全面优惠政策的带动下,哈弗H6单月销量重回30000+,环比增长33%,累计64个月夺得SUV单月销量冠军,哈弗H2也重破万辆大关。

在刚刚公布的10月销量中,哈弗成为了今年“银十”表现最为抢眼的自主品牌,以84956辆的成绩拿下哈弗今年的单月销售记录,环比9月依旧保持了27%的增势。除了H6、H4和H2这些常规的增长点外,9月上市的新车F5也在10月快速进入状态,首月超过6000辆的成绩不仅源于自身过硬的产品力,H系在价格下探后为其争取到的充足的生存空间也让F系避免了因定价重叠而产生的品牌内耗。



面对车市寒冬,各大品牌纷纷开始了自救之路,哈弗在以H6为中心的布局下,持续补充羽翼,除了推出F系强化产品差异化,H2、H4等车型的下探也表明了哈弗梳理产品线工作的开始。而从销量来看,哈弗的以“下”为“上”、以“退”为“进”已初见成效。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