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乌有(一切乌有的通假字)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作品代表作有《莲香》《小谢》《连城》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叶生》《司文郎》《王子安》等都是这类作品。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具有社会意义,如《席方平》《梅女》等。

蒲松龄将这些鬼怪写的栩栩如生,就像他亲眼见过一样,但是他见过吗?那肯定是没有了,那么他根据的什么写的呢?

那大家都要考虑蒲松龄所在的当时的社会了,蒲松龄一生贫困潦倒,他个人科场考举的不幸使的他对科举制度有了深切的体验,从而促使他把满腔孤奋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中。

还有个原因就是他从小对于民间文学的喜爱,喜欢搜集民间奇闻异事。他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这也是他采用充满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来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给大家分享一篇《聊斋志异》中的《山市》,感受一下蒲松龄笔下的志怪美。

山市

清 ·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