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都是成年人 为什么赔钱(为什么大部分人炒股都赔钱)

前不久,我跟大学同学聚会,20多岁的人,大家的谈论话题竟都围绕着结婚和彩礼了。

接着,不经意地展望一下未来,就是30岁了。

紧接着就是中年危机了。

不得不承认,生活中矛盾的焦点,越来越多的问题落到钱上。

这个时代,想挣钱的不少,但挣到钱的不多,在挣钱的路上他们做错了什么,我总结了以下三点。

答应我,千万别入坑。

- 01 -

错误1:

盯着短期损失,忽视长期收益

情况1:有一件事,你有50%的可能赢200元,同时有50%的可能亏200元。

情况2:同一件事,你有50%的可能赢200元,同时有50%的可能亏20元。

绝大部分人面对情况1的时候,会犹豫、纠结。

但当情况1变成2的时候,就会迅速决定干这件事情。这就是“损失厌恶心理”。

在面对长期的收益和短期的损失的时候,大部分人的本能是选择拒绝损失的。

我身边很多想做理财的人,我推荐了某某指数基金,她们也买了,定投几个月下来,看到账面亏损了,就一直在担心抱怨,甚至不想继续再定投了。

定投指数基金是没有问题的。

第一指数即使怎么跌也有涨回去的那天。

第二某种程度,指数基金是赌国运,在我看来,中国的未来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那些在投资界很有声望的投资大佬,比如巴菲特、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们,都无一例外地推荐指数基金。

然而定投却需要更多的长线眼光。

很多人都知道《奇葩说》的詹青云是哈佛大学法律学博士,但很少人知道她是负债100万去完成学业的。

为什么拿这么多钱去读书,正是因为她看到的是长期的收益,而不是短暂的损失。

我有位朋友是注册会计师,在青岛某会计事务所工作,本来待在当地工资也不赖,生活有保障。

然而,经过几番考察,他居然决定辞职和妻子来深圳工作。

短期来看,他损失了稳定的薪酬和福利;

但是长期来看,深圳的金融环境那么优厚,背后还靠着国际金融之都香港,他在这里,获得了长久扎根金融圈发展的土壤。

有时,天花板看似牢不可破,实质上只因为你不愿意转场再战。

- 02 -

错误2:

仅凭个人喜好,不解商业逻辑

现在2019年了,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都会有那么几个代购。

但是,据我所知,大部分的代购girl,天天刷屏,但是日日没单。

你看了她两眼的朋友圈,就把她拉黑了,但是她还继续乐此不疲。

这种代购女孩都挺勤奋的,但归根结底,生意不成,是因为她没摸透生意的逻辑。

真正会挣钱的人是怎么做决策的?

先从宏观方面推测,国家大政策对于代购影响是什么样的?

再从行业来看,代购行业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是不是已经饱和了?

资源方面,自己的存量有多少?增量资源从哪里来?

如果连这几个问题都没想过就贸然入坑做代购,必然会让生活赏赐一些教训。

又比如说,我最近有一个同事,就去咖啡师培训班学了两个月,就辞职跳出去自己开咖啡厅。

老实说,就连冯唐这种在麦肯锡工作过的人,在他的书中说过“不要轻易开一家咖啡店”。

市场需求、用户需求、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流量成本)、投资回报率……

这些商业的底层逻辑,我劝你先摸摸透。

你无法阻止别人割韭菜,但你可以避免自己成为韭菜。

拿最简单的炒股说事儿,避免做韭菜更重要的是,你要自己从那个公司的数据里面挖宝。

比如说,你可以从天价存货数量推测它周转率差,你也可以从一个公司反常的营销费用看出它有多少暗涌。

举个例子吧。

不久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爆出史上最高额的入学造假案。

其中造假金额排名No.1的,正是上市公司“步长制药”董事长的女儿,以650万美元(请注意,是美元!)位列“造假榜”榜首。

而其他那些什么《绝望主妇》主演、《欢乐满屋》主演等等的儿女们,大不了就花了50万美元造假。

为什么明星都舍不得花的钱,咱们大A股上市公司老板就花了10倍?

只要你认真研究一下“步长制药”的报表就会发现,这家公司,一年的收入才130多亿,但是一年花费的“市场推广费”足足75亿人民币!

请问卖药过程真的要这么多推广费吗?占比超过了50%?

想想就知道,这里面有多少猫腻。

所以,区区650万美元,不足“步长制药”几天的推广费,当然花得理所当然了。

所以啊,懂得用商业底层逻辑去思考问题,可以让你更加透彻。

当然,也能少走弯路少亏钱。

- 03 -

错误3:

从不研究过程,只想伸手要结果

去年在一个外汇交易群认识一位大哥,经常跟我诉苦。

他说,之前在某某老师的炒汇群里,跟着老师操作,来来回回亏损了20万。

我在百度上输入“金融诈骗”这样的字眼,发现加入某某股神群或者炒汇群亏钱的案例,简直是数不胜数。

我身边的人也经常来问我,可不可以直接告诉他股票代码,他直接“一把梭”。

这世界上,很多人都不想自己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而只是想要某位神人直接告诉他们代码、交易策略。

这是中国投资者的通病。也是亏钱的最根本原因。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碰上了15年年末的牛市,老师直接告诉了我们很多牛股,代码都写在了黑板上。

其中,有一只股票是从17块涨到了35块左右,全班60多个同学听到了,估计笔记也记上了。

但是到最后,挣到钱的倒是没几个,亏钱的可以数出一箩筐。

为什么?

因为我们只是“听说”,并不真正懂得,所以就没有底气持有。

道听途说的一切,根本不足以支撑你一直在起起伏伏的世界里面,跟随到它该有的高点。

心态的练就、经验的获得,统统都不是别人可以替代你完成的。

再拿这几年很火热的知识付费说事儿。

“教你写10w+的爆款文章”、“利用副业年入100万不是梦”诸如此类的付费标题,都是最吸引人的。

在焦虑盛行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直接告诉自己捷径,直接给结果,好让自己付出一点,就可以到达人生高潮。

好嗨哟。

之所以很多人会对付费课程失望,就是因为这种不合理的期望带来的巨大落差感。

其实,知识付费课程只是教方法的,没有执行和坚持,你依然是那条无法翻身的咸鱼。

记住,捷径再多,实践的过程永远无法被逾越。

查理·芒格有句名言: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挣钱也是一样。

谈挣钱之前,先明白如何才不会亏钱。

学会不踩坑,不交智商税,你就赢了很多人。

「解读」

想挣钱的人不少,但真正挣到钱的人却不多。挣钱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做好三点,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避免越挣钱越穷。

不要纠结于眼前的短期损失,而要放眼于长期收益。短期的损失并不可怕,想要弯道超车,就需要用短期损失撬动起长期收益。

不要一味地被热爱冲昏头脑,而要理智地分析底层逻辑。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能够挣钱的方式,都需要经得起逻辑推敲。不仅要挣钱,还要知道为什么能挣到钱。

不要过于唯结果论,而要注重并完善过程。挣钱的过程,也是经验的积累。即使结果不令人满意,也可以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尝试铺路。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仅仅把事情做好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技巧和方法。”挣钱也是一样,埋头苦干之前,先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学会不亏钱。

重视长期受益,理性分析商业逻辑,通过完善过程得到满意的结果,才能让你赢在财富增值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