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锐什么意思(凌锐是什么车)

定远四大家族的历史由来

何俊飞

清朝期间,定远有几大家族名望较高,从那时起就流传下来个顺口溜:前有杨、武、张, 后有陈、凌、方,何家后添汤,汪家往上杠。到了嘉庆时期,定远几大姓随着家族社会地位不断提升,不仅丁财两旺,还是官宦之家。陈家、凌家、何家、方家均有人为京城或地方高官。凌家出一个榜眼,方家出三个翰林。晚清号称方氏三杰是定远方浚颐、方浚师、方浚益。其中方浚颐被列为滁州市十大古今名人之一。从那时起定远四大家族的顺序:陈、凌、何、方。

陈、凌、何、方四大家族在清朝时期名噪一时,延续至今。

定远县城西门陈,俗称“老大门”陈姓,为定城望族,居“陈、凌、何、方”四大家之首,明洪武二年从浙江省金华迁入定远。在阴陵(阴陵故城在今安徽定远西北)一直有这样的传说:“老大门”陈姓,曾在清朝出过父子翰林,在京城做官,一年春节,门前挂出宫灯,结果被有权势的人踩毁。理由是不够资格,需有王位之家才能够资格,受此侮辱后,回到老家,报告给长辈,为争这口气,遂与阴陵陈姓认作一家,因为,阴陵始祖陈铎被刘邦敕封为“忠义王”,从此在京城打出“阴陵忠义王”招牌,挂出宫灯。

如今的定远县永康镇古城村(古阴陵——古九江郡所在地),世代居住的村民大多姓陈,村中有一所陈铎祠。村民们说,陈铎就是给项羽指路的田父,全村人都是他的后人。“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当项羽渡过淮河到达阴陵时,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就向一个田父问路,田父欺骗了他,汉军因此才追上了他们。最终,项羽自刎而死。

查阅清朝光绪六年《定远县志》可以看出,“老大门”陈姓在清朝出过翰林,如:陈俊千,字常伯,嘉庆五年进士,曾任户部山东司主事、福建司员外郎、广东肇庆知府、福建建宁知府、台湾府知府。陈鹤千,字砚耕,翰林院编修,封内阁中书。陈鼎雯,字子巽,陈俊千之子,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内阁中书。雁门关的“雁门第一楼”为陈鼎雯所立。陈钟芳,字润森,陈鼎雯之子,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内阁中书,崇仁府主事,吏部主事,文选司员外郎,五品京堂,江宁知府。

陈俊千一门三进士,陈家三进士所担任的官职不低,都在正五品以上。陈鼎雯曾被钦加按察使衔(正三品),担任过河南河陕汝道、粮储盐法道(正四品官员)。陈鼎雯家族与孙家鼐(咸丰九年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家族、何声灏(光绪十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扬州何园园主之子。何声灏祖父何俊担任过江苏布政使司布政使一职,从二品官员)家族互为姻亲关系。孙家鼐的胞侄女是何声灏母亲;何声灏第四嫡堂姊妹许嫁给陈鼎雯的孙子;陈鼎雯的胞妹则是孙家鼐的再从堂兄弟孙家穆的母亲。孙家鼐又与李鸿章有姻亲关系,孙家鼐的侄孙女是李鸿章侄子李经畲的儿媳。

陈鼎雯与上述大家族建立起错综复杂的联姻网,使家族的文化与政治势力在地方上甚至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得以巩固和扩张。

到了清朝中后期,凌家人才辈出,考取举人、进士若干名,凌家后代数十人在外地及京城做官。其中凌泰封在殿试中考中榜眼。在封建科举社会,一甲三名进士享受着其他进士无法企及的恩宠,在天下所有读书人中具有极高的名望。凌泰封(1783~1856),字瑞臻,号东园,安徽定远县城人,幼时聪颖,九岁能诗,十四岁入郡庠,督学汪文端奇其才拨取优贡。清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十年中进士,廷试一甲第二名,授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读、侍讲。道光年间,初任宁波,后补湖州。他目睹当地政繁税重,人民疾苦,作诗《插秧行》、《蚕上簇》以讽时僚。

凌泰封后来谢绝官场交往,回家乡定远县筑屋数幢(人称榜眼府,旧址现位于定远县第一初级中学一带),教子孙读书,以乐晚年。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在2007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曾拍卖过凌泰封的书法作品。

在定远,提到辛亥革命人们自然会想到“凌氏三杰”,指的便是追随孙中山浴血奋斗的凌泰封的后代——凌毅、凌锐、凌昭三兄弟。三兄弟中年纪最长的凌毅1906年初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苏皖地区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而凌锐、凌昭也在其兄长凌毅的影响下先后加入同盟会。“凌氏三杰”中的老二凌锐则是广州起义的亲历者。南京六中的历史也和“凌氏三杰”有关。一批安徽的有识之士为了宣传反清思想和培养革命力量,曾在当时地处南京水西门上浮桥的安徽会馆内办起了“安徽旅宁公学”,资助和吸收安徽籍青年以读书为名目,实为进行反清教育。后因学生增多,加上会馆经费不足,便由凌毅等已加入同盟会的皖籍人士各方筹措资金,将学校移至上江考棚处更名为“上江公学”。1911 年前后,学校一度濒于关闭。1911 年元旦,孙中山在宁就任临时大总统,凌毅则是参加选举的 17 名代表之一。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随即成立,凌毅被推为临时政府参议员。上江公学面临倒闭,凌毅与同时参加辛亥革命的两个弟弟凌锐、凌昭商量后,回到定远老家,将榜眼府部分田产、房产变卖后充为办学经费,“南京上江公学”更名为“安徽旅宁学校”。解放后,更名为南京六中。凌锐在二次革命中也积极支持其兄弟坚定地站在孙中山先生一边,为中华革命党的活动出力。他经常负责中华革命军驻沪总部的联络工作。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凌昭也是坚定支持者。受孙先生命,任中华革命党代理驻沪主盟人,代理中华革命党安徽支部长等职。

何氏代表人物何廷谦,定远县城人,字棣珊,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授翰林编修,曾任多省学政和主考。咸丰时,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著有《退思堂诗文集》,可谓知名之士。县城原“何廷谦故居”曾有联:

庭前春水绕篱碧,

门外晓山当户青。

原县人民武装部所在地,是原县城城隍庙处,也早已废毁。过去人讲究“早烧香,晚烧香,私情难讲;善有报,恶有报,公正无偏。”何廷谦曾作联: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那知头上有青天。

这是一副妙联,不仅有色有味,而且还具有警世作用,颇为难得。这副对联用酸、咸、辣、甜、苦“五味”对黄、白、红、黑、青“五色”,极为精巧。但在精巧的对句背后,又寓意不可对人残暴,不可见钱眼开。用如此对联来警醒世人,用心良苦。

何氏另一代表人物何炳麟(1882-1956),字毓甫,安徽定远人。宣统三年(1911年)北洋大学游学毕业进士,并授职翰林院检讨。历任奉天督军署秘书、津浦铁路局南段局长、安徽滁县厘金局长、安徽芜湖海关监督、外交部安徽省特派员、安徽省财政厅长等职。1926年12月24日被任命为安徽省长,1927年3月6日去职。后寓居天津,任大陆银行襄理。

1936年6月,天津市举行首届高中毕业生会考,何炳麟之子何鼎基获第一名,何鼎基当年曾在采访时说:“本人以为此种制度(会考制度)可取,但办法须力求改善,如此次各校课本本不一致,考题甚少,且多偏颇,致使一般同学感到相当困难,然亦不免侥幸者,似应从统一各校课本做起,同时出题应加多,如能选择作答更好,本人为应会考,曾特向他校借用课本,并阅览会考指南参考。”

方浚颐、方浚师、方浚益三兄弟是“定文章”的代表人物。方氏三兄弟出生于书香门第,方浚颐父亲方士淦(1787-1849)字莲舫,一字濂舫,号啖蔗居士,定远炉桥人。嘉庆十三年召试举人,官内阁中书,浙江湖州知府。方浚颐(1815——1888)字子箴,号梦园,定远炉桥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进士,道光甲辰科翰林。同治三年(1864)升任两广盐运使,期间曾任代理布政使一职。同治八年(1869)调任两淮盐运使,光绪二年(1876)升任四川按察使。方浚师(1830-1889),字“子严”,号“梦簪”。清咸丰五年(1855年),考中举人。历任内阁中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侍学讲士、记名彻史、两广运司、直隶永定河道按察使、分巡肇阳罗道等职。方浚益,(?―1899)字子聪,一作子听,亦字伯裕。天才不羁,善画花卉,书法六朝,藏弆金石甚富,又工刻印。咸丰进士,江苏候补知,历署南汇奉贤知县。

方氏三兄弟才华出众,先后中举,同为官吏,著作颇丰,并有大量诗文流传后世,甚至漂洋过海,在海外产生一定影响。由于他们从政的足迹和办学的声誉当时在江淮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定文章”之说便流传开来。

《重修炉桥方氏家谱》(上海图书馆里藏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方汝绍等纂修《重修炉桥方氏家谱》的影印本)中记载:从清顺治八年(1651年)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纂修族谱短短的245年间,方氏出了秀才158人、贡生64人、乡试中举20人、进士及第9人、点翰林3人。

定远方氏重要人物还有:方炜(1734~1800年),字燮和,号碧岑,晚年又号余斋。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第二甲第十六名,翰林、编修。江南河库道署江宁盐巡道,历任江西浙江督粮道,乾隆庚子顺天乡试同考官,戊申恩科山西副考官。事载省志。方玉璪(1778~1858),字勤庵,号采卿,又号梅翘。清嘉庆己卯恩科进士第二甲四十七名。郎中。方锴(1803~1864),字楚金,号铁君。道光己丑翰林。编修。方铭贤(1802~1862),字序宾,号英翘,又号孺卿。道光庚子恩科进士第三甲一〇一名。广西上林县知县,中宪大夫。方汝绍(生卒不详)字际唐,号芰塘。同治戊辰进士第二甲一〇九名。鸿胪寺少卿。方芾林(1839~1888),字召棠。光绪癸未进士第三甲一百七十七名。内阁中书。方燕年,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其祖父是“定文章”的主要代表人物方浚颐。方燕年从小受家庭熏陶,学业优秀,光绪十六年(1890年),参加光绪庚寅科殿试,登进士二甲84名。曾担任山东提学使(相当于教育厅长)、山东省候补道任监督事。出版过《蒙学韵言》、《瀛洲观学记》、《白话三字经》等书籍。

值得一提的是,凌泰封是安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整个清代,安徽考取榜眼仅6人,凌泰封是最后一位。清代276年,安徽省出了进士1192人,定远县出了进士24人,其中方家一门就出了9位。四大家族代表人物中,清代都出了翰林,分别是陈鹤千、凌泰封、何廷谦、方浚颐;有三位在道光年间相继中进士,分别是:方浚颐道光二十四年中进士、何廷谦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陈钟芳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还有两位在道光年间先后担任湖州知府,分别是:方士淦和凌泰封。由此看来,定远县历史上人文荟萃,陈、凌、何、方四族各领风骚,定远的大宅门风光无限,光彩照人。

作者简介:何俊飞 现任定远县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曾在《新民晚报》、《特别关注》等20多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万字。近年来研究文史,著有《定远历史人物新考》、《定文章代表人物研究》、《拨开浮云看历史》、《定远往事》、《随笔录》等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