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投资什么巨亏(投资亏了很多钱)

作者 | 荆芥

流程编辑 | 白鹤芋

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高科技能源企业,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制造硅基薄膜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生产设备及整套生产线,以及销售太阳能电站及屋顶电站。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公司“强制”要求员工购买公司的理财产品,最低认购20万元,投向公司参与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据悉,汉能薄膜发电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计划在全国布局10个”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已分别在8个地区落地,签约投资额高达1636亿元。

此举被认为是公司变相“融资”,据媒体报道,更有内部员工称若认购完成率低于50%,可能面临辞退,高于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此消息一度将汉能薄膜推至舆论焦点。

当然,这也并非汉能薄膜第一次深陷舆论风波了。无论如何,对公司而言,复牌才是当务之急。

1、关联交易引发的股票停牌?

回到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股价遭遇“腰斩”,当日跌幅达46.95%,并于次日主动停牌。停牌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主席李河君对此事一直保持低调,对停牌原因也是只字不提,事件持续发酵。

(汉能控股集团主席李河君)

同年7月15日,港交所宣布停止汉能薄膜股票交易,同时香港证监会要求公司详尽披露控股股东所有财务数据以配合调查。

公司回应称香港的相关法律并未要求上市公司一定要披露控股股东的详细财务指标而表示拒绝,并在7月16日发布公告公然对证监会的停牌决定提出反对,如此高调且强势,实属罕见。

然而香港证监会又岂是吃素的?还能被你一个问题上市公司唬住。接下来,公司于7月2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减少与母公司汉能集团的关联交易,并同意终止5月20日和7月20日披露的相关交易的供应协议及补充协议的签订,并积极配合调查。

此公告一出,引发各界猜测,人们不免将“关联交易”与“被命令停牌”相联系,并认为此次的公告或许是汉能薄膜所做出妥协的表现,以便换来早日的复牌。

但事与愿违,公司与证监会的沟通一直无果。时至近日,公司停牌已过去三年,若2019年再不复牌,有可能会被取消上市地位。

2、曙光初现,复牌之日在即?

根据公司财报,2015年遭遇证监会调查后,当年公司营业收入大幅缩水,仅为28.1亿港元,同比下降71%;净利润为-122.3亿港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而且亏损幅度之大令人无地自容。当然,背后的原因主要归为资产减值,金额近100亿港元。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整理)

2016年9月27日,汉能薄膜发布中报,称公司自停牌以来已实现扭亏为盈,截至当年年底实现净利润2.5亿港元,并将复牌作为第一要务。

2017年1月23日,公司公告称一直竭尽所能与证监会沟通,正努力达成证监会提出的两个复牌必要条件,争取尽快在港交所恢复股票交易。

2018年4月份公司发布《复牌进展之最新公告》,称第一个必要条件公司已在2017年9月4日完成,而第二个必要条件,公司已于2018年4月3日将披露文件正式提交到证监会,等待审批结果。

而如今距离文件递交已经过去四个月了,公司也表示目前正对文件中的一些问题及关注事项向证监会进行解答,显然审核已经处于末尾阶段,汉能薄膜的顺利复牌或许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3、关联交易是否仍在?

能否复牌成功,关键得追寻当年停牌的原因。对于2015年公司的“关联交易”,风云君也是感到十分的好奇,不过事情还得从2010年说起。

2010年汉能薄膜的业绩获得飞速增长:当年营业收入为34.5亿港元,同比增加380%;毛利率从2009年的21%一跃至2010年的62%;2011-2013年的毛利率分别为63%、71%、81%。

毛利率蹭蹭的往上涨,但销售费用率却是低的惊人:2010年至2013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03%、0.08%、0.02%、0.14%。事出反常必有妖。

据公司历年财报,2010年汉能薄膜(公司曾用名: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的五大销售客户中,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7%。财报中公布的三名主要客户为汉能控股集团、北京中锦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保绿能源有限公司。

其中北京中锦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由其法定代表人林朝晖及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0%及30%,福建钧石为GS-Solar(BVI) Limited的全资附属公司,而GS-Solar的80%的已发行股本由林朝晖拥有。同时,GS-Solar拥有汉能薄膜已发行股本的5%以上。

河南保绿是中国保绿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后者持股汉能薄膜发电5%以上。

关系如下图所示:

(来源:市值风云根据公司历年财报整理)

2011年,在五大客户名单中,公司仅公布了汉能控股集团和河南保绿能源有限公司两家,同时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上升至94%。

2012年和2013年,汉能控股及其联署公司成为了汉能薄膜的唯一客户。

2014年,汉能控股及其联署公司的销售额占比下降至62%。此举说明公司当年大幅增加了第三方销售。但从数据来看,绝大部分的收入仍来自于关联公司。

以此来看,在2010年至2014年公司总计营业收入216.55亿港元中,粗略估计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贡献的收入高达167.1亿港元,占总营收的77%。

为了能早日复牌,汉能薄膜曾公开发表公告称将减少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之间存在的关联交易行为。2015年,汉能薄膜宣布与最大第三方客户新华联控股达成总计6.6亿美元的销售和服务合同,并为后者旗下山东新华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作为摆脱与母公司关联交易的开端。

从2015年至2017年年报中可以看到,汉能薄膜公布的最大的销售客户也是“山东新华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而未见到汉能控股集团及联署公司的身影。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汉能薄膜2015年至2017年的最大客户,山东新华联新能源每年的销售占比却在逐渐萎缩,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占总销售额的66%、47%、40%。同时在财报中,公司也未曾公布其它客户的名单,不知今后的客户是否又出现严重的关联交易身影。

4、复牌不逢时?

2018年5月31日,光伏产业突遇黑天鹅事件,迎来寒冬期。 “531新政”文件指出,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此外,新政还进一步明确要规范分布式光伏发展,今年安排10GW左右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受此政策影响,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们能卖股权的卖股权,能发行债券的公开发行债券,反正大家都在想法子的凑钱,屯粮过冬。

此时的汉能薄膜,却正在为复牌争分夺秒,俨然无暇顾及大环境的影响。而这一场由关联交易引发的复牌之路,集聚“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可谓是走的艰辛。此时此刻,复牌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END/本文为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 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