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写在前面
7000千多字,建议收藏慢慢看
相信很多人买完保险后都会认真阅览保险合同条款,但合同条款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为了清楚的表达条款内容,往往用的都是法律术语表达。不过笔者发现,现在很多保险公司为了便于客户理解,都会在合同首页,用举例子的方式,使用白话文来表达。
专业名字很多,,今天我就认真的,单独拎出来十几个常用的跟大家说一说。常用的有:
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等待期,犹豫期,宽限期,中止期,责任免除,职业类别,附加险,免赔额,特别约定,核保,豁免,现金价值
二 名词解释
投保人
投保人,就是买保险,支付保费的人。投保人可以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能读懂合同,有能力支付保费。投保人也可以是企业单位等法人,比如A公司给员工买团体意外险,A公司就是投保人。
投保人可以为谁买保险?可以为自己本人、父母、配偶、子女买保险,也可以给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其他家庭成员买保险,也可以为员工买保险。说到底,就是二者之间要存在保险利益的关系。能给哥哥买保险吗?不能,因为你们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利益关系。
投保人有什么权利?可以变更合同内容,比如增加附加险、减少保额、变更缴费账户等,可以指定或者变更受益人,也可以拿保单进行保单现金价值的贷款。
投保人有什么义务?当然是如实告知的义务,关于被保险人的健康问题,投保人要如实告知哦,还有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缴纳保费的义务。
被保人
被保险人,就是受合同保障的那个人。
被保险人有年龄的要求,一般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等合同,有规定被保险人的年龄,超过承保年龄是不予投保的
对被保险人还有职业的要求。职业从危险等级上分,一般都分为1-6类,其中1-4类属于低危职业,5-6类属于高危职业。所以投保的时候,注意看一下保险公司对投保人和被保人的职业要求,比如高危职业他就不能投保普通的意外险。
保险公司对投保人还有健康的要求,比方重疾险和医疗险还有定期寿险,这种保险理赔率本身就和健康情况有关系,如果有病的人都可以随便投保健康险,那保险公司是100%赔付的,那买保险的意义在于什么?当然,定期寿险对健康要求比较低,因为它是身故才赔的,还有意外险基本对健康无要求。
那被保险人有什么权利呢?但发生合同约定的风险之后,被保险人是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的,还有当投保人指定或者变更受益人的时候,需要经过被保险人的同意。
受益人
受益人就是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后,可以领取保险金的人。
受益人是哪些人?一般都是给被保人本人,比方重疾险和医疗险,这种赔付一般受益人是生存的,所以给到的是被保人本人。当然,如果被保险人买的是身故险,这笔钱理所当然是给到指定或法定的受益人,法定受益人就是父母、子女、配偶,他们平均分配这笔理赔金,如果三者都不在,那就给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平均分配,放心好了,肯定会分下去的。在这里插一个题外话:咱们买保险,一定要让家人知道,因为发生风险事故人不在的时候,保险公司不像公安局,会主动获取被保人的生存状态,保险公司是不知道的,所以也不会产生理赔,一般身故金理赔时效是5年,5年如果还没有人到保险公司报案,这笔钱即使是100万,也是拿不回来的。有种情况是特殊的,比方说地震火灾等大面积自然灾害,保险公司出于人道和营销的考虑,会主动搜寻被保险人的生存状态。
受益人有什么权利?当发生保险事故的时候,受益人是有权利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的,如果受益人还未成年,由它的法定监护人也就是投保人来代为申请理赔。
那指定和法定受益人,哪种理赔速度快?当然是指定,因为法定的,需要提供受益人的关系证明、家庭成员每个人的身份证原件等等一大堆东西,还涉及到分配,法定受益人效率当然要慢。
等待期
等待期又叫观察期或者免责期,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带病投保,在等待期内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是不承担理赔责任的,一般都会退还已缴纳保费。
等待期是多久?重疾险一般都是90-180天,很少有1年的,医疗险一般是30-60天,意外险无等待期,但要注意生效时间,有些意外险不是次日零时生效,而是好几天之后才生效,生效了才会赔付。
保险公司为什么要设置长达180天的等待期,不能设置短一点吗?这个是有科学根据的,如果一个人已经感觉到自己生重大疾病了,他没有选择去医院检查,而是为了能拿到保险费选择带病投保,等待期内都没有去医院治疗,过了等待期之后才到医院确诊,请问他能不能拿到保险费?答案是可以的,因为没有医疗检查证据证明他是带病投保。但现实会这样吗?当然不是,因为180天内不选择治疗的话,几乎是无法存活的,人都在等待期身故了,保险公司还赔个啥钱。
还有一个特别的情况是,意外导致的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身故寿险,是没有等待期限制的,比如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深度昏迷,这些都属于重大疾病,都可能是意外造成的。
当然,等待期越短,对被保险人越有利。
犹豫期
犹豫期又叫冷静期,犹豫期内是可以无条件退保的,拿回所交保费。
犹豫期有多久?没有统一规定,一般都在10-20天。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年期的产品,比如医疗险意外险是没有犹豫期的,退保是按照剩余天数对应的价值来退的。
犹豫期内退保没有损失,这是保监会所赋予给我们的权利,类似于淘宝的7天无理由退货。很多客户,拿到合同认真一看,恍然大悟不适合,犹豫期内选择退保是最稳妥的选择。
那过了犹豫期后退保怎么办?犹豫期后选择退保是有损失的,保险公司一般都会按照合同的现金价值来退,比如重疾险、寿险,这些保单在首页都会载明每一年度保单所对应的现金价值。
宽限期
是保险公司给予投保人延迟缴费的宽限时间,宽限期内即使没有缴纳保费,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仍然承担赔偿责任。
宽限期有多久?长期保险宽限期都是统一的60天,一年期的产品一般没有宽限期。注意,是60天,不是2个月。
那宽限期出险了,保险公司怎么理赔?该怎么理赔怎么理赔,不过理赔款下来的时候,会扣除掉当年欠缴的保费。
宽限期内补缴上保费什么时候扣除?一般保险公司会每隔5-10天自动扣除一次,如果临近60天,建议主动咨询保险公司,让其扣除,或者主动到柜台去缴纳。
宽限期过了还没有交保费会怎么样?这是大部分人比较关心的,过了宽限期未缴纳保费,则保单自动进入2年的中止期,”中间“的”中“,意味着保单还没有终止,只是中止。中止期内出险不赔,但可以申请复效,复效需要补缴欠下的保费,复效之后需要重新计算等待期。如果2年中止期内,还没有申请复效,不好意思,过了中止期,保单就真的终止了,到时候只能选择退保,退保按照现金价值来退。
责任免除
又叫除外责任,指保险不保的部分。保险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讲杀人放火酒驾违法导致的伤害也给理赔,所以保什么,不保什么,都是在合同上写得很清楚。
除外责任在哪里看?一般在合同中间,有目录引导,找到对应的责任免除部分,就能看到了。买保险,责任免除建议一定要看,一定要知道,这份合同保什么以及不保什么。
还有其他的一些免责。比如医疗险里面有免赔额,病种定义里面有免责、特别约定。笔者作为评测人,往往也会关注这些免责,因为免责越多,对应的品质就相对越差,不是吗?
举个例子,大部分产品都会对酒驾、无证驾驶、战争暴乱、核爆炸、遗传性先天性疾病、故意犯罪、两年内自杀设置免责。但不同险种,在免责上也有差异,比如重疾险,有些规定3周岁以下的双目失明不赔,医疗险有规定既往症、康复费用、职业病都不赔,意外险中的猝死、中暑是不赔付的,还有意外险约定高空坠落不保,溺水事故保额减半。
为什么要搞免责?主要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和违法犯罪,道德风险是什么?比如故意对被保险人的伤害,你还真别说,还真有人能干的出来。考虑到未成年人没有多少自保能力,法律规定,1-10岁的未成年人的意外身故伤残保额最高20万,11-17周岁的未成年意外身故伤残保额最高50万。也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上面有提到,合同约定2年内自杀不保。如果2年后自杀,意外险和寿险赔不赔?赔!不过根据科学的心理调查统计,一个人刚开始想自杀,如果2年后还想自杀,这种概率几乎为0.
职业类别
指的是保险公司根据危险程度,给不同职业划分风险级别,并限制高危职业人群投保。
职业是怎么划分的?一般白领、教师、办公室内情工作人、企业负责等等,这些都属于1-4类低风险,而像高空作业、高压电维修、消防员、刑警、煤矿工人,属于5-6类高风险
职业类别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同的保险公司对同一种职业划分的标准不一样,比如橡胶制造工,有的属于3类,有的属于4类。
不同职业怎么投保?重疾险、寿险、意外险一般都是要求1-4类职业,也有部分放宽要求1-6类职业。意外险限制比较多,一般只能1-3类职业投保,像高危职业可以选择那些专门的意外险,费率稍微比普通意外险贵一点
职业怎么查询?网销产品在投保页面,都可以查询到职业类别,还有在健康告知内容里面也列明了一些不承保的职业,如果是线下代理人渠道,建议咨询,让他们查询。
所以在投保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职业类别是否符合,有些合同也会规定不同的职业所能投保的额度也不一样。而且要注意,如果换了工作,应第一时间通知保险公司,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超出职业要求范围内的,都没有什么事情。如果一下换了高危职业,而这份保险不承保此职业,发生风险事故的时候,保险公司可以拒赔。
附加险
就是附加在主险合同下的附加合同,它不能单独购买,必须跟主险搭售。
优点是可以完善保障内容,比方主险是寿险的,可以附加重疾、意外、医疗。而且续保流程简单,第二年续保直接缴费
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价格不透明,比如很多附加的意外险都会比单独购买意外险要贵很多,而且保障还不稳定,比如主险重疾赔付了,附加的意外险、医疗险保障也没有了,没有单独购买的好,单独购买重疾、意外、寿险,最起码他们的责任不会互相影响。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附加的保险产品选择种类非常少
附加险值得买吗?如果是强制捆绑的附加险,比方传统渠道的重疾险,一般都是寿险附加重疾、意外,强制捆绑。这种强制捆绑的产品,建议理性对待。还有如果预算有限,可以对比一下,看看附加的险种时候有了,决定好再购买。
笔者认为,现在线下很多销售的保险,都是通过附加险来完善保障计划,但这失去了保障的灵活性。现在网销产品选择很多,支付宝、微信、保险严选等等各种平台都有单独的险种,完全可以自主搭配,价格透明。当然,无论是附加险还是单独购买,都有优势和不足,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方案就行
免赔额
保险公司不赔的额度,这部分的损失由我们自己承担。
常见的是医疗险,比如百万医疗险,大部分的年度免赔额是1万,一年以内,1万元以内的医疗金是不赔偿的,如果一年以内累计花费10万元,那保险公司最多只能赔付9万元。这种是绝对免赔额。
还有一种是相对免赔额,就是相对每次产生的医疗费,都有一个免赔额度不赔付,比如每次花1000元,免赔额是100,则每次最多赔付900元。
设置免赔额是有好处的,首先可以规避一些小病赔偿,有利于降低小病赔付率,降低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从而降低保险费。您看我们30岁的人,只要花费几百块,就可以买百万医疗险,非常划算。如果百万医疗险普通的疾病都设置0免赔,那每年的保费,我相信至少得1千多吧。
特别约定
在合同条款之外,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约定的一些特殊内容,双方同意约定之后,这些内容会附加在保险合同上。
哪些是特别约定?比如投保健康险,如果身体有异常查出来甲状腺结节,核保结果是除外责任,除”甲状腺结节“导致的重疾不赔之外,其他正常承保。或者核保结果是加费承保,这些结果都会附加在保险单上作为合同条款的一部分。
还有一些保险公司会约定不同的保障项目、免赔额、赔付比例、除外情况等,这些是通用化格式条款的特别约定。
还有特别约定免责,比如一些保险会约定高空坠落不赔,溺水事故保额减半等。
特别约定的效力高于合同条款,如果约定的内容跟产品条款不一致,要以约定的内容为准。
核保
顾名思义,投保之前需要审核,需要核对诸如身体状况、职业、收入等,从而决定是否承保,这个审核的过程就叫核保。
核保一般会核实健康状况,比如身高体重、过往病史、家族病史,还会核实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针对个人收入、家庭负债、投保保额也会涉及到核保。
核保的结果一般有5种,按照顺序,分为:正常承保,加费承保,除外承保,延期,拒保。最差的结果是拒保。保险公司也会考虑到自身经营的需要,需要对这些健康体、次标体加以审核承保,这样体现出的就是保险的公平性,如果身体健康,可享受健康人群的标准保费,如果是次标体,要么多交钱,要么除外责任,要么延期再审核或者拒保,只有这样,对健康的客户才是公平的。
当然,如果经过保险公司核保的客户,一般都会留下核保记录,会影响以后的投保。因为几乎每一家健康险的健康告知都会问到你之前有没有在其他保险公司有过拒保、延期、除外过的经历。
所以现在很多产品提供了智能预核保,就是在健康告知过程当中,告知自己的身故具体异常之后,立马就能看到核保结论,这样不会留下记录。
还有很多产品没有智能预核保,就需要考虑人工预核保。
当然,我们如果是次标体,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可以选择健康告知宽松的产品,更容易获得承保。
如果线下投保,建议同时投保4-5家保险公司,选择核保结论最好的公司投保。因为不同的保险公司对次标体要求不一样。
豁免
通常指的是豁免保费,即不用交保费了,保单依然有效。一般很多人选择的都是20-30的缴费时间,这二三十年间,如果投保人或者被保人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那么保单就不用缴纳后续保费了,由保险公司代缴,保障继续有效不受影响。
豁免有好几种,比如有投保人豁免,被保险人豁免。
交保费的人就是投保人如果发生合同约定的风险了,可以豁免的情况叫做投保人豁免,一般情况下,投保人罹患合同约定的重疾、轻症、身故、全残、中症等,可免后期保费,所以判断一款产品投保人豁免的好坏,往往看它豁免哪些内容,如果豁免的条件越多当然也好,随之所对应的保费肯定会上涨。
同理,被保险人如果罹患重疾、轻症、全残、中症,可豁免的情况叫做被保人豁免。但被保人有种情况不会豁免,就是身故,身故意味着保障责任终止,不存在豁免的情况。
哪些豁免比较实用?当然是轻症豁免比较实用,轻症相对其他责任,发生的概率更高,实用性肯定会大大提高,其次是中症、重疾、全残、身故。
夫妻互保可以吗?可以,两份保单可以都添加上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豁免,这样其中任何一方罹患合同风险,双方的保费都不用交了。当然这两份保单可以是不同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豁免值不值得买?因人而异,投保人豁免一般都需要单独付费的,如果加上投保人豁免,要注意产品对投保人健康的要求以及年龄的要求,一般超过40岁的加投保人豁免可能价格比较贵,买起来也不划算。
现金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退保的时候,能够拿回来的钱。
为什么会有现金价值?因为长期保险一般采用的是均衡费率,每年缴纳的保费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其实是多交了保费,多交的钱放在保险公司,加上利息和其他结余,就叫现金价值。
在每一份长险保单上面,都能找到现金价值表,每一个保单年度对应的现金价值不一样,这些在订立保险合同的时候,现金价值就定下来了。
比方说重疾保险、寿险,凡是长期保险,现金价值都存在,但需要区别的是,消费性的保险它的现金价值是先上涨后降低,然后逐渐减少为0
一年期的保险,因为采用的是自然费率,就是它根据被保险的年龄来计算保费,比方说医疗险,年龄越大越贵,而且一年期的保险保障成本很高,扣除管理费等其他费用之后,基本没有多少结余。
为什么有些保险现金价值很高?这要看产品类型,储蓄型保险由于具有储蓄功能,每年交的保费比较多,在扣除各项费用之后,留存的资金也多,一般现金价值就比价高。还有一些人,选择的缴费年限很短,保险公司就会越早完成资金积累,对应的现金价值就会高一些,但缴费年限越短,保障的杠杆越低。还有一点,储蓄型的产品,现金价值是一直往上累积的,越迟退保,现金价值越高。
现金价值有什么用?一是可以退保用,二是可以保单借款用。
说起保单借款,一般保险公司放款额度最高不会超过保单当年度现金价值的80%,比方保单今年的现金价值是10万,最高保险公司可以放款8万,6个月内需要连本带息还款,如果超过6个月不还,就是类似于信用卡逾期一样,每天按照一定的日息复利计息。贷款利率一般是按照银行当年度的基准利率为标准。这种保单贷款方式,是不会影响到合同本身,如果发生理赔,保险公司是照样理赔的,但会先扣除保单贷款的本息以及逾期的利息,余下的部分才会给到受益人手上。
三 写在最后
就这些专业的名词解释,便于理解,笔者尽量用通俗化的语言来表达,咱们在看的时候,也不要咬文嚼字,大概理解就行。笔者也是从基础开始学起,如果这些专有名词看不懂,我相信看合同的时候也会非常吃力,希望这些能帮助到大家。
您的点赞和分享是我持续写作的动力,感谢关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产品详细信息以条款约定为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保意见。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