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点太过分了啊,我们这家企业还没暴雷呢,国际评级机构就给了差评了,大有趁你病要你命的味道啊。就在最近,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把对碧桂园的评级从Baa3下调到了Ba1级,把碧桂园的评级展望从“审查中”改成了“负面”。
从恒大到融创再到碧桂园,每一次国内企业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带头给差评的,基本都是这些国际评级机构,究竟是客观评价,还是另有所图呢?答案就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想搞懂这背后逻辑的朋友,你帮我按住点赞的键别松手,我来为你揭开这背后的阴谋。
作为全球最大的评级机构之一,穆迪评级一共有21档,这次对碧桂园的评级Ba1在11档,看上去像是中不溜吧,但懂行的人都知道,Ba1的评级就是通常所说的“垃圾级”,听上去像不像骂人?国内外的金融机构,但凡看到这个评级,谁还头那么铁,敢借钱给碧桂园啊。
穆迪这么做,等于要切断碧桂园的融资途径啊,碧桂园的高管们恐怕也很郁闷,我好歹也是国内龙头的房地产企业,各项经营稳定,又没有债务违约,怎么就成了垃圾了呢?更何况,就在穆迪修改评级的前几天,碧桂园刚刚用现金,提前购回了今年7月才到期的海外票据,一共6.8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40亿,这足以证明碧桂园的资金实力了吧。
穆迪对国内企业的评级下狠手,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去年6月到8月,穆迪先后两次下调对恒大的评级,评级下降的速度,比恒大基本面转差的速度可快得多。
更让人捉摸不透的是,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穆迪曾先后两次下调了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连中国财政部都回应,穆迪这么做“极为不恰当”,高估了中国经济的困难,低估了中国改革的能力。结果怎么样?2016年,中国GDP增长率6.7%,2017年达到了6.9%,两年都领跑全球,直接打脸穆迪。
看似中立的国际评级机构,其实另有蹊跷。在国际上,有三大公认的评级机构,分别是穆迪、标普和惠誉,这三家机构在评级行业处于垄断的地位,各种各样的评级都做,包括对主权国家的评级。
穆迪和标普是美国公司,其中穆迪是上市公司,背后是6家大型的投资机构,巴菲特也是他的大股东,标普背后的股东包括美国资本集团,黑石、纽约银行等,清一色的投资机构,老三惠誉是法国公司,背后的大老板是一家叫做菲马拉克的公司。
说到这里,明眼人恐怕都看出来了,这些国际评级机构背后可不单纯啊,被各种机构和国家控制着,你想想啊,如果穆迪背后的那些机构股东提前做空了这些企业,穆迪只要一给差评,这不等于在市场上捡钱吗?你说他们能完全中立,完全客观吗?不知道大家对这个事怎么看呢?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