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靠什么存活(公募基金靠什么盈利)

一个月前,基金“抱团”还没有破裂,年轻的基金经理们如同在聚光灯下唱念做打,吸引着一波波的欢呼喝彩。


大摩进取优选的基金经理朱睿就是其中之一。他2019年4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还不足两年。年初这一波行情中,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他掌管的基金增值了1/3,如此优异的表现,使他的基金频繁出现在各大基金售卖平台的首页,投资者蜂拥买入。



朱睿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去年年底之前他的业绩并不起眼,为什么能一下子从成千上万的基金经理中脱颖而出?原因是他搭上了年初“顺周期”行情的便车。所谓顺周期股与之前的周期股、强周期股意思基本一致,也就是低估值、盈利能力较强的白马股、价值股。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顺周期板块的盈利能力得到修复,银行股、化工股涨势惊人,朱睿的基金也跟着水涨船高。


可问题是,基金投资除了获取收益外,分散风险的功能也是投资人看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年轻的基金经理似乎并不在意风险,他们宁可重仓一个类型或一个行业的股票,以求短期一战成名。这在蔡嵩松、陆彬、赵诣等新锐基金经理中颇为普遍,他们的职业征程犹如坐了火箭,很快晋升为百亿基金经理。


蔡嵩松2019年2月起任诺安成长混合型基金经理,曾经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的他,也只有两年基金经理的经历,却因为重仓芯片股,投资风格偏激屡上热搜,被称为公募基金圈“第一网红”“住在热搜上的男人”。他旗下的基金业绩大起大落,比肩股票。其管理的基金规模一度超过了400亿元,整个2020年管理规模一年大涨330亿元,但论业绩,在众多公募基金中只是中游水平。



相对而言,另一位百亿基金经理陆彬的投资策略则相对平衡。金融专业出身的陆彬,2014年加入汇丰晋信,初入行先做研究员,2019年5月开始担纲基金经理,不到两年的时间业绩回报超过两倍,掌管的基金规模达到了130余亿元。陆彬也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一战成名,他的投资秘诀是深度调研。这一年多时间他曾调研了几百家上市公司和相关企业,因此也有“调研狂魔”之称。


2019年下半年,初任基金经理的陆彬走访特斯拉上海工厂和特斯拉门店。当时还是新能源汽车的低迷期,他却从产业规划和行业现状的落差中,敏锐地发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复苏机会,于是开始大力度地投资,他也成为分享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大牛市的基金经理之一。


2020年基金排名大战如火如荼,到12月初,排在第一的基金盈利是120%,可最后的冲刺阶段,不到20个交易日,冠军基金一骑绝尘,最终盈利超过了166%,这就是农银汇理工业4.0,它的管理人清华学霸赵诣也是一位入职不久的年轻人。赵诣在2020年可谓风头无两,他不仅勇夺市场冠军,创出近4年来冠军基金纪录,更是一人独揽收益前四名。
赵诣的成功得益于他在新能源领域的专注,围绕“科技+消费”两大产业主线布局。看赵诣夺冠时几只产品的持仓,宁德时代、振华科技、通威股份和赣锋锂业等,高度重合,集中在光伏、新能源车、军工板块。可见他不是“鸡蛋要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而是一旦看好即下重注,并且是高仓位运作。



赵诣去年11月底还落后广发高端制造10%,却在年底全面赶超,最后一个月的高仓位策略大获成功,而广发高端制造在最后一个月选择了偏保守的策略,大幅减仓,被赵诣甩在了后面。


有人注意到,冠军争霸战中,赵诣的重仓股几乎都是市盈率超百倍的股票,这和他的前辈、上一届基金冠军刘格崧颇有相似之处。刘格崧囊括了2019年公募基金前三甲,可前十大重仓股平均市盈率140倍。在A股市场,看似虚高的估值并不能阻止股价继续涨下去,刘格私掌管的基金虽与2020年的争霸战无缘,却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一个“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市场,勇敢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文章摘选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