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可以收获什么(房地产可以收获什么收益)


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房价的全国性范围内的持续上涨,这种景象一度延续了几十年,而在未来,房地产还会延续它往日的辉煌吗?


现在,或许正是拐点将至的时刻。一个占GDP差不多四分之一的行业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一个十字路口,一个未来的可能样板。


房地产的走向,关乎着十几亿人的钱包。



在过去的第三季度,国内新房、二手房、土地拍卖市场全方位冻结。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同比分别降低13.2%和15.8%。


根据央行三季度的城镇储户调查问卷,只有19.2%的居民预期会在接下去的三个月内增加购房支出,这个问卷较上个季度时少了0.5个百分点。


人们普遍的共识是:房价真的走到头了。


鉴于大部分地产开发商都是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运转模式,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调控上的政策以及从土地拍卖、房屋交易环节扩散到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端,直接干预开发商的信贷供给。


而这种局面导致的结果是,像恒大这样的房企出现了根本性危机,近两万亿的总债务,这对任何公司任何行业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长期来看,房企高速扩张的时代结束了,现金流安全才是房地产开发商们应该优先保障的。用万科董事长郁亮的话说,这相当于缩股减肥,伴随着煎熬的痛苦。


但万科的痛苦与业内的其他房地产公司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早在2016年,万科就在高喊“活下去”,要保障充足的现金流和良好的资产负债表,这个决定导致了今天的万科是房地产业内负债表最健康的公司之一。


9月底万科手握1400亿元现金,和大约817亿需要在一年内偿还的债务,万科能活下去,但一大批万科的同行们处境艰难。



截止到上半年末,2020年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的19家房企中,只有8家没有踩中“三道红线”,其余11家“踩线”房企仅对供应链的“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项”的规模就超过3.3万亿元。


“三道红线”是监管对房地产企业的约束,分别是: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2.净负债率大于100%;3.现金短债比小于1。


贝壳CEO彭永东说:“房地产市场存量交易的时代、品质服务的时代,都比我们预期的更早到来。”


贝壳某种程度上和万科一样,都是各自领域内的绩优公司,有着同样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房地产尽管经历了多年来的调控,但近年来随着调控方向的转变,也真正让房企们尝到了阵痛和危机感,与互联网一样,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后,它们都从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


互联网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改变了大多数行业,房地产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掏空了大多数人的钱包,一样的是,它们都经历了高速增长的时期,不同的是,它们的所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


降低以一定的增长量为代价,从而换取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这是调控的底层原理。尤其是当去年的出生率跌破1%,创43年新低后,人口问题的本源,反而是危机的最大问题。


房子、消费的本源都依赖于人口的付出和收获,而现在随着人口出生率的进一步降低,这已经打破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平衡,这意味着,往后的每一年里,人口总量都会不断下降。


对房地产商来说,以后的房子该卖给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日本和美国都曾经经历过地产泡沫,又最终都走了出来,成功渡过了泡沫危机。但人口问题又成为了摆在所有行业面前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要想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这一庞大的目标,房地产和人均收入还需要更多变化。


西南财经大学曾经做过一项金融调查,国内居民把七成以上的家庭储蓄用于买房。在居民净资产构成里,超过七成是房地产,其余才是现金、股票和债券。


房地产不仅仅是商品,对中国人来说更是投资品和安全感。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增长以及人们对于买房这件事的向往,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显示,国内城镇房地产存量中空置率大约在22.4%。这意味着全国有5000万套空置房,这其中包含了度假房和房主外出务工的因素,但占比最大的,还是投资购房导致的空置率。


当房子成为了家庭财富占比中的大头,房价的降和升,就不单单是市场可以选择的,更关键的是,人们需要房子继续维持在那个价格,不要降太多。


房子成了击鼓传花式的消费品,全民参与其中,又随时准备脱手。尽管我们都深知,房地产市场好像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房价的居高不下,依然让我们不禁自问:房地产在一二线城市中,是涨还是跌?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四五线城市中的房价降温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在一二线城市中,年轻人要想在所在地购置一套属于自己的家,几乎是难以实现的伊索寓言。


这也进一步拉大了年轻人的焦虑感,降低了人们的生育需求。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题,不是仅仅通过市场就可以解决的。一二线城市房价太高,普通人买不起,也不敢多生,但如果一二线房价降下来,又伤害了大多数人负债买房的经济利益。


越往后拖,这道难题所造成的危害性就越大,也就更难以解决。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