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什么时间归北京(保定什么时候归北京)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保府,又名靴城,河北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保定与北京相伴而生,保定之名取自“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本文将探讨历史时期保定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春秋燕国

春秋时期,保定地处燕国与中山国边境。

战国燕国

战国时期,保定仍属燕国与中山国边境。

秦代恒山郡

战国中后期,日益崛起的秦国对东方诸侯过展开统一兼并战争,并将郡县制度推广到全国地区。秦代时,保定属恒山郡。

西汉冀州中山国

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地方行政上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度,并推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西汉中后期,又在郡县以上增设州牧(刺史部),逐渐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西汉时期,保定属冀州刺史部,中山国。

东汉幽州涿郡

东汉时期,地方行政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依旧推行郡国一体的制度,保定属幽州刺史部涿郡。

曹魏幽州范阳郡

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国家陷入了长期的战乱与分裂之中。三国时期,保定属曹魏幽州刺史部,范阳郡。

西晋冀州高阳国

三国后期,长期维持联盟关系的吴蜀两国相继走向衰落,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瓦解。而曹魏在“高平陵政变”后,朝政被司马氏掌控,西晋王朝建立后,再次实现了南北统一。西晋时,保定属冀州,高阳国。

北魏瀛洲高阳郡

西晋王朝在完成统一之后,朝政迅速走向腐败,“八王之乱”后,西晋在内耗中走向灭亡。内迁的少数民族在黄河流域纷纷建立民族政权。北魏时期,保定属瀛洲高阳郡,地名清苑。

隋代河间郡

南北朝后期,南朝逐渐走向衰落,北朝在东西分裂之后,西魏(北周)集团由弱转强,掌握了统一战争的主动权。隋朝建立后,再次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为了避免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隋代重新实行了郡县两级行政,保定属河间郡,清苑。

唐代河北道莫州

唐王朝建立后,在隋代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增设道级行政区,实行道、州、县三级行政。保定属河北道,莫州。

北宋河北东路保州

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军政与财政力量进行削弱。地方行政上实行路、州、县三级行政,保定属河北东路,保州。

金代中都路保州

靖康之变后,北宋王朝灭亡,黄河流域被金朝占据。金代继承了北宋与辽朝的地方行政,保定属中都路保州,地名清苑。

元代中书省保定路

元朝建立后,因行政疆域空前辽阔,在地方行政上增设行中书省,由此开创了后世行省制度的先河。元代时,保定属中书省,保定路。

明代北直隶保定府

明代初期,统治者对元代的行省边界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由此产生了众多新的行省,同时为了显示与前朝的不同,改称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明代时实行两京制,保定属北直隶保定府。

清代直隶保定府

清代初期,大部分制度都沿用了明朝的体制,对行省边界再次进行了调整,基本上奠定了后世行省边界的基础,保定属直隶(京师)保定府。

相关资料来源于《中国历史地图集》与《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欢迎点赞与关注杨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