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界报道:
从前过年,不少中国人总要买上一大堆糖果点心,放在又圆又红的转盘里推成小山堆,既增加过年气氛又倍有面子。其中最受欢迎的品牌莫过于“春节大王”徐福记。来自中国台湾省的徐福记,自1998年以遥遥领先的销售额和占有率,统治了国内的糖果市场。
但这些年,徐福记却像“哑火”了一样。不仅是再难见到出现在春节家庭的桌面上,就连是日常的零食场景,也见不到徐福记糖果的身影。
其实直到2014年,徐福记依旧非常火爆,连续17年在年糖市场位居第一,年销售总量更是达到60亿。多次以过半的营收占领春节糖果销售的冠军,是当之无愧的糖果一哥。
不过这几年,徐福记着实过得有点惨。从2014年之后,整个中国糖果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不知徐福记,连马大姐、雅客、德芙、士力架的市场份额也直线下降。有些品牌转了赛道,有些品牌成了弃子。
在2011年,雀巢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一下子成了它的“爸爸”。当时雀巢打的如意算盘确实美滋滋,作为中国糖果行业前五名的巨头,雀巢打算收购徐福记以后,在两三年内实现销售额上的坐二望一,击败玛氏、卡夫和联合利华这三家国际巨头。还打算通过徐福记的销售网络向中国的二三线市场进行延伸。
不过这个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响。近五年来,中国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几乎所有的饮食都打上了“低糖”“少糖”“无糖”的标签,甚至连甜品都大量减糖甚至使用各种代糖(赤藓糖醇、甜菊叶和罗汉果糖等)。
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糖果市场迅速萎缩,如今是:老人糖尿病不能吃糖,中年男人啤酒肚不能吃糖,女人爱美抗老不能吃糖,小孩保护牙齿不能吃糖。
请问,在中国谁还能吃糖?
除了中国糖果市场的大环境几乎让徐福记难以翻身外,卖身给雀巢也是它口碑滑落的一个转折点。在商言商,这一场收购,雀巢的收益远远大于徐福记。徐福记当时深耕中国市场二十多年,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分销渠道。雀巢借助徐福记已经搭建好的渠道,让更多产品尽快下移,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然而徐福记却失去了民族企业、中华传统的光环,就此一路下滑。即使试图加速转型,也难打一场胜利的翻身仗。更加讽刺的是,由于业绩不佳,徐福记多次传出很有可能会被雀巢出售。
雀巢自己倒是看得挺清楚的,早在2018年就开始和含糖食品做对立,主打“营养、健康和保健类产品”,主动剥离所谓的垃圾食品业务,并且大举抛售旗下糖果巧克力业务。
雀巢连费列罗金莎巧克力、Violet Crumble巧克力棒等王牌产品都直接抛售,何况是曾经号称自己“卖艺不卖身”的中国品牌徐福记?
不过被雀巢“爸爸”抛弃之后,徐福记该如何自救?
来源:线上采编,如涉及版权问题或者寻求报道,请及时联系欧界传媒网
o2ojie.com!
欧界生活|美好生活消费分享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