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的宗旨起什么作用(部门的宗旨起什么作用呢)

这段时间分享了不少团队管理方面的干货内容,后台也收到了不少好友的私信,直呼看的“不过瘾”--跨部门之间的协作一团糟,领导掐架、员工背锅、沟通有壁、交付无望…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搞好协同?落实工作!


别急~这事儿你一个人急也没用,把专家的建议反馈给高层,那些令人头疼的跨部门协作问题才有望解决。


对此,陈春花教授特别给出了三点建议,即通过形成协同的价值观、培养协同的行为习惯、应用协同的工具,来打破部门墙,提升组织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实现组织内部的整体协同。


形成协同的价值观


明确的价值观能够起到非常巨大的引领作用。


很多企业在拥有很多的创新单元、很多的事业单元之后,很难协同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彼此不信任,没有形成协同的价值取向,在价值观里不信任也不利他。


因此,跨部门之间如果要做好协同,一定要有一些价值取向的训练。


陈春花教授的团队特别对很多优秀的企业内部管理做了梳理,发现这些企业都养成了很好的协同价值观。它们以协同价值取向为基础,将“诚、利、信、不争”的价值取向注入企业文化:


◎ 诚是协同价值预期的核心 团队基准

◎ 利是协同价值创造的关键 利而不害

◎ 信是协同价值评估的内核 言而有信

◎ 不争协同价值分配的灵魂 为而不争


以华为在协同价值取向方面的管理经验为例,在干部管理标准中,华为将品德、核心价值观和绩效一同视为最核心的要求,充分地尊重了每一个员工的价值创造。


事实证明,只有让每一个员工发挥最大的价值创造作用,并让那些对企业做出真正贡献的人得到合理的回报,企业才有长久生命力。


养成协同的行为习惯


想要转型,只需要做好协同这一件事就好。


陈春花教授曾经带过一个企业做转型,那个企业在农业里边已经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刚到公司的时候,公司员工非常多,有八万人,在这样一个体系里,谁来做转型其实都是很困难的——如何让这么多人做到协同?


陈春花教授只用了两句话就很好地帮助了大家理解责任和角色的概念,这两句话是有人负责你配合,没人负责你负责,听到这两句话后,这几万人就知道怎么工作了。


仍以转型这件事为例,如果只靠分工,就会发现总有冲突,总有责任被空缺的地方,但是,当有了「有人负责你配合,没人负责你负责」这样的准则时,大家才能发现彼此之间是一个完全协同的概念。


其实就是这样,真正的成功就是看你帮助了多少人,真正的成长就是看你配合了多少人。道理非常简单,只是我们本身愿不愿意这样去做,这个很关键——尤其是管理者一定要养成协同的行为习惯,这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至关重要。


学会应用协同的工具


协同共生能够运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拥有技术平台。所以我们要想实现跨部门高效协同,不能只从理念上协同,还需要应用一些协同的工具让协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比如:


视频在线的方式,让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都能协同到一个空间里,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企业微信、钉钉等信息平台,让我们能够共享信息,构建协同的基础;


WikiWorks目标管理云平台,帮助团队成员在统一的办公平台沟通协作,聚焦目标和追踪进度,及时做出调整,能力复用,提高团队的组织能力。


技术平台的赋能,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高效协同——WikiWorks通过战略⽬标拆解、任务执⾏落地、内外沟通协作、优秀能力复用的功能,提升企业内部组织能⼒,实现企业业绩⼈效双重增⻓,最终助力企业快速扩张。


当然,本文只是给大家提供三点建议,企业还需要根据各自的情况和特点、来解决协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