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宋80补贴后多少钱(杭州160万补贴)


宋朝在我们印象中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说它弱是真的弱,辽国打完,金国打,金国打完,蒙古打,辽、金、蒙古开发了一个流行小游戏,没事打‘小宋’,就象我们小时候都喜欢欺负地主家的傻儿子。

什么原因造成宋朝武备这么贫弱,这里我们就不具体讨论了,只说一句,开山老祖造成的,老祖赵匡胤当年一扫海内,胜利的喜悦要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就带领小伙伴们‘吃着火锅唱着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和小伙伴说:“大家岁数都大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回家养老吧”。杯酒释兵权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但是说宋朝‘贫’,大错特错了,历史的‘祥林嫂’告诉我们国战无义战,打仗就是要消耗钱粮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怎么行?辽金蒙古也不是傻子。恰恰相反的是当时的宋朝富甲天下,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大约接近一亿贯,是汉代的七八倍、唐代的五六倍、明代的三四倍。

宋朝的施政策略是:钱能解决的事情都不叫事儿!辽国来了,割地赔款;金国来了照方抓药;蒙古来了,蒙古看上了宋朝的水晶,发现搬水晶太费事,得了你自己搬走吧,不搬?杀了,水晶我占了。

就是因为宋朝太有钱了,有时候太有钱,家里也没有一个能打的,这就是原罪。

今天我们只研究宋朝的福利制度有多好?

假设有一户贫穷的人家,生了孩子,养不起,政府就给他发一笔钱,帮助他养孩子。又有一个孤寡老人,没有子女养老,政府便将他送入免费的福利院养起来。穷人不幸生了病,没有钱治疗,政府让他们到福利药店看病、抓药。穷苦老人去世了,家属买不起墓地,政府建造了一块福利公墓,安葬他们。大家说,这是不是福利制度?是不是像极了现代发达国家才能达到的高度?

宋朝政府对穷困人口的救助,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针对穷苦人民生育的救助,针对穷苦人民养老的救助,针对穷苦人民治病的救助,针对穷苦人民殡葬的救助。总结起来就是宋朝有能力提供的福利救济正好是覆盖了贫民的“生老病死”。

我们先来盘一盘“生”的福利。宋朝政府对贫民生育提供的救济,包括两个类别,一是给生育的贫困家庭发放救济金,这叫胎养助产,这是南宋绍兴年间开始推行的,那么胎养助产是什么意思呢?

贫困家庭生下了孩子,无力抚养,官府要发钱救助,一名婴儿可获得4贯的奶粉钱,以购买力折算的话,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千块。对贫困家庭来说,这笔钱无疑是雪中送炭。

出自《宋史高宗本纪六》,绍兴八年,宋廷正式下令日:“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给钱养之”

二是成立孤儿院收养弃婴与孤儿。因为尽管政府发放了胎养助产的救济金,但许多穷苦人家生下了婴儿,自己都养不起,会将他们遗弃,这部分弃婴怎么办?有人会有疑问,养不起为什么要生?但是老百姓的娱乐生活很简单,就是去造小人和去造小人的路上,关键还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听说是用鱼鳔,又腥又臭的东西,本来很神圣的一件事情,用鱼鳔整的就性趣全无了。

宋朝设立了专门收养孤儿的福利孤儿院,当时叫慈幼局,慈就是慈母的慈,幼就是幼儿的幼,慈幼局

这个名字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有些贫民生了小孩,自己养不起,还往慈幼局里送,令人心酸,但也很无奈。宋朝时没有奶粉,慈幼局要出钱雇佣奶妈哺乳,等孩子大一点,才用米糊喂养。

《淳祐临安志》载“淳祐七年十二月有旨令临安府置慈幼局支给钱米收养遗弃小儿

仍雇请贫妇乳养而凡存养之具纤悉毕备其有民间愿抱养为子女者官月给钱米至三

岁住支所全活不可胜数;

前面说的是宋朝政府对贫民生育的救助。接下来我们谈谈老的福利宋朝在京师和地方都设有福利养老院,北宋叫居养院③,居就是居住的居,养就是养老的养。南宋叫养济院”,“养老的养,济就是“兼济天下”的济。凡60岁以上的鳏寡孤独老人,可以进入福利院养老。国家给他们的养济标准一般为每人每日一升米,10文钱;对80岁以上的老人,宋政府还有额外补助,另给大米和买柴火、炭火的钱;90岁以上老人每日有酱菜钱20文,夏天给布衣,冬季给棉衣。是不是很贴心?


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宋廷颁布居养法:各州县设置官屋,收养孤独贫乏者;其财政来源一是没收户绝财产,一是常平息钱;供应标准,每人每日给米豆一升,小儿半之

出自《宋史徽宗纪》:【崇元年八月】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

接着我们再来说病的福利。宋朝政府给贫困家庭提供的治病福利,也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是政府提供低于市价的药品。南宋时,各州县都设有官药局,类似于今天的平价大药房兼门诊部,老百姓生了,可以到官药局就诊取药,官药局只收成本价。

二是设立收治贫困病人的福利医院,叫做安济坊,凡有治不起病的贫困病人,均可送入安济坊治疗,免费的。最早的福利医院是北宋元祐年间苏轼在杭州担任太守时创建的,当时叫安乐坊。后来宋朝政府将这类福利医院统称为安济坊。

生老病死,前面我们说了生育、养老、治病方面的福利,下面我们还要介绍一下宋朝人死的福利。不管古今中外,总有一些贫困百姓,活着非常艰难,不幸去世了,也出不起丧葬的钱,非常可怜。卖身葬父 这不是戏文,是很多时候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

宋朝政府要求京师与地方都划出一块荒地,建成福利公墓,叫做漏泽园,漏泽园是用来收葬那些没有亲属的死者,如果贫困家庭愿意将过世的亲人葬入漏泽园,也是允许的。漏泽园还聘请了僧人主持、管理,为亡灵超度。

见载《古今事文类聚》:漏泽园之法起于元丰间,初予外祖以朝官为开封府界使者,尝行部宿陈留佛祠;佛教史书《释氏稽古略》卷四《漏泽园》一条中亦有提及:“宋春二月,诏天下州县置漏泽园,殡客死无归之士。建炎南渡之后,宋高宗应户部员外郎吴县边知白禀奏,下诏临安府及诸郡复置漏泽园。

此外,宋朝还有针对流浪乞丐的救助。我们知道,宋朝贫富分化严重,人口流动频繁,大量流民涌入城市讨生活,许多人甚至沦为流浪乞丐因此,对流浪乞丐的救助也是城市政府的当务之急。宋朝对流浪乞丐的救济,也可以分成两个类别,一是根据宋神宗颁发的惠养乞丐法⑤”,每年十月入冬之后各地政府要将流浪乞丐登记在册,每人每日发米豆一升,从本年十一月初一开始发放,至来年三月的最后一天停止。

见载《宋会要辑稿》神宗熙宁二年,诏曰京城内外值此寒雪应老疾孤幼无依乞丐者令开封府并拘收分掰于四福田院驻泊于见今定人数外收养每日特与依额内人例支给与钱养活无令失所。至立春后天气稍暖日申中书省住支所有合用钱于左藏库见管福田院钱内支拨”。

二是根据宋徽宗时期的居养法,遇到冬天下雨下雪的遭天天气,就允许流浪乞丐进入居养院生活。居养院通常从农历十一月初开始收留流浪乞丐,至明年二月底遣散。金庸大大丐帮就出现在宋朝。

我们去看北宋《清明上河图》,可以在图中找到几名乞丐。《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时节的东京街头,如果时间再往前推三四个月,寒冬季节,那么居养院就有义务收留这些流浪乞丐,以免他们饥寒交迫,横死街头。

放眼中国历史,宋朝建立的福利制度可以说是最发达的,没有之一。宋朝之前,历代王朝当然也有针对贫困人口的救济,但这些济贫行为有个特点:基本上是临时性的救济,比如发生灾荒之后,政府会开放粮仓赈灾,属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里有问题了设立专项基金和临时办事机构处理,主要原因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绝不会有长期福利制度。

宋朝之前,也出现了若干负责救助贫民的机构,比如唐朝有“悲田养病坊”,是收留流浪乞丐与孤寡老人的组织,但唐代的“悲田养病坊”基本上是佛教寺庙设立的,日常也由僧人主持、管理,“悲田”的名字即出自佛教。有句话是史尚香吃法吹牛逼时候引用的“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就是夸我交友广泛,不看出身,因为我和聪聪一样交朋友从来不看对方有没有钱,他们都比我有钱。

宋朝之后呢?元朝时,除了医药救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之后,宋代建立的绝大部分福利机构都被废除了。明朝建立后,保留着惠民药局与养济院两个福利机构,但到明中期便难以为继,大多都荒废了。清代则只剩下养济院一个福利机构。总而言之,元明清时期虽然有一些福利机构还在维持运转,但已经不会像宋王朝那样,由政府建成一个从摇篮到坟墓全覆盖的贫民福利体系。

所以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去宋朝吧,那里是天堂,有最好的福利!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把他送去宋朝吧,那里是地狱,有最多的战乱!

不小心就写了这么多。写这种文章是出力不讨好,但是能看到这的都是真爱。

历史从来都是很高尚的,十分香甜。

正所谓闻一闻神清气爽,嗅一嗅精神百倍。

请跟我一直感受热乎的历史味道。

我是史尚香,如果老爷您恨我请狠狠地愤怒三连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