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作词的歌(林夕作词的歌曲有哪些)

歌曲是音乐形式的一种,韵律与歌词之间一般配合比较完美。歌词在其中的位置是不言而喻,歌词能够准确凝练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内容与情感,无论是对于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还是听众,歌词都具有重要意义。

林夕被称为“香港词坛第一人”,文学底蕴深厚,对文字描述掌控力强,为流行乐坛创做出了无数佳作,具有相当深刻的文学研究价值。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长莎拉·丹纽尔曾这样评价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民谣歌手、作词家鲍勃·迪伦:“鲍勃·迪伦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是一个伟大的曲作者,承载着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45年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风格,改变自己的形象”。

林夕的歌词也蕴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歌词中意境的营造、节奏特点、古典意味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黄志华的《粤语流行曲四十年》(1990年)书中就明确提及到林夕和他所创作的歌词,从林夕创作时间的不同节点入手进行详尽介绍,对其歌词风格的特点进行概括与赏析,选择了几首歌曲进行了解读。

又如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廖荣的硕士论文《论香港流行音乐人林夕的创作》从创作视角,个人风格气质的构造以及作词等方面对林夕的词作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司金川的硕士论文《林夕歌词的诗性研究》则着重探究林夕歌词中的诗性韵味。

一、林夕简介及其创作分期

(一)词人简介

林夕,原名梁伟文,英文名Albert Leung。1961年12月7日生于香港,祖籍东莞,于80年代中期在香港乐坛显露头角并晋升成为专业的歌词创作人,从八十年代中期进入乐坛后到现在创作歌词三千余首,每一首歌曲都用心对待。

在不创作过程中,林夕将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感悟融入到词中,创作情感细腻又直击人心,留下了《红豆》《传说》《夕阳无限好》等经典作品,2008年,他出道的第23个年头里,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授予林夕代表香港乐坛的最高终身成就的荣誉大奖——“金针奖”,该奖项意在表彰音乐创作与从业者的贡献和努力,也代表了业界专业认识的肯定与赞赏。

(二)创作分期

1、Raidas 时期:林夕进入主流歌坛之前的Raidas创作经历是林夕职业生涯的基石。

1985年他所创作的《曾经》在填词大赛中获奖后,林夕正式步入乐坛并开始了与Raids的合作(1985-1989年间)其组合成员有负责编曲作曲的黄耀光以及主唱陈德彰,当时的林夕经人介绍,开始为Raidas出道作EP《吸烟的女人》创作歌词。

参赛作品《吸烟的女人》一举夺得香港赛区的亚军,使林夕名噪一时,与他们的合作更加深入,几乎Raidas的每一首歌曲都有林夕的参与创作,甚至有些大众会认为林夕是Raidas的第三位成员。Raidas乐队的存在并不持久,但林夕为其创作的词却让他进入到了大众和音乐评论家视野里。

除了《吸烟的女人》外,林夕也为这个组合创作过另外一首歌曲《传说》,这首歌曲收录于Raidas1987年的同名专辑,《传说》用文言文、白话文并置的写作手法,令古今爱情形成对比,颇具讽刺现代爱情的意味。

2、高潮期:与香港乐坛主流歌手合作时期

九十年代的香港是流行文化的黄金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香港,借助世界贸易的大潮迎来经济腾飞,电影、娱乐行业也处于发展的高潮阶段,代表人物有谭咏麟、张国荣、四大天王、梅艳芳、王菲等天王天后巨星,林夕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作词,并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如《左右手》《约定》《暗涌》等。林夕在90年代多次获得音乐奖项的认可,这一时期是林夕创作的高峰。

3、新世纪阶段

1997年香港流行音乐唱片业的销量和质量直线下降,台湾华语音乐的迅速崛起,香港对于流行音乐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变得大不如前,从1997年开始香港的流行音乐就已经进入了其发展的平缓期甚至出现了衰落的趋势。

九十年代流行四大天王的影响力持续依旧,但90年代的香港音乐市场上优秀的词人和数量大幅度地减少,并且由于当时中国受到了各方面新事物的冲击和刺激,音乐市场元素丰富,歌曲的旋律和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新创作风格的作词人也开始大批量的出现,乐坛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一些歌手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合作人和填词者,即便如此林夕还是在这种香港乐坛大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拓宽自己的写作类型与风格。

这个时期的林夕与杨千嬅、陈奕迅、张敬轩等人的合作增多,留下了很多经久不衰的音乐作品,这个时期的他深刻地了解到歌曲是文学形式的一种,是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内的,不能因为过分追求艺术内涵而抛弃受众,其目的除了艺术欣赏还有商业用途,为了后者,有些作词人有些时候会摒弃自身所倾向于的创作风格和内容,而投身于市场化的浪潮中,但林夕是一位将商业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词人,巧妙地将一些商业元素融入到作品当中,写出一首优秀的词,不会因为商业因素而限制自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