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成长是什么意思(180r成长)

一、什么是成长风格?哪些板块或基金属于成长风格?

1、成长风格概述

成长风格是机构或个人在构建投资组合和选择股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以“成长”为主要特征的理念、操作、风险意识等外部表现的总称。

成长通常意味着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能够维持较高增长,或者具有较高增长的潜力。

国证成长指数这样选择成长股的:主营业务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ROE)越靠前成长性越好。

我们来看国证成长行业分布图:

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3.63%,医药生物12.74%和电子12.41%。

对比一下,国证价值行业分布,前三大行业分别是银行、非银金融和公用事业。

再来看比较著名的中信成长风格指数的申万一级行业分布,它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和新能源、电子和计算机。

中证指数开发了哪些成长指数呢?我们登陆中证指数官网可以查到上证180成长、全指成长、上证380成长、沪深300成长、中证创业成长、中证中信稳健成长指数等47个与成长相关的指数。

而国证指数也开发了国证成长、创成长等16只与成长相关的指数(包含全收益指数是32只)。

2、最典型的成长类宽基指数

创业板指数: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与新能源37.88%、医药生物22.14%和电子8.79%。过去十年(2012.7.12-2022.7.11)累计回报284.74%,过去五年累计回报55.13%,秒杀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等其他宽基指数。

创业板50: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与新能源45.69%、医药生物23.06%和电子9.65%。将温氏股份、金龙鱼等与科技创新相关性不大的成分股剔除,“科技创业”的属性更为纯正。过去十年累计回报310.48%,过去五年累计回报77.56%,都好过创业板指数。

创业板动量成长指数(创成长):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与新能源36.72%、电子15.52%和非银金融(东方财富)。这个指数很有意思,它相信强者恒强、加入了“追涨杀跌”的动量因子,每季度调整一次成分股。成立较晚,过去五年累计回报125.84%,分别是创业板指数和创50的2.28倍和1.62倍。

科创创业50:成立时间不长。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与新能源31.87%、医药生物22.98%和电子7.64%。从行业分布来看,也具有浓厚的成长特征。

3、成长风格行业主题指数

我在有一篇文章《成长风格行业主题指数基金大盘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查阅。

成长风格的行业主题指数有8大类,分别是泛科技指数、新能源系列指数、电子指数、互联网指数、人工智能物联网及VR指数、国防军工指数、高端装备制造指数和其他科技主题指数。

其中受关注度比较大的有:近几年大热的新能源系列指数,近两年大幅下跌带来投资机会的港股科技、中概互联、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等等。

还有未来可能会有巨大机会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和VR(虚拟现实、元宇宙相关)指数。

新能源是近些年继白酒之外又一个具备高回报特征的板块。而这种高回报源自行业持续的高景气度,而且这种高景气度在未来数年大概率仍将继续维持。

新能源未来数年长期维持高景气度的确定性来自“双碳目标”:

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必须依靠碳排放少或者没有碳排放的、新的获取能源或应用能源的方式。

从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2020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石油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8.90%;光伏、风电、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4.3%。也就是说大量碳排放的煤炭和石油消费仍然占到75.70%。

所以发展新能源,从能源的生产到应用(消费)实现低碳目标任重道远。

换一个角度看,新能源行业的前景无比广阔,未来多年的高景气是可以期待的。

新能源不是一年、两年的短期行情,而是一个产业变革的中长期趋势行情。

最诱人的愿景:中国的战略是能源革命+智能电动车全球化+高端制造+消费升级。

如果我们能够在智能电动车全球化上获得成功,那发展空间得有多广阔!

4、主动基金都有哪些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

根据招商证券-中国公募权益基金经理风格核心池(第三期),成长风格、价值成长风格和行业主题里科技通信新能源都应该属于成长范畴。

下列名单发布于2020年,之后没有过更新,现在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肯定不止这些人。

价值成长风格基金经理(16位):

肖肖、陈伟彦、雷鸣、常蓁、归凯、邱宇航、刘彦春、陈璇淼、黄维、季文华、乔迁、冯波、张坤、杨建华、付斌、王培;

成长风格基金经理(27位):

李进、金梓才、魏庆国、杨栋、张继圣、费逸、邱璟旻、孙文龙、吕越超、蔡丞丰、邬传雁、崔莹、张帆、杨瑨、郭斐、何帅、王崇、杨浩、杨锐文、孙伟、蒋秋洁、章晖、杨琨、黄兴亮、冯明远、李晓星、周应波;

行业/主题基金经理:

汪孟海(港股)、李耀柱(港股)、张金涛(港股)、张仲维(科技通信)、胡宜斌(科技通信)、李德辉(科技通信)、谭冬寒(医药)、杨桢霄(医药)、蔡目荣(周期)。

典型的新能源主题的基金经理,肯定都是成长风格,而且是激进成长风格。

老资格的信达澳亚冯明远、赵诣(已奔私)、汇丰晋信陆彬、华夏郑泽鸿、嘉实姚志鹏,以及前海开源崔宸龙、国投瑞银施成、创金合信李游、信澳李博……靠投资新能源领域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神话。

二、成长风格的风险收益特征

高弹性,高波动。

是不是高收益呢?过往的回报表现不支持这个结论。

我们来看近十年、近五年和2019年以来国证成长与国证价值、中证全指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对比。

不同时间段的业绩差别是很大的。取决于统计时间段什么风格更为占优。

1、近十年是成长与价值风格交互占优、互有胜负的阶段

2012年7月12日至2022年7月11日十年间国证成长累计回报与国证价值基本相当,国证成长96.11%,国证价值94.40%,但是国证成长的最大回撤57.69%就比国证价值的44.38%大得多。

我没有这两个指数计算分红的全收益指数近十年详尽数据。如果计算分红,十年维度看国证价值的回报应该是更好的,因为价值风格的分红比成长风格要多得多。

同期中证全指累计回报92.14%,也与国证成长和国证价值大体相当,但最大回撤是最大的,达到58.64%。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在这十年间的累计回报为207.11%,是几个指数的2.1-2.2倍,最大回撤40.28%却是最小的,比国证价值的最大回撤还小。

2、近五年是成长风格显著占优的阶段

2017年7月12日至2022年7月11日五年间国证成长累计回报与国证价值就高多了,国证成长为33.01%,而国证价值是负回报,-1.19%;期间国证成长的最大回撤40.31%比国证价值的31.15%大得多。

同期中证全指累计回报9.57%,介于国证成长和国证价值之间,但最大回撤35.77,也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水平。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在这五年间的累计回报为69.00%,是回报最高的指数国证成长的2.1倍,最大回撤24.09%是最小的,比国证价值的最大回撤还小,只相当于国证成长一半多的水平。

3、2019年开始的最近一轮牛市是成长风格达到极致的阶段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11日三年多国证成长累计回报显著超越国证价值,国证成长93.49%,国证价值16.90%,国证成长的最大回撤38.75%就比国证价值的22.32%大得多。

同期中证全指累计回报52.41%,介于国证成长和国证价值之间,最大回撤29.17%,也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水平。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在这三年多的累计回报为97.73%,比国证成长略高一些,最大回撤21.29%也是最小的,比国证价值的最大回撤还小。

三个统计时间段都说明主动管理还是有超额收益的,波动也更小,是更值得选择的投资选项。

三、成长风格的投资思路

1、成长风格里面的细分领域有超额收益。

最典型的就是新能源。无论指数还是主动管理的新能源主题基金,都有显著超越。但它的波动也是更大的。

中证新能源指数399808近十年(截止日2022年7月11日)回报高达372.69%,但最大回撤达到65.68%,将近7成。发生在2015年至2018年。

2021年9月以后这轮回调最大回撤为45.59%。

有的主动管理的新能源主题基金2021年9月之后这一轮回调最大回撤达到50%左右,比中证新能源指数还大。

2、创业板系列指数也是投资成长风格不错的选项。

但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回撤,创业板指数最近十年最大回撤为70.66%,创业板50更是达到夸张的75.58%,创成长是65.81%。

3、成长与价值有周期交替,但是没有明显的规律。

想做周期轮动也是很难的。试图用货币信用、PMI等指标抓住周期机会,判断什么情况下成长占优,什么情况下价值占优,实际上也是徒劳的。因为资本市场反映预期,本身就是个领先指标,用滞后指标判断领先指标根本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4、港股中中概互联、恒生科技一类科技成长风格,跌出了性价比,有超乎寻常的类似困境反转的机会。

但这个板块不仅受到国内经济、政策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波动和折腾可能更剧烈,持有体验不会太好。

5、成长风格的投资价值是不容质疑的。

但基于前面的基本认识,我认为稳健风格的投资者不能被成长风格的高弹性所诱惑,不能单吊一个成长风格,而应该以配置的思路投资成长风格。

1)、具备长期高景气的成长风格,比如新能源,可以通过行业指数配置,可以通过创业板等宽基指数配置,也可以通过成长风格的主动基金进行配置。

跌出性价比的中概互联、恒生科技等成长风格,可以通过指数或投资港股的主动基金进行配置。

但都应该注意比例,因为比重大了自己拿不住,就像美食吃多了消化不了甚至可能撑死是一个道理。

2)、投资是反映预期的,高景气已经PRICE IN(反映在股价里了)。

未来能不能继续涨,取决于能不能持续超预期。所以我觉得不能追高,应该逢低布局。

3)、我自己更愿意主要选择主动基金辅以行业主题指数基金进行布局。

4)、新能源指数等成长风格,行业越细分投资难度越大,除非自己有深入研究,否则投资综合的行业指数是更为稳健的选择。

6、相较成长风格,价值风格已经多年不涨。

价值风格会不会有一定机会呢?值得考虑和关注。


本文所有观点和涉及到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自己思考和实践的一个真实记录,据此入市投资,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