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民(朱仁民艺术馆)


前言


4月24日,晴好。坐标宁波奉化,青山绿水,太虚堂上。


半百,人生午时。人事看得越来越淡。应酬基本不去。减法做到底。


如此,24日下午,一人驱车两小时,听了一场浙江省佛学院举办的讲座。讲座者朱仁民是也。


讲真!一是朋友相邀,二是,来人系潘天寿外孙。


座中渐听渐喜。弥勒脚下,太虚堂中,艺术拯救生态,如饴般灌入脑门。


拍掌!起立!离开时,面对朱仁民合掌拜了一拜。

朱仁民者何人也?

截图如上。看大图请点开。

诸多名头还多,掠过不提。最重要的是,他是潘天寿的外孙。


作为宁海人,潘天寿是国内著名的大画家。曾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


外孙朱仁民是怎么说这个画家外公的呢?


“他以前叫潘天授,是天授予的授,我外公,19岁就奠定了艺术风格,他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天授予的。改成寿命的寿,是很老的时候了。”潘天寿想不到,外孙能在自己仙逝半个世纪后,被外孙宣传得如此“高调”。

何为艺术改变生态?

诺,这是朱仁民的观点,他以破碎的山河大地为纸,利用艺术天赋,修复旧山河,还以新天地,回馈国家和大自然。


他提出“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创造性地利用艺术手法,特别是先用绘画手法重现修复后的清新生态,调动各界,或者自己投资,将人类一段时间以来对环境造成的创伤,进行创造性的改良,重塑艺术生态、自然生态、商业生态。


他将理论付诸实践,设计建造了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其中就包括在舟山海岛裸崖上设计建造的“海上布达拉宫”。

上图:“海上布达拉宫”建设前


2009年,朱仁民把舟山海岛民居元素打散,解构重组,融入山、海、人因素,因地制宜,因式造型,全新创造出海上布达拉宫的建筑群组,并借此开发旅游项目,仅以七千多万的极少投资换取每年几十亿的永久性收益。成为舟山最具亲和力的地标建筑和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

下图:海上布达拉宫建成后,

每年进入的旅游人数已达1700万以上

1999年,朱仁民响应国家号召,单枪匹马奔西部,耗时六年半,航程百多趟,策划设计了中国西部地区黄河流域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沙尘暴地区最大的大地艺术塞上江南。在全国近七百余家湿地公园评选中名列前茅,荣获“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称号, 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湿地保护组织的高度赞扬。朱仁民用几千万人民币的投入,创造了万亩盐碱沙化泽地上独有的生态、GDP、就业率、艺术并头齐进的奇迹。

上图:宁夏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修复前工地景象

下图:宁夏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修复后

2008年,朱仁民为中国大运河申遗创作了水墨长卷《大运河·湖墅河上徒稿》,将该长卷演变成杭州GDP最高的一条餐饮街,也是杭城唯一的“国字号”餐饮街。他以艺术的方式将大运河历史和现代业态揉合,将生态、经济、艺术、就业率等同时齐头并进。项目中的所有策划、建筑、桥梁、景观、雕塑均为朱仁民创作。

下图为朱仁民在运河建设工地上。这里曾堆砌着万吨的垃圾。

下图(分别为日景、夜景):

朱仁民根据自己创作的中国画修复改造成胜利河美食街,

成为建立在垃圾堆上的中国十大餐饮业之一。

部分典型代表作品:

荒岛修复——“莲花岛海上禅宗雕塑公园”(1996年)

荒沙修复——“宁夏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1999年)

运河修复——“杭州胜利河美食街”(2008年)

海坛修复——舟山岱山祭海坛(2007)

裸崖修复——普陀“海上布达拉宫”(2009年)

莲花岛建设(1995——2018)

独特的个人经历

朱仁民1949年出生于宁海,3岁随发配的父亲,与兄来到普陀沈家门生活。15岁初中毕业,报考浙江美院附中,华东区会考第一名。但因为在浙江美院担任院长的外公,和父亲的问题,无奈落榜。为了减轻母亲负担,初中开始打工,晒鲞、打铁、教书、画画、捕鱼,当游泳池救生员,一直做到舞台美术设计,文化馆美术干部。


1980年底,因创作巨画《大道海天篇》坠落受伤瘫痪。在床上挣扎学习创作。四年后奇迹恢复。揣着借来的300元钱拄拐下山,云游欧美,辗转十几个国家,打工、讲课、办展,学习国内尚未兴起的景观设计生态修复。


讲座中,朱仁民曾谈到,在十年那个时段,曾亲眼看到一万三千多尊金、银、瓷、铜、铁、木等各种素材雕刻的佛像,被人砸毁。


“这个时代不缺金钱,我也不屑于架上纸上的涂鸦和唾手可得的辉煌。城市缺水、河流污染、湿地消失、雪山融雪……我看到生态修复对人类的意义,我想建立我生态修复学科的堡垒。”朱仁民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


目前,朱仁民工作在杭州潘天寿景观设计研究院。个人无房、无车,孑然一身。全部精力投入到艺术修复生态的工作上。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曾这样评价他:大心、大行的艺术家,他是个奇人、怪人、艺人、匠人、哲人。最后一点是,他是个巨人。

图片来源主要为朱仁民老师的PPT

文,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