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什么时候赶上美国收入(美国 中国收入)

“中国第一,无可匹敌!”

近几年,我国网友甚至国外网友发出这样的赞叹。他们所说的第一,指的便是中国的光伏产业。

从2015年至今,中国的光伏装机量连续保持世界第一,在光伏行业四大主要制造环节,我国光伏制品产量的世界占比均在三分之二以上。

在2020年初,当突然出现的疫情放慢了世界人民的脚步,也阻碍了各大企业的运转时,世界能源需求出现大幅度下降时,我国的光伏产业依旧笑傲江湖。

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比上一年增长60%,并且发展势头至今未受到影响。

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的光伏产业俨然是一副“独孤求败”的姿态。要知道,我国光伏产业曾经遭受美欧国家的疯狂“围剿”,曾经一度奄奄一息。

那么,中国的光伏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在如今的荣光背后,中国光伏有着怎样艰难而沉痛的血泪史?

蓝海产业,欣欣向荣

“女士们,先生们,我在此很高兴地宣布《世界太阳能计划1996—2005》提案获得本届大会通过...”

1996年9月,正值即将收获的季节,联合国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召开的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上,通过好几项重要的提案。

本次大会的召开和诸多提案的通过,给当时世界上太阳能应用领域仅有的一些幼苗洒下营养丰富的肥料,同时在很多“不毛之地”播下种子。

大会结束之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原本就培育出“光伏幼苗”的国家,顺水推舟,纷纷推出“百万屋顶计划”、“百万绿色住宅计划”等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光伏产业。

相比之下,中国当时在光伏产业的领域几乎是荒地一块,但当看到太阳能发电的光明前景之后,我国虔诚而兴奋地接下了这次大会的种子,种在自家西部院落,精心培养。

1997年,我国推出“光明工程”,该工程一方面旨在发展国内的光伏产业,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我国西北没有通电的地区带来光明。

在我国西北广袤土地上,白天可以看到秀丽的风景,成群的牛羊,晚上却伸手不见五指,到处漆黑一片,只能听见风在树林间游走,鸟在哀婉地啼叫。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政府适时地将光伏产业放到这里发展,造福当地百姓。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惊讶地发现了我国这块光伏荒地,其实一点都不贫瘠,一铲子下去便挖出肥沃的“黑土”。

从此,我国的光伏产业在这块土地上迅猛发芽生长,到了2004年,数百家中国光伏企业开始集体开拓海外市场,产品畅销全球。

第二年,一阵敲钟声标志着我国光伏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当时,我国的民营光伏企业佼佼者——无锡尚德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股票交易市场敲钟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国内诸多企业投身到这个收益丰厚的蓝海产业里。

到2007年时,国内光伏企业已经多达上千家,这些企业涌向国际市场,其中10家紧随无锡尚德杀出重围,在美国上市。

可就在中国的光伏企业发展得如日中天之时,他们遭遇可怕的猎手,并险些集体夭折。

惨遭围剿,不屈不挠

“中国的光伏企业发展太快了,我们要给他们点教训,不然他们都忘了自己只是个组装工人...”

当中国光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准备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之时,却掉进了欧美上游企业的埋伏圈内。

当时的中国光伏产业既不掌握上游多晶硅等原材料的生产技术,又不能够建设下游的光伏发电站,只是借着人口红利带来的低廉劳动力成本,为欧美光伏企业做光伏产品的组装,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

这就如同自己种的粮食,种子需要向别人买,粮食收获了之后,自己吃不了,还得卖给别人才能赚钱。

这样一来,技术、原料、市场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别人觉得你动了他的奶酪的时候,他便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迅速整垮你。

那时,中国光伏企业遭到了欧美企业在原料供应和市场定价的两方面攻击。

在原料供应方面,欧美企业不断推动制造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的价格上涨,且涨得十分离谱。从2005年的40美元/公斤,涨到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

这样的情况下,并不具备高品质多晶硅生产技术的中国企业只能和国外供应商签订城下之盟,被这件事吓怕了的中国光伏企业为了保险起见,纷纷签订了长期协议,有的甚至长达十年。

等到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都签了长期协议之后,欧美企业开始大玩“变脸”,他们立刻操纵多晶硅的价格降下来,一年之内便降到2005年的40美元/公斤。

这波操作直接把中国光伏企业整懵了,接下来他们便面临结果都是血亏的抉择。他们要么按照之前和欧美企业签订的协议执行下去,那相当于给自己增加了高额的成本;要么撕毁协议,那就意味着要赔偿巨额违约费。

无奈之下,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只得认下了这笔亏损,少部分小的企业直接因此倒闭。

接下来,残存的中国光伏企业期盼着扩大产能,卖出更多光伏产品,从而逐渐回血,但是欧美资本家可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中国光伏企业的销售价格在欧美资本家的操纵下,被压得比以往低得多,以致于中国光伏企业陷入了第一次真正的寒冬。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海外市场对于光伏产品的需求量骤减,中国光伏企业的产品大量滞销,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这时候,国际上金融机构对于光伏公司的放贷缩紧,导致本就深陷沼泽的中国光伏企业无以为继。

在这两年的欧美企业人为围堵和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再也支撑不住,成片成片地倒下。

就在中国光伏产业奄奄一息之际,突然天降神兵。

为了西北人民脱离“黑暗”的生活、为了保住我国光伏产业的几十万就业岗位、为了我国光伏事业的长远发展,我国政府不能眼睁睁看着中国的光伏产业就此偃旗息鼓。

因此,从2009年开始,我国政府在仔细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之后,决定对症下药,将原料、市场和技术的问题逐一解决。

在原料方面,其实我国政府早有准备——央企华陆工程公司从2005年便开始布局弥补我国在生产多晶硅方面的不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先后攻克了多晶硅冷氢化技术,以及还原炉、精馏等技术。

有了这些技术做支撑,以民营公司协鑫集团为代表的一部分光伏企业,大力研发,完善多晶硅生产流程。

到了2010年,我国多晶硅产量高达4.5万吨,全球占比高达28.1%,并且产量逐年上升。

至此,上游问题解决,卡住我国光伏产业脖子的原料之手被成功击退。

在市场方面,我国光伏产业之前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如此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行为,风险过高。

纵观全球,我国本身拥有世界上第三广阔的国土面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有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

看到这些数据,我们便知道我国国内本身就可以成为巨大的光伏市场,只是这个市场当时还没显露出来。

于是,我国政府在国内升起一轮“金太阳”,将这里的光伏市场照亮,这便是2009年的“金太阳工程”。

“金太阳工程”是国家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帮助我国光伏企业发展,并开拓国内光伏市场。

国家拿出100亿资金,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其中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

这样的补贴力度之大,打开了一片国内市场,足以让中国光伏企业有了缓冲,暂时度过危机,为后期再次开拓海外市场做准备。

在技术方面,我国缺乏建造光伏发电站的核心技术。为了突破这个技术壁垒,我国央企和民企强强联手,合力攻关。

从国家电网中分解出来的中电投与有着一定光伏产业技术积累的协鑫集团,在2011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技术攻坚战,并且在江苏盐城滨海县建立了1000兆瓦级别的光伏发电项目。

我国光伏发电技术问题终于有了着落,并在随后的时间里突飞猛进,势不可挡。

至此,我国光伏产业被卡脖子的原料、市场和技术问题都得到解决,国内光伏企业再现生机。

与此同时,之前被金融危机所抑制的海外市场需求也开始复苏。而国外光伏企业的产能已经在金融危机中收缩,一时间无法快速提升。

另外,欧美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后,自己的财政已经无法给他们的光伏企业进行大量补贴,这就导致国外大量光伏企业陷入绝境。

此时,海外市场便只能把目光投向充满活力的中国光伏企业,我国光伏企业的海外订单量一时间出现井喷式增长,仅2011年一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就达到24.3GW,占全球总量的66%。美国的86%和欧洲的51%光伏组件源自中国。

中国光伏产业再次蓬勃发展起来,前景一片光明,但就在此时,前方却突然降下一道高高的门槛,企图拦住中国光伏产业的去路。

再遇风暴,逼成王者

“由于中国企业的恶意倾销,我们失去了主要的市场...”

2011年,美国三大光伏企业在倒闭的时候,均将原因归咎为中国光伏企业的恶意倾销。

随后,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于当年年底宣称,中国的光伏产品价格低于其合理的价值,可能存在恶意倾销的行为。于是,便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也就是“双反调查”。

这种调查看似合理,但是实际上美国是什么心思,路人皆知。

因为美国光伏企业在金融危机和其政府补贴大打折扣的双重压力下,逐渐丧失竞争力,成片地倒闭,而占据世界一半出口量的中国光伏产业如日中天,与其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商业竞争上的落差让美国政府坐不住了,他们惯有的想法就是如果在规则之内竞争不过你,那就修改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规则。

而此次“双反调查”的结果可想而知,一年之后,美国政府宣布结果,决定向中国光伏企业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

欧盟看到大哥都这么“流氓”了,于是有样学样。在美国宣布裁定结果前后,也决定对中国光伏企业实施“双反调查”,结果自然也是加收关税。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国和欧盟所谓的反倾销和反补贴都只是个幌子,目的就是压制甚至整垮中国光伏企业。

事实上,欧美的双反制裁确实对中国光伏企业带来了不小的伤害,虽然当时中国光伏企业在国内也有40%市场,但是这部分市场是靠国家财政补贴维持着的,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盈利,而中国光伏产业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60%的海外市场。

面对如此沉重的关税,中国光伏企业的产品价格在国际竞争中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

2013年,中国光伏电池出口额对美国下降48%,对欧洲下降71%,中国光伏企业有350家走完了最后的路程,他们的50万员工失业。

照这样下去,中国的光伏产业恐怕要濒临灭绝了。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我国政府和企业积极探讨,商议脱困之策。

2013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能源会议和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光伏国际技术大会上,各路专家齐聚一堂,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这条路便是重返西部的战略。

该战略要将技术研发中心放在东部,将光伏电站建设到光照充足、土地广袤、租金便宜的西部。

之前电站放在东部的时候,建设和运营成本高,需要国家财政补贴做支撑才能保证企业不亏损。

当时放在东部主要还是便于对外出口,产生盈利,进行回血。

现在放在西部目的是做大国内市场,西部建设和运营电站所需的成本低,能够通过深入改进技术而实现盈利,从而形成国内的自产自销循环,无需依赖海外市场。

在这样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以中电投为首的央企国企成为第一批奔赴西部的光伏企业,随后一大批民企在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支持下先后迁移到西部地区。

就这样,国企民企齐心协力,打破了欧美的封锁,创造出慷慨激昂的西部神话。

2013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我国光伏产业急剧爆发,光伏产品的产量以平均每年50%的速度增长,技术在应用中不断革新。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国光伏产品拥有质量和价格等独特优势,得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青睐,纷纷抛来订单。

到了2018年,我国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主要的出口地由欧美变为了身处东南亚、澳洲、南美等地的国家。

中国光伏企业的这次突围再次狠狠地打了欧美国家的脸,同时欧美国家因为双反措施而减少了他们国内数万个工作岗位,并增加大规模公共开支,深感痛苦。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双反措施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因为刚开始还有效果,长期下来,结果竟是增敌一千,自损一千八。

于是,欧盟很识相地在2018年宣布取消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制裁。

美国则死要面子,没有公开宣布取消,但是在第二年悄悄地将中国光伏企业的关税下调至4.06%。

至此,这场欧美与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贸易摩擦,终于画上了句号。

但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他们还在不断想方设法坑害我国光伏产业,比如舆论战。

“他们强迫新疆当地人为他们劳动,否则他们制造不出如此庞大规模的多晶硅...”

在看到中国光伏产业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并再次强势崛起之后,美国人开始雇佣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上对我国进行大肆造谣,污蔑我国光伏产业,如释放出强迫劳动、政治作秀等谣言。

对于美国的舆论攻势,我国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以充分的证据,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民主、自由和富足,使得美帝制造的谣言不攻自破。

或许是黔驴技穷,美方在拿不出其他手段来的时候,只能通过充耳不闻的继续抹黑,给中国光伏企业制造障碍。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阻挡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到了2020年,世界光伏企业二十强中,有十五家是中国企业。中国在光伏方面的专利数量达到4089项,是美国的27倍,我国企业占据了世界光伏市场的主要份额。

迄今为止,中国光伏产业是妥妥的世界老大,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我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结语

二十多年的发展之路,一部饱含血与泪的发家史。光伏产业在我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从诞生开始便迅猛生长。

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必得完成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获得坚实的装备和技能,登顶世界之巅。

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两次绕进“鬼门关”,幸好我国政府高瞻远瞩,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全力帮扶光伏企业度过难关。

同时,我国企业和人民发扬不屈不挠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直面危机,成功击败对手。

因此,无论到什么时候,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精神不会过时,它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