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与一般商品有什么不同(保险产品与一般商品有什么不同点)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风险面前,人人平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借助保险,来转移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但保险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有一定购买门槛,行业信息的不对称性现象也依然明显。


尤其是刚开始了解保险时,很容易走入以下10大误区,导致保险没买对,花了冤枉钱。

01我有医保,没必要买商业保险


这是保险界老生常谈的话题。


社保中的医保,的确是一份不错的保障,奶爸建议人人都要参保。


但医保属于国民的标配福利,要求的覆盖面太大,因此它的保障力度只能局限于最低需求,是一种兜底的保障;


对于追求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健康保障的人来讲,这远远不够。


举个例子:


看一次病要花100元,医保可以报60元,自己要掏40元。


如果是平常的小病小痛还好,但如果得了大病,这个支出要放大成千上万倍,很多家庭是根本无力承担的。


从用药方面来说,目前临床用药大概有19万种,但已经纳入医保报销的药品还不到3000种,覆盖率不到2%。


因此,在社保的基础上,商保可以有效补充缺失部分的保障。


02我身体很健康,买保险不着急


“我身体那么好,买保险就是给保险公司送钱吗?”


相信这种认知,在多数有运动习惯,或者很少生病的人来说普遍存在。


保险和其他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买的时候用不上,用的时候不能买。


奶爸想再次强调:保险一定要趁年轻、健康的时候买。


越早买,价格越便宜,越容易免体检通过,这也是年轻时购买保险的优势;


当你年纪大、身体状况变差的时候,再来想着买保险,费率不但会变高,还可能会被保险公司拒保。


03孩子和老人身体比较弱,先给他们买


从业以来,奶爸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大部分人第一次了解保险,都是想给孩子买,或者给老人买。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是非常有家庭责任感的。


但从转移经济风险的角度来看,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我们自己,才是最需要买保险的人,因为我们才是整个家庭的终极“保险”。


试想一下,如果只给孩子和老人买保险,万一自己生病、出意外,从此整个家庭风雨飘摇,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孩子和老人的保费能不能交上更是问题。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先经济支柱,后小孩/老人,才是科学的配置顺序。


04有病治病,没病返钱,一定要买返还型保险


有很多人在买保险之前,总有这样的想法:


买了保险,如果没出事,那不就亏了吗?


所以还是买返还型保险更划算。


事实上,这种保险大部分都不适合买。


返还型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险公司拿着多交的保费去理财,几十年之后再返还保费。


由于要兼顾保障和收益,和保障型险种相比,返还型保险的保费贵了不少。


但是,同样的保费,能买到的保额更低;同时,它的收益回报率并不高,而如果中途出险,返还的收益也没了。


最典型的就是返还型的重疾险,


这种“既要、又要”的做法,不仅达不到转移风险的目的,最终只会两头不到岸,得不偿失。


普通人买保险,一定要遵循两大原则:


先保障,后理财;让保障的归保障,让理财的归理财。


05买保险就要买大公司的,小公司不靠谱


买保险,很多人都迷信知名度高的大公司,认为没见过、没听过的保险公司都是小公司、不靠谱。


这个理解背后,其实是对保险公司安全性的不了解,不确定。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开数据,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一共有91家人身险公司。


但大家日常见过或听说过,且能说出名字的,估计除了平安、国寿、太平洋,应该也没几家了。


也就是说,大部分保险公司,大家都没听说过。


事实上,保险公司的成立、运营,从保险法上和监管制度上都有严格规定。


你没听过的“小”公司,不一定小;而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靠谱的。


买保险,买的是一份保障,关键看产品的保险责任是否符合自己需求,而不必一味追求保险公司的规模大小。


事实上,品牌知名度背后更多伴随的是巨额的运营费、广告费,意味着买这些公司的产品,要付出的成本也更高。


06我不想了解那么多,直接告诉我买哪款产品就行


许多人在买保险时,一上来就问哪个公司、哪款产品最好。


一听说要做家庭财务分析,就认为是要让他多买保险,对业务员退避三舍。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是生了病去看医生,不听医生诊断、直接开药。这样买的保险,隐患重重。


此时很容易被不靠谱的保险代理人利用信息差,介绍一个看似保障很全但实际并不适合的产品给你。


一个合理的保障方案,一定是在了解个人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结构、家庭财务状况、保障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来的。


一个不问个人情况、直接推荐产品给你的保险业务员,建议远离。


07最好一张保单解决所有问题


有这种想法的,我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台空调,但还想让它有洗衣机、冰箱、消毒柜等多种功能。


买保险也是一样,没有一款产品能在市面上做到全部第一名,一款产品也没法既保疾病,又保意外,还能理财。


不同险种对保险公司要求的专业度领域不同,


医疗险更加强调医疗网络的覆盖,医疗资源的对接;意外险更强调在急难救援网络覆盖。


当然,也有一些保险公司投用户所好,设计类似的产品。


例如保险全家桶,一张看似大而全的保单,实则有不少坑点,


这种大礼包式的的保险组合,往往是捆绑销售,每个险种的作用/保费并不能实现最优效果,


仔细拆解这类产品所包含的各个险种保障,就一目了然了。


正确的方法,最好是分开投保不同险种,做好搭配。


08买保险最好一步到位,一次配齐


很多人觉得买保险太麻烦,总想着一步到位。


实际上很难做到,而是需要循序渐进。


就像你去买衣服,不可能单独买一个季节的,夏天穿短袖裙子,冬天得加外套长裤。


奶爸常说,买保险就是买保额,刚出社会参加工作,我们负担小,买的保额可以少一点。


等到成家立业,上有老小有小,个人负担增加,加上通货膨胀,这时就要给自己加保。


同时,由于家庭成员结构不一样,所需要的保障也会有差别。


例如,


年轻时我们只要买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等结婚生娃、买房买车了,还要考虑配置定期寿险;等年龄再大一点,还可以用理财保险给孩子准备教育金,给自己准备未来的养老金。09我没住过院,健康告知随便填就行,反正保险公司不知道


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不如实告知,或者健康告知没做好,以后万一出险,极有可能被拒赔。


从保障成本出发,保险公司不太可能在投保时对每个投保人的就医情况去做调查。


而投保后,一旦需要理赔,保险公司会查询社保卡,去体检中心调出体检结果,从各大医院调取病历记录,调查你曾经开过什么药、做过什么手术。


只要有就诊记录,保险公司一般都能查出来。


如果发现没有告知重要事实或者告知不实,足以影响保险公司承保决定的,保险公司可以拒绝理赔。


所以,买保险一定要认真做好健康告知。

10网上买的保险理赔难,找熟人买更靠谱


找熟人买保险,由于已经有了信任感,心理上我们可能感觉更踏实。


但买保险,出险后能不能获得理赔,和在网上买还是在线下找熟人买没有关系。


不管在哪里买的保险,最终理赔的都是保险公司,只要做好健康告知,符合合同约定,都能获得理赔。


从银保监会公布的 保险公司历年理赔数据来看,也没什么本质差别。


互联网保险往往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更低的价格,更方便对比。


而通过熟人买保险,能提供的产品有限,有被“杀熟”的风险,很多中看不中用的“人情保单”就是这么来的。


买保险是个技术活儿,以上就是我在从业以来,发现大家最常走入的误区。


奶爸建议,投保前一定要多学习、多了解,找专业的团队配置保险方案,买保险别花冤枉钱!

>>奶爸保,让保险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