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 b -) 什么表情(手机短信里的表情各表示什么意思)

​ ​1982年9月19日上午十一时四十四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师法尔曼(Scott Fahlman)首次打出了微笑符号“:-)”。他最初创造把这个符号定义为发言者是在开玩笑,现在则被更多的用作表示发自内心的愉悦和会心一笑。对应的,他用“:-(”来表示发言者是严肃的;当然,这个符号很快被象形的赋予了“悲伤”的含义。

​ ​ ​​这个表情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那个时代的网络流行开来,这一天也成为网络符号诞生日。

​ ​在日本,人们发明了另一种横向的表情符号,例如用“^_^”代替“:-)”,西方的表情符号大多用嘴表达感情,而日式的表情符号重点却在眼睛上;在俄罗斯,网民们结合本土文化创造出了富有俄罗斯特色的网络表情符号;比如在一本很有名的科幻小说中有一个叫做克图虎的海底怪兽,脑袋上长着一堆触角,网民就把它形象地打成“{:?”;最奇妙的还是中国网民,在美式的“:-)”符号基础上,只是换了另半个括弧,就成了一个难过的表情:“:-(”。

​ ​从开始的网络表情符号,后来日本又创作了emoji(绘文字),自苹果公司发布的iOS 5输入法中加入了emoji后,这种表情符号开始席卷全球,目前emoji已被大多数现代计算机系统所兼容的Unicode编码采纳,普遍应用于各种手机短信和社交网络中。

​ ​ ​全球约有90%的在线用户频繁使用emoji,每天有60亿个emoji表情符号被传送。不夸张地说,emoji已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商品之一。人们甚至也将emoji当作一门艺术。201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emoji列为永久收藏,其中包括176个诞生于1999年的最初版本emoji表情。

​ ​网络表情之所以这么流行,大部分是因为网络文字聊天的时候无法表达出说话的语气,而加上一个表情之后,更能体现出想要表达的语义,在网络交流中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