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亭创意能卖什么意思(报刊亭可以卖些什么)

“咚”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丢下一枚1元硬币,拿了份彭城晚报匆匆离去。

六十多岁的报刊亭老板坐在一大堆杂志报纸里,手一伸不到一秒钟快速地收好钱,好像一切都没发生。

俩人之间什么话都没说,这一来一回的动作却十分默契。

因为这个简单的动作,一天要重复200多次,而每天这样的日子他已经经历了20年。

但是这些习惯,最近几年他很少做了……

1

在城市的街头,书报亭的数量,正在一间一间的锐减。4月15日,最后一间东方书报亭,在上海淮海路悄悄关上了门。

我们也曾是某份杂志的粉丝,在某个固定的日子,焦急的等着这份杂志的来临。然而,现在它们消失了,很多人甚至都已经把它们忘了……

在徐州呢?徐州还有多少报刊亭的存在?

6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从云龙湖方向吹来的晚风,有一丝凉意。建国西路大润发旁的报刊亭老板胖哥正在逗着他的乌龟。胖哥看起来三十多岁的样子,旁边的小男孩应该是他的儿子。

少年坐在报刊亭旁,一边喝着饮料,一边看着新来的漫画。这专注的样子,好像周围嘈杂的环境都与他无关。少年也会看着远方,若有所思。

看到这里,就想起了儿时的自己,那时候也是每天跑到报刊亭看看有没有新杂志来了。记得当时年纪小,看不懂什么深度好文章,每次一到就翻开《读者》的第34页,因为每一期的第34页都是笑话。一个笑话足够我笑小半天,然后记在心里,回去讲给同学听。

报刊亭旁边,用几块碎石头压着的今天的报纸,今天的《往事与旧闻》写了鲁迅先生的故事。这些报纸其实主要目的并不是售卖,大部分是因为有一些老客户会过来看几眼。手机信息的普及,让报纸的传播速度落后一些了……

∆建国西路大润发前 胖哥报刊亭

在杂志摊的角落里,我看到了风油精、少林喷脚净、彩票……架子下面胖哥还售卖乌龟,“小的一只10块钱,这个乌龟很好养的”胖哥说。

胖哥年龄不大,在我的印象里,报刊亭都是老大爷老阿姨在经营,很少有这么年轻的主人,至于原因,我们也没有过问。只要这个报刊亭还存在就好了。

很多事情,我们不需要知道原因。

报刊亭前的几个老太太,慢悠悠地打着牌。与那男孩一样,沉浸在他们的世界。

岁月美好,突然希望时间停止在此刻。

2

很多报刊厅已经不卖杂志和报纸了,只是象征性地挂上几份报纸和杂志,而是开始售卖饮料、小零食。

云龙湖公园南门的这个报刊厅,显得格外冷清。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法桐树下,安静地存在着。报刊亭里的东西很少,旁边坐着两位阿姨,不知道是不是主人。

∆云龙公园南门报刊亭

大概是因为在云龙山脚下,附近没有娱乐商场等场所,所以显得格外冷清。而它的对面,就是报业传媒集团。大概很少有人在这里驻足吧。它就想一位不会花言巧语的货郎,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待需要的人前来。

虽然冷清,但我相信,这个报停也一定是一群人曾经的宝贵回忆。

∆烟厂报刊亭

烟厂,三院的斜对面。每次路过这里,感觉就是一个字:堵。

这里来往的人很多,守候着这个报刊亭的人是一位看起来很健朗的老人。我们路过的时候,老人正和一位老友闲聊。后面的栅栏上挂了几份报纸。

没有打扰他们,轻轻用手机拍了一张模糊的照片。夏天夜晚,似乎变得很漫长,足够用来回忆过往。

∆民主路报刊亭

这个报刊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突然想吃辣条,准备在这里买一包辣条就着这充满浪漫气息的晚风吃。以为没有人在,走近的时候,老大爷正翘着二郎腿看手机。见到我过来,笑着说要买什么,样子很像弥勒。

我说要吃辣条。

他说,小姑娘,这么好看吃什么辣条,吃辣条对身体不好。

我不自觉的笑了。这老爷子真可爱。

大概是这家报刊亭夹杂在树人中学、三中、民主路小学以及创意68中间,所以生意很好。

他家的货品和杂志也是我见过最多的。《意林》、《花火》等等,一切都在。

能想象得到,或许在刚刚,几个放学的学生叽叽喳喳跑来看漫画有没有更新。

∆环城路报刊亭

平时很少走过这里,无意间看到。报刊亭主人在厅内,外面一个躺椅上,一位大姐悠哉悠哉地看着手机。

似乎每一个报刊亭旁边都会有座椅一类,以供休息。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读报,那就把这里当成休息的驿站吧,一盏茶,一份报纸,就算是看你喜欢的抖音也好。

3

我觉得,每一位坚持守候着报刊亭的人,都像是一位时间的匠人。

人需要的是,有心灵支撑的均衡模式,真诚有效的生活方式,精神与灵性有追求。

“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他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她的家乡。”泰戈尔的诗句几近说清全部。

此图来源网络

四五平米的空间,画地为牢。

“我是最后一个知道《最小说》停刊了的吗?”

记得当时年纪小,喜欢买连载的小说来看,《花火》、《最小说》等都是人人熟知的。时隔多年依稀记得被郭敬明支配眼泪的恐惧......

不和老板攀谈一番,还不知《最小说》在2016年12月出版了最后一刊,结束了他11年的生涯,大概我们这一带人的青春,也快要结束了吧。

满街匆忙的脚步,专注于手机上微信、app、抖音等海量的碎片信息冲击,3分钟就能透支耐心。

卖面包、耳机、脚气药、自拍神器……你永远想不到现在的报亭都在卖些什么。在这快速更迭的世界,它们最终,活成一个时代潦草的注脚。

∆户部山报刊亭

在19点24分时已经关门,或许更早。

折页门上斑斑驳驳,经历了很多风霜。门口的两把木椅像守门人一样,安详地守候在这里,与周围的行树相得益彰。

∆回笼窝报刊亭

老板也是早早下班回家,依旧留下两把木椅。门口的红色对联,保存崭新,这件事情突然让我心里有很大的安慰,像是一种稳扎的存在。

在抖音快手不断霸屏的时代,我们沉迷着短短几十秒钟不断切换的新事物给我们带来的刺激和新鲜。

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看一会纸质杂志报纸了?即使有时候买回家,也无法沉下心看完。

逐渐冷清的报刊亭,就像不知不觉失去耐心来读一段文字的我们。我们麻木这种失去,直到有一天从繁忙中逃脱,从刺激中抽离才发现,慢下来品味生活美妙的能力不见了。

一天只能卖出两三份报纸,是报亭眼下的现状。成了报亭点缀的,还有杂志。几本《读者》在一堆小商品中执着地刷存在感,像无法跟一个报亭的黄金时代告别。

此图来源网络

还好,徐州的报刊亭都还在,即使生意冷清。

亲爱的在屏幕前看到这篇推文的你,如果可以,请放下手机,去临近的报刊亭买一份杂志或者报纸吧,也或者,去翻一翻儿时喜欢的杂志,看看还在吗?

希望徐州的报刊亭,不会消失。

那时候,街上不卖玫瑰花,一枚茶叶蛋,已经够浪漫。

清晨出发去火车站,豆浆油条摊子都是热气腾腾的,面对迟来的公交,很多人会选择在报亭买一份报纸来看,以便打发漫长的候车时间……

来源: 徐州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