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贷视频审核问什么()

烂尾楼“停贷潮”席卷之后,银行股被卷上了风口浪尖。

连日来,因所购楼盘停工,无法按期收房,景德镇、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上演联名停贷。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7月13日,业主发布的强制停贷楼盘个数已达106个。

受此影响,近两日银行股连续回调。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7月14日早间,银行板块集体快速下跌。截至收盘,银行板块下跌1.54%,平安银行下跌4.29%,招商银行下跌3.75%。

股价下跌后,银行坐不住了,纷纷发公告紧急回应,内容基本相似,表示总体风险可控。

兴业银行7月14日午间公告称,近日对网传“停贷事件”消息中涉及的楼盘迅速开展了排查。

经排查,截至目前公司涉及“停贷事件”楼盘相关按揭贷款余额16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0.75亿元),已出现停止还款的按揭金额3.84亿元,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

得益于前期公司对按揭贷款的差异化准入和管理要求,公司已介入的且存在烂尾风险的按揭贷款总体规模较小,不会对公司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与此同时,建设银行也于14日中午公告表示,当前部分地区停工缓建和未按时交付楼盘情况,涉及本行规模较小,总体风险可控。建行将密切关注合作企业和楼盘情况,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客户服务工作,与客户做好沟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农业银行称,针对近期个别房地产企业风险暴露、住房开发项目延期交付情况,该行已在总行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住房项目“保交楼”情况排查,“截至2022年6月末,全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34万亿元。其中一手楼合作楼盘5.7万个,一手楼按揭贷款余额3.97万亿元。已初步认定存在“保交楼”风险的楼盘涉及逾期按揭贷款余额6.6亿元,占全行按揭贷款余额的0.012%,占一手楼按揭贷款余额的0.017%。”

招商银行公告,经初步排查,目前本公司涉及“网传停贷”事件的楼盘数量占比较小,所涉及的本公司逾期个人住房贷款余额0.12亿元,占本公司境内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例不到0.001%,风险整体可控。

此前有机构分析指出,结合按揭和开发贷敞口,风险敞口比较大银行分别是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招商银行房地产对公贷款余额为4017.04亿元,不良率为1.41%,较上一年末增加1.01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余额为13744.06亿元,不良率为0.28%,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目前规模有限但提防效仿蔓延,断供风波沿信用链条产生连锁反应,可能冲击金融体系

全国范围内烂尾楼盘的规模并无官方披露数据。据凤凰网统计,目前公开的强制停贷告知书涉及约5万户,按平均每户贷款百万元推算,断供涉及金额可能500亿元左右、体量尚可控。但需要提防:第一,对于已出险的头部房企,问题楼盘数量可能在百万级别;第二,目前曝出断供的楼盘多是2021年中起停工的项目,潜在烂尾数量还有可能增长;第三,个别地区舆情发酵后,其他地区购房者可能效仿。不过鉴于征信等约束,潜在的断供规模不宜夸大。

一是居民对房企信用担忧升温,期房销售更快萎缩,房企经营现金流回笼难度更大(2021年住宅销售中,期房占比89.6%);

二是银行对低资质主体和期房项目的授信可能主动收缩、同时规范监管账户管理,房企融资条件也或继续收紧;

三是地方政府甚至中央层面对于保交付更加重视,预售资金监管尺度易紧难松;

四是房地产行业上游供应商可能要求收缩应收账款周期。

总之,墙倒众人推,可能引发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危机,影响还将传导至金融体系和开发投资等环节,形成反馈效应。相应的,政策需要更迅速推出应对方案,打破恶性循环。

为何出现断供风波?严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可轻视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经济下行加速其他问题暴露,近日烂尾楼盘断供风波是一个缩影。行业层面,断供背后是监管环境收紧后,房企高杠杆+快周转模式失效、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楼盘烂尾,购房者无奈之下以断供作为维权的手段。

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房地产融资条件持续收紧,代表性政策为三道红线限制房企债务扩张、信贷集中度管理限制银行涉房信贷,两者共同削弱房企财务杠杆。房企债务风险显露后,2021年以来各地政府为保交楼加强预售资金监管,进一步削弱了房企经营杠杆。

民营房企传统的高杠杆+快周转模式失效,房企资金链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由于房企信用风险集中暴露,且出险房企规模大、项目众多,加上疫情影响施工进度,各地烂尾楼盘数量随之上升。购房者一方面负担高额房贷的月供压力、就业收入又受到疫情等影响,另一方面与房企交涉无果,无奈下选择自发停贷,期望以这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从公开的强制停贷告知书来看,断供主要涉及出险民企的项目,且普遍存在房企违规挪用预售监管资金、银行涉嫌违规放贷、未充分履行预售资金监管义务的问题。

看似烂尾楼问题,但实际上本质也是贷款购买的商品价值下跌到低于需偿还的贷款,这个价值包括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质上依然是房子本身没那么值钱了。

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都与房地产有关,大多都以房价崩盘引发信用紧缩结束。而中国由于特殊的预售制度,在监管不严和房企杠杆下降等诸多因素下,出现了危机不同的表现形势。

贸然停贷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无奈之举,一方面,准业主可能会背上信用污点,影响个人征信;另一方面,在建房屋可能会被查封、拍卖,业主钱房两空。

更严重的问题是,不少停工楼盘的准业主试图加入,颇有快速恶化之势。

这种情况一旦在全国市场形成规模,会让购房人对新房的信心进一步丧失,成为比房价下跌更能打击楼市信心的恶性循环。同时,自行停贷风波虽仍在可控范围内,但不排除未来会产生连锁反应,产生金融风险。

华泰证券认为,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值得提防。

第一,直面停贷断供的银行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本轮风波涉及区域的城商行压力较大,后续会否形成示范效应还需要警惕、关注烂尾项目高占比区域;

第二,房地产行业流动性风险加大且形成反馈、潜在隐患更大。

华泰证券估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房企的金融敞口规模约为20.8万亿(其中,银行贷款约14.4万亿、信托和委托贷款约2.7万亿、房企境内外债券约3.1万亿、房地产ABS约0.6万亿),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约15%,关注房地产资产高占比的机构;

第三,房企对供应商的信用敞口可能向金融系统溢出,2021年房企各项应付款增量规模约为5.2万亿(其中应付工程款2.9万亿),可能效仿居民断供发生信用敞口转嫁行为。第四步,房地产引发的经济下行压力对金融系统是更大考验。

政策底已现3个季度房地产仍未好转

7月9日当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50.3%,仅为243.65万方,同比下降44.7%,显示出6月份房地产回暖的脆弱性。

6月份,房地产销售出现明显回暖,但进入七月份,房地产销量再次有向下拐头迹象。7月9日当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50.3%,仅为243.65万方,同比下降44.7%,降幅再次扩大。考虑到临近年中财报考核以及下半年债务到期量较大,开发商对流动性需求较为急切,有动力加大推盘力度。

因此6月份房地产销售回升可能只是暂时的,三、四季度房地产开发商还本付息压力还将加大,除非房地产商加大促销手段、提高降价幅度,否则销售金额可能难以持续回升。

7月份乃至今年下半年,房地产是否真正回暖还需继续观察,需警惕房地产销量增速再次拐头向下。目前看来,房地产市场依然比较脆弱,需要持续政策方面的呵护。我们认为,一方面房地产政策的放松可能继续在二线城市乃至一线城市蔓延,另一方面,下半年可能还需进一步降息来刺激房屋销售。

去年9月房地产金融座谈会标志着政策开始转向,今年4、5月份房地产政策已经出现了全面的放松,从融资到回款、从供给到需求政策都有所调整。

需求端包括因城施策放松限购限贷、下调首付比和房贷利率,房地产税推迟等,供给端包括优化土拍规则、放松集中度限制、支持并购贷、创设信用保护工具甚至房企信贷展期等。然而政策底出现已有三个季度、行业底仍未到来。

房地产贡献约20%的GDP、40%的财政收入、20%的社融存量、60%的家庭资产,即房地产会通过产业链、财政、信贷和消费意愿等诸多环节影响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如果风险能未及时收敛,下半年经济增长预期可能要相应下调。

本文源自同花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