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胎行业投资多少合适(补胎行业怎么样)

一提起补胎,人们眼前往往会浮现起破烂、脏乱的路边店情景。然而在这些破旧脏的环境中,却诞生了无数让人惊叹的故事。胸藏大海,“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熬过苦难,奇迹终会发生--农民工补胎也能补出大事业!

朱晖:从补胎工成长为巨型轮胎制造商

补胎时的“第一桶金 ”

朱晖出生于仙游县枫亭镇海安村一个贫寒的农家,十六岁时便辍学追随兄长到省内外工地上用板车拉石头,每天赚取两元多的工钱,养家糊口。他低头拉车,也抬头看路。他发现同村的朱氏兄弟在工地上补车胎发了,萌生了发家致富的想法。1984年春节回家过年,他动员有补胎技术的堂兄一起去工地补胎。元宵刚过,奔广西百色岩滩水电站工地从事补胎,从此便和轮胎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质量好,收费公道,朱晖的生意越来越好。忙碌一年,扣除材料费用和给工匠们发工资、红包,净赚了三万多元。这是他在补胎行业掘的\"第一桶金\"。



回乡投资,打造中国第一胎

就在朱晖的事业蓬勃发展之际,他的家乡枫亭也成为临港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枫亭工业园区南北两片区“七通一平”工程有序铺开,大建设的场景尽收眼底,福厦公路、福泉高速公路、和正在兴建的福厦高铁、滨海大道纵横交错,他决定自己投资办厂,研制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巨型工程子午胎,打造陆安(LUAN)工程机械轮胎基地,取代洋品牌,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海安橡胶完成了首期投资5.5亿元,建成炼胶车间、压延车间、成型车间、硫化车间及配套设施5万多平方米,并从荷兰引进国际最先进的VMI带束层和胎体生产设备及其应用系统,设计年生产规模2550条巨型工程轮胎,该项目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

2008年6月30日,被誉为\"中国第一胎\"的37.00R57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功下线,海安公司成为世界上第四家能够生产巨型工程子午胎的企业。

引领行业铸造辉煌

多年来,朱晖坚持以质取胜,铸就辉煌。实施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改扩产同步,共投入技改资金 3 亿多元,与各大设备供应方一起研究,设计改造了部分全钢巨胎的专用设备,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带束鼓打押装置、智能压型胶缠绕装置等,不断提升了炼胶、成型、硫化等车间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轮胎生产线二期厂房投入使用,至目前已完成投资8亿元,建筑总面积12万多平方米,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生产企业,产品已销往辽宁、内蒙古、山西、江西、贵州等国内大型矿山和重点工程,并出口澳大利亚、印尼、巴西、智利、加拿大、哥伦比亚、俄罗斯等国家,实现了民族品牌的巨型工程子午胎出口零的突破,打破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三大公司对国际市场的长期垄断。

从路边摊到身价千万,这个老袁不简单

从路边摊开始说起的故事

老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江西娃,他的传奇故事还要从最初那个小小的路边摊说起。1991年,初中毕业的老袁在江西分宜县的马路边搭起了一个修补轮胎的小茅棚。

那时候的老袁没日没夜的工作,只要有轮胎补,他就很兴奋。老袁说:“当时还没有柏油马路,都是砂石路。只要来一个车子,就要赶紧闭眼睛。因为车子疾驰而过,地上的灰尘随之扬起,很容易迷眼。夏天的时候,朝太阳的那面皮肤晒成了黑的,另一面还是白的。”

修补轮胎虽然辛苦,收入却很可观。16岁的老袁,一年就赚了1万7千块钱。1994年,19岁的老袁进入分宜县城。老袁说当时城里补胎行业都是福建人的天下,流行的都是风炮补胎,而他买不起设备,就自己制作电动设备代替风炮。

从月入上万到收购公司

创业最难的阶段往往是起步阶段,这个时候缺资金、少资源,只能尽量整合现有资源,而且要讲究发展策略。老袁的办法就是比别人努力,他靠自己的付出快速了解汽车修理行业,这才发现了轮胎的致富商机。他利用湖南和江西两地之间各类轮胎的价格差,做起了轮胎倒爷。

老袁把南昌的轮胎拖到长沙,长沙的轮胎拖到南昌,一圈忙下来他才觉得自己是真的掘到了第一桶金。那时候他一个月可以存几万元,才二十一岁就在城里盖了一栋洋楼。为了更好地发展,老袁成立了一家专门做轮胎业务的公司。26岁时,他拥有了别墅、大哥大、小轿车。这时候老袁开始操心起投资理财的事了。

脚踏实地,走向高科技领域

老袁在杂志上了解到再生橡胶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他决定朝这个方向发展。老袁投资创立了专做橡胶的公司。2007年12月企业正式投产。随着生产经营逐步走向正规,老袁的橡胶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再生胶生产企业和分宜县的纳税大户。这时,老袁又把眼光瞄向了一个新的领域——他收购了地处分宜的江西运良锻压有限公司。提到未来,老袁并不好高骛远,他想做的是更加脚踏实地。

补胎补出的上市公司

小李补胎的诞生

1997年,18岁的李沅坤被学校(汝阳县职高)分配到印刷厂工作,但是不想困于此地的李沅坤却选择辞职去汽修店当了一名学徒。然而,当学徒的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可是他坚定信心,要给自己找一条路。2000年,不甘平庸的李沅坤毅然拿出打工积攒的所有积蓄,又向亲戚借了5000元,在郑州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补胎店----小李补胎。当时,在租过店面买过机器后,他全身所剩不足10元。这时来了一个客户,说要补胎,他给客户换上了备胎,让客户先把轮胎放在这里,明天再取。然后,给他原来的徒弟打电话,借了一个胶片。第二天客户来取轮胎,付了10元钱,小李就用这10元钱进了一盒胶片,小李补胎就这样诞生了。

学习和善于思考是蜕变和升级的根本

经过十年打拼,李沅坤的店面已达到了十多家。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改革开放年代勤劳致富的群体里,又多出了一个勤奋的个体户、厚道的小老板。从开店到办公司,从自己开店,到帮助別人开店,从亲自补胎,到为补胎人服务,他在成长中实现着质的蜕变。到了2014年,营业额突破1000万大关!

经过观察新型经济模式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前景,再加上几年来的学习沉淀,在2015年1月的一天,李沅坤脑海中浮现出一种“零投资 零风险 无需管理 坐享分红”的新型协作、共享的商业模式。2016年新年伊始,河南首家“补胎专业户”成功挂牌上市!此后,他继续完善产业模式,扩大宣传力度,更多的消费者认识了小李补胎这个良心品牌。公司在这种产业模式下年营业额持续追加到4000万!

坚守在岗位上的轮胎人,也许日复一日的工作让你觉得索然无味,也许你在汗水与委屈中迷茫挣扎,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但,昔日的补胎人用事实告诉你,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在坚持中探索,在细小处深挖,谁说补胎不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