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开车的小伙伴
或多或少都经历过雾天驾驶
那个能见度啊 一言难尽
更别说是团雾了
那简直仿佛置身“寂静岭”
就在近日,上海警方找到了破解的办法
用上一套“破雾神器”
颇有成效——
为破解团雾等恶劣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上海警方在S32申嘉湖高速率先试点安装全市首套公路行车安全智能保障系统。该系统会根据前方车况,交替闪烁红黄两色灯光,使路面轮廓更加清晰,宛如机场跑道的光带,为过境车辆提供实时智能预警。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什么是团雾?
据介绍,团雾是在大雾中生成的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可能能见度在5米以内。高速公路上,时常车辆前一刻还在正常行驶,下一刻突然闯入‘棉絮状’的团雾中,司机会突然刹车减速,此时后车容易追尾。
上海警方引进安装行车安全智能保障系统的初衷,就是破解团雾之困,同时也可以在其他恶劣气候环境及夜间照明不佳等情况下,为过境车辆提供实时智能预警服务。
公路行车安全智能保障系统,全称“公路行车安全智能诱导及防撞预警系统”。该系统目前已安装在S32高速的16k-18k路段的双方向护拦上。该路段东北侧是S2沪芦高速出口,由于中间相隔一段坡道路面,周边又是空旷的农田区域,经常突发团雾,易发车辆追尾等交通事故。
本路段安装的行车安全智能保障系统通过两侧黄灯同步闪烁,为在途车辆清晰标示道路的边界和走向。此外,还有三大模式——
1
防撞预警工作模式
能见度很低或强降雨天气时,系统会自动开启防撞预警工作模式。当车辆通过时,黄灯会自动切换为红灯,并保持3~4组点亮红灯构成的60-80米红色警示灯带尾随车辆前进,提示后方车辆降速、控距在红色灯光警示区外,谨防追尾。
2
一键启动事故模式
当区间发生事故时,指挥中心可一键启动事故模式,全线红色灯高频率高亮度同步闪烁警示,避免后方车辆冒然进入事故区段,降低二次事故的发生。
3
无需人工值守
另外,该系统的运行无需人工值守,通过外场传感器感知的气象与交通环境条件,经过系统研判分析,自动开启对应的运行模式。
自今年4月初投入试用后,该套行车安全智能保障系统经调试,很快适应团雾、暴雨等、夜间特定场景条件,成为过境车辆的“安全伴侣”,显著提升了驾驶员在雨雾恶劣天气条件下和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应对团雾,交警提醒
1、合理使用汽车灯光
雾天行驶时,应将雾灯开启,需要提醒的是,雾天不能开启远光灯。
2、注意限速行驶
在雾区行驶,已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驾驶员必须按规定开启雾灯和防眩目近光灯、示宽灯和尾灯,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驶离雾区,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
3、不要急踩刹车
大雾中行车不要急踩刹车。突然踩刹车容易导致后车驾驶人反应不及发生追尾事故,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则更容易造成连环追尾交通事故。若需踩刹车,可连续轻点刹车,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车速,还可以起到提醒后车作用。
4、除雾是关键
雾天驾车,遇到挡风玻璃起雾时,还可以打开冷气,或稍微打开车窗。
交警表示,再好的行车安全保障系统也需人车配合,驾车时聚精会神认真操控,控制车速、保持车距,避免疲劳驾驶、超速行驶、饮酒后驾驶、使用电子设备等违法行为,才能做到“更安全”。
资料:第四焦点上海交警微发布、劳动报
编辑:高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