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公里等于多少千米(5500公里是多少千米)

天问一号

着陆过程

与环绕器分离

进入大气

着陆腿展开

缓速下降

着陆成功

天问一号

探火之旅

2020年7月23日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20年7月27日

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获取清晰地月合影

2020年8月2日

顺利完成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2020年10月1日

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图上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这是我国探测器采用分离测量传感器完成首次深空自拍

2020年10月9日

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2021年2月5日

顺利完成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距离火星约220万公里处获取首幅火星图像

2021年2月10日

实施近火制动,顺利进入环火轨道,成为我国首颗人造火星卫星

2021年3月4日

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

2021年5月15日

成功着陆火星

祝融号长啥样?能干啥?

>基本数据

●总重240公斤

●长3.3米,宽3.2米,总高1.85米

●6轮驱动,以太阳能电池作为动力来源,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

>名字寓意

祝融是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六大载荷

●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

用于元素组成分析以及矿物和岩石的分析及识别

●多光谱相机

获取着陆点周围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背景信息,进行空间分析;采集各种白天和黑夜的天空图像,进行特定研究

●导航地形相机

拍摄广角图片,指导火星车的移动并寻找感兴趣的目标;校准火星表面的真实情况;为其他载荷寻找感兴趣的探测目标或区域

●次表层探测雷达

可以探测火星土壤的地下分层和厚度

●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

检测火星表面磁场,火星磁场指数以及火星电离层中的电流

●火星气象测量仪

用于监测火星表面温度,压力,风场和声音等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着陆火星的天问一号巡视器。上方为祝融号火星车。(模拟图)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红色火星上首次有了中国印迹!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

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

目前,探测器已在太空运行295天,距离地球约3.2亿千米。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据悉,天问一号任务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揭秘】

着陆过程被称为“恐怖九分钟”

火星着陆持续时间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如冲入火星大气的速度、角度、地点和时间,着陆地点的地形地貌特点(尤其是高度),着陆期间的气象条件,具体着陆技术方案和细节等,总体着陆时间在7分钟-10分钟不等。祝融号选择的着陆区是高度较低的乌托邦平原,总着陆时间在9分钟左右,也被称为“恐怖九分钟”。

这是因为火星和地球虽是近邻,但与地球的距离在5500万千米到4亿千米之间变化,远超月球。这不仅意味着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动辄需要飞行7个月-11个月,还意味着从地球上发出信号与火星通信,至少需要6分钟-45分钟的双向通信时延。火星大气稀薄,引力较小,整体着陆过程仅持续数分钟,其间不可能在地球上进行控制,整个过程必须依靠着陆组合体独立自主完成。

此外,火星半径为3400千米左右,约为地球的一半,表面引力约为地球的38%,但这并不意味着着陆火星难度低。实际上,着陆火星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月球。虽然大气可以给着陆巡视组合体带来一定的气动减速能力,但密度太低不可能减速到理想的着陆状态,最后一定需要反冲火箭工作悬停降落。为应对不可避免的大气冲击、摩擦和积累的热量,着陆巡视组合体还必须增加气动、隔热、避震等防护结构,重量、复杂度和成本等大幅度上升,风险系数也大大增加。

拍照是祝融号主要任务

拍照是祝融号最核心的科学研究目标之一。例如,可拍摄火星高清广角大图的导航地形相机,能为我们带来各种火星“华丽的荒凉”场景。通过多光谱相机,可以详细分析地形、地貌和地质的具体情况,岩石土壤光谱数据也能助力科学家研究火星表面演化的历史和未来。

表面成分探测仪也是个“黑科技”。微成像相机能将砂石“放大”到头发丝般粗细的微米级,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更能在数米外用激光把岩石成分烧蚀成等离子体,同时利用有“远程显微镜”之称的短波红外光谱显微成像仪进行分析,大幅增加祝融号的科研范围和能力。

此外,通过次表层探测雷达,我们能利用“火眼金睛”一探火星土壤和浅层地下的结构,找寻那里暗含的奥秘;火星没有全球覆盖的稳定磁场,但表面却存在支离破碎的偶极磁场,暗含着火星历史演化的痕迹,这些需要表面磁场探测仪大展身手;而气象测量仪,则能为祝融号提供各种气象条件,数据让我们了解这颗神秘行星的“呼吸脉络”。 据中新网

作者:

来源: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