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安全要两面看,一种是对于自身的安全,一种是对于他人的安全,其中还涉及到伦理问题,这两个方面都是汽车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且一直在思考。首先对于自身安全,整车并非越硬越安全,大体上说,乘客舱应该坚固,前后车厢应该具备吸能作用,发生碰撞时可以溃缩吸能,减轻车内人员和车外人员的碰撞影响,这就是现在吸能结构的大概意思。另外,对于他人安全,这个问题也越来越重要了,汽车厂商也越来越重视,开发了许多行人保护装置就是例子。
如果车身太硬,一旦碰到人,后果很严重,开车的是人,行人也是人,对吧。所以,还是得有吸能设计,不能太硬。第一,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坦克对撞,小轿车可能车毁人亡,坦克却可能毫发无损。原因是坦克更重也更硬,使得轿车单方面吸能。第二,一辆坦克高速撞山,坦克可能也会车毁人亡,原因是坦克太硬没有吸能区,坦克乘员脆弱的肉体,也承受不住撞击时这么大的瞬间加速度值。而场景二才是更容易出现的事故原因,也就是轿车撞上了固定的刚性物体,由此可见车硬带不来安全。
那么在普遍情况下,什么车更安全呢?首先它要能通过最苛刻的碰撞测试,比如中保研这种测试,确保撞山场景下能生存。其次它的车重不能太轻,两车对撞时,车轻的一方瞬间G值更大,受伤害也更大。举个极端的例子:一辆丰田致炫和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以64公里车速对撞,致炫整备质量大约为1.1吨,而陆地巡洋舰的整备质量高达2.7吨,这就意味着相同车速时,陆地巡洋舰的动量是致炫的2.45倍。两车对撞后,我们假设两台事故车仍继续粘着在一起,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化计算可以得知,丰田致炫的车速将从64公里变成负27公里,撞击瞬间的减速值(注意是减速值而不是减速度值,即G值)高达91公里。
而丰田陆地巡洋舰的车速仅仅是从64降到27公里,减速值仅仅为37公里。91除以37,结果还是2.45。因为两车对撞所耗用的时间可以认为是相同的,所以两车减速值的比例,大致也就是两车所承受的瞬间加速度的比例。也就是说,丰田陆地巡洋舰的车重是丰田致炫的2.45倍,那么两车同速对撞时,丰田致炫车内乘员所承受的瞬间加速度值,就是丰田陆地巡洋舰车内乘员的2.45倍。那么哪个车内的乘员更容易活下来,就一目了然了。
上面只是简化计算,数值不见得准确。而且最最关键的,两车对撞的场景其实日常并不容易出现,只容易在狭窄的乡下道路上出现。真正频繁出现的是撞山的场景,也就是轿车撞上了固定的刚性物体。所以碰撞测试机构都是测试这种场景。如果要经常在乡下跑,频繁的在狭窄道路上会车,可以买一辆碰撞测试成绩优秀且自重比较大的车,和小车对撞时不怎么吃亏,但提升的安全性也很有限,毕竟万一撞上重卡呢?综上所述,车软不一定安全,车硬则一定不安全,通过严格碰撞测试的车最安全,更大的车重对安全性略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