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哭闹,宝爸爸妈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宝宝到底为啥哭闹?搞清楚宝宝的情绪为何而来,对我们带宝宝大有好处。
比如,宝宝每次吃饭,都吃的到处都是,还会打翻餐具,你捡一次他扔一次,怎么说都不听;宝宝一直要抱抱,妈妈离开一刻也不行;到了睡觉时间,让宝宝睡觉,他就是哭闹着不睡。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情况,宝宝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宝宝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当需求被满足,宝宝们就是开心的、高兴的;相反,需求没有被满足,他们就会生气、烦躁,就会哭闹。
所以,我们需要用心观察,发现他哭闹背后那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在心理学,有一个“冰山模型”,意思就是我们看到的外在的表象需求,远远少于冰山隐藏在海水之下的内在的深层需求。
比如我们看到宝宝因为没有让他去拿剪刀,没有让他咬泡沫垫而哭闹,这些都是外在的显性需求;那宝宝的隐藏在冰山下面的隐性需求呢?常常会容易被我们忽略。因为冰山露在外面的只是一小部分,真正隐藏在海水下面的才是引发宝宝情绪的主力部分。
因此,当宝宝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只解决露在冰山外面的显性需求,对于处理宝宝情绪的作用是不大的,因为真正引发孩子情绪的隐性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所以,当宝宝有情绪的时候,先不要着急下结论、指责或控制,而是先去观察,看看显性需求背后的隐性需求是什么,为什么这个需求没有被满足。找到它,并处理好宝宝的情绪。
一岁半之前的孩子,就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吃喝拉撒睡的问题;一岁半之后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了,引发情绪的原因也就更多了。尤其是到了3岁左右,是宝宝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表达和社交能力也越来越好,引发情绪的原因就更加难以轻易看出来了。
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们,已经不再是只需要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的阶段了,他们会有更多心理上的需求、探索的需求。比如小男孩看到是别人有枪,他也想要;小女孩看到别人有好看的花裙子,她也会想要。
通过冰山模型,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有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两种,宝宝也不例外。在处理宝宝情绪的时候,我们要认真耐心的去观察,发现他们没有被满足的隐形需求,从而更好更快速的处理好宝宝门的情绪。
希望宝爸宝妈可以更好的去观察我们的宝宝,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冰山模型不仅适用于宝宝,同样也适用于大人,大人的隐性需求更多,更需要我们去深刻的挖掘,从而更好的沟通、解决事情。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