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年有什么货币(1008年的硬币)

现如今,中国已逐渐步入“无纸币”时代,便捷的支付工具让人们得以告别需要携带大量现金的麻烦。当我们于今天重新追溯纸币的最早历史,就不得不提起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宋朝。

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宋朝以前,中国还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拿“硬货”作为流通的货币,从贝壳到铜铁金银。到了北宋以后,经济发展繁荣,商人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种种繁荣开放的局面已经预示了宋朝必定会出现新货币——一种更为便携、面额巨大的货币。

北宋交子

此时的成都出现“交子商户”——一种专门为商人保管现钱的商铺。它的出现为商人们省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也避免了携带大量现金的痛苦和危险,而商人仅需要付出3%的保管费即可。尽管此时的交子仅仅是一种信用货币,只是简单的存款和取款功能,还不具备货币的流通性。然而,谁都能猜到,纸币的出现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北宋交子旧版拓存

交子铺户在经营过程中,很快就发现了当商铺具备了一定量的现金流后,它印刷的交子本身就可以作为货币了。于是,成都的商铺纷纷印刷“交子”,不同额度的样式不同,投入市场,用于支付日常消费。这个时候的交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古代商铺

然而,“交子商铺”这种自己生产纸币的行为,本质上是透支信用,只有现金流正常且足够大的时候,才能正常运行。而当现金流断裂时,钱都拿去做买卖了,一旦亏本,钱收不回来,就没有办法兑换储户的交子,信用破产,这家商铺的“交子”成了没有用的废纸。这种局面颇像今天的P2P公司炸雷,储户拿不回存钱的状况。

当这种局面扩大,信用破产的商铺逐渐增多,引起了官府的重视。景德年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予以严格筛查,只将交子的经营权交给了没有信用破产的十六家商铺专营,官方的介入,让“交子”从此有了合法意义。

交子行市图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六家商铺共同商议决定,统一“交子”的样式,材料统一,同时添加各种防伪标识,如密码、公章等。“交子”的安全性和通用性都得到大大提高,伴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交子也在四川境内流行开来。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北宋政府将交子发行业务收归国有,在益州设立专营机构“交子务”,并设置“抄纸院”以私人防伪造,同时还规定以铁钱作为后备金。

交子印板

“官交子”最开始的样式是以最开始的民间交子作为参照,面额为一贯到十贯不等 ,最开始的流通范围也只是四川地区,后来才逐渐扩大到陕西、河东等地。最开始的交子发现数额较小,三年发现一次新交子,且发行量低,首发交子1256340贯,备本钱36万贯,相当于发行量的28%。

北宋官方早期对交子的慎重是不无道理的,因为纸币无论是伪造上还是对政府信用的依赖上,都是巨大的隐患。倘若民间私印大量交子,或是政府发行巨额交子却没有准备相应的后备金,必将造成大祸。

《宋史·食货志》

很不幸的,北宋的政府并没有守住自己的信用,每当面临巨额开支时,封建朝廷都难以恪守底线,《宋史·食货志》记载,绍圣年间为筹措陕西地区军费,政府发行了六十万贯交子,却没任何准备金,相当于只是凭空印了一堆纸钱,这种通货膨胀掠夺的是百姓的钱财。

后来的朝廷不仅不加收敛,甚至变本加厉,不仅每三年利用更换交子版本为由,发行大量没有信用基础的纸币,还巧设名目,以“旧版交子”换“新交子”需要5:1的比例,如此一来,都不要改变新交子的面额,就实现了敛财。如此一来,北宋政府彻底信用破产,再也没有百姓愿意使用交子。

宋徽宗

尽管后来的宋徽宗下令将因为超发而严重贬值的“交子”改为“钱引”,“钱引”的制作更加精良,计数单位也从“贯”变成了“缗”,但是依然难以挽救政府信用破产的局面。因为朝廷依然不改滥发货币的恶习,使得纸币严重贬值。

南宋建立以后,朝廷又改发行“会子”,然而并未改变滥发货币的恶习,最后,依然是栽倒在了纸币之上。作为最早出现纸币的时代,纸币的演变过程中有过短暂的辉煌和横跨南北宋的阴霾,政府信用对于纸币的意义重大,这成了后世学到的最为深刻的一课。

参考文献:

《宋史食货志译注》《中国货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