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天行者(诛仙天行者在哪里)

《哪吒》自公映以来,截止到昨天票房已经突破40亿元,成为内地影市第4部票房超过40亿元的电影!

《哪吒》无疑是近段时间最火的一部电影,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开始争相pick哪吒,成为“藕霸”粉丝之一。其中最有趣的观点,应该是建议制作团队把《封神榜》当做一个系列电影来处理,按照《复仇者联盟》的思路,把二郎神、姜子牙、土行孙以及哪吒和孙悟空当做单人超级英雄进行制作。

(《哪吒》票房)

其实早在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刷屏的那些年,这些声音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可除了齐天大圣之外,我们似乎很少在屏幕上看到这些“神魔鬼怪”的单人影视作品。

(齐天大圣)

观众们的呼吁中,不乏愤愤之声。同样是文化元素,凭什么北欧神话可以脱胎出“神奇女侠”和“雷神索尔”,我们的神话就只能用于凡人报恩?不夸张地说,比起雷神曾经一斧头砍下灭霸的头颅,白娘子水淹金山寺——应该是杀伤力上榜的一次战绩。

(神奇女侠)

随着欧美科幻大片的兴起和成熟,拥有了风靡全球的粉丝,网上开始出现了高低不一的呐喊,呼吁国产科幻片的现世。愿望是美好的,但实际情况一度非常骨感。我们的科幻片基本上不出“家有仙妻”和“快乐星球”的水平,本质上还是家庭情景和校园生活。为什么我们有这样一套成熟而完善的鬼神文化体系,竟然拿不出可以一战的科幻系列作品?

(《快乐星球》)

探索科幻主动性的缺失

输入“美国科幻”,你会得到多如牛毛的影片推荐,从生化危机到银翼杀手,从巨齿鲨到超凡蜘蛛侠,它的科幻片甚至多到可以继续划分出:怪兽类、超级英雄类、末日类、文艺类......所涵盖的内容既有基于现实走向的未来科学,也有结合了西方神话的再度创作,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任君挑选。

(输入“美国科幻”界面)

(《生化危机》)

那么......中国科幻呢?

对不起,我搜索“中国科幻”,它非常无情地给了我一个百科置顶,尽管我们在这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作品,但制作成本低、剧本无趣的影片数不胜数,当我勉强从记忆深处挖出《巴啦啦小魔仙》和《魔幻手机》的时候,我不禁默默地将它们重新忘掉。随后产生了一个疑问,我们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不配拥有一两个外星人吗?

(输入“中国科幻”界面)

《巴啦啦小魔仙》

但事实是,国产影视剧最知名的两次黑科技应用,一次是把项少龙送回了秦国并生出项羽(寻秦记),还有一次,是把美女小偷送回了大明朝给朱元璋做烤鸭(穿越时空的爱恋)。我们可以看到,科幻在我们的观念中,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剧情的一个引子,它可能有,但是不重要。有点像《来自星星的你》,恐怕很多观众直到电视剧完结,都不知道都教授到底来自哪颗星星,但是没关系,他有超能力、帅、会谈恋爱就已经足够了。

(《穿越时空的爱恋》)

相比之下,美国的科幻片拥有更加成熟的体系。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是好莱坞科幻片的成长期,当时的剧情主要聚焦在外星人世界和未来战争,美国的科幻片完成度非常高,在当时的科幻电影领域一马当先,接连拍出了《科学怪人》、《海底两万里》等时代佳作,《失落的世界》也属于这一时期的产物。让无数人念念不忘的《星球大战》则是好莱坞科幻电影蓬勃发展到20世纪末时的作品了,卢克天行者的形象也由此被放置到科幻长廊之中,被影迷铭记。

(《科学怪人》)

发展到现在,美国的电影工厂已经可以根据前置剧情顺利衍生出同一系列的后续剧情,万磁王的儿子可以到复联中串门,金刚狼的女儿未来搞不好会和摩根·斯塔克相遇,初代超英落幕了仍旧后继有人,这就是完备的商业电影运作系统。

我国的科幻电影,在《流浪地球》出现之前,都没有严格意义上成功的佳作,即使融入了科幻元素,也大部分会将其包装成喜剧来拍摄。

比如与《流浪地球》同期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当时有网友评论,如果没有《流浪地球》作为对比,那么《疯狂的外星人》在一定意义上还是非常优秀的。首先它作为一个喜剧已经合格,其次在处理高等外星人可能与地球人产生冲突的设想方面,做的比较完备和成熟,虽然全片没有刻意强调科幻,但影片的表现方式让观众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外星人”。

(《流浪地球》)

尽管这样,我们缺乏科幻是不争的事实,与成熟的神魔体系相比较,我们投向未来的眼光还是过于短浅。

有人说:美国与中国,一个看不到历史,一个看不到未来。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这话确实有迹可循。美国短短三四百年的建国史,让它拍起自己的历史来乏善可陈,一个西部牛仔就概括了大半。但中国恰恰相反,作为存活至今的文明古国,我们有太多东西值得自己回味和想象,仅仅是雍正一个皇帝的后宫争霸赛,就能翻拍出多个不同的版本。尽管美国人可以拍出历史和科幻相结合的史诗系列剧“权力的游戏”,让无数人成为龙妈的粉丝,但我们真的很难想象甄嬛生一个龙蛋出来的场面。

(美剧《权力的游戏》)

这让我们不禁反思,难道是科技水平限制了我们的脚步?但观察西方成熟的科幻片,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科幻剧情都毫无依托,相反,越是表现未来,就越是立足当下,比如电影《降临》。这部改编自《你一声的故事》的科幻电影,实际上非常好的关照了人类自身。相比把责任推卸到科技上,我们还是应该更多的关注自身创造力的培养。

对神仙道化的狂热崇拜

希腊的神话中有十二主神,他们俊美、强壮、神力无边,但即便是宙斯,也会受伤乃至死亡,神和人的界限并不分明,可以说神即是美化加强版的人。这一点在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比如托尼·斯塔克,被影迷们称作是“凡人之身,神明之心”,当他脱下战甲时,他是一个会因为爱情而苦恼、会因为女儿的表白无比兴奋的普通人,可当他穿上铁甲,他就是可以独自往返于天际、面对宇宙霸主都面不改色的钢铁侠。

《后天》是美国的一个末日科幻片,讲述了地球在不堪重负后,引发的一系列灾难。影片中凭借自己的力量救援同伴,实现死里逃生的,仅仅是一名普通高中生少年。

神能够做到的事情,凡人一样可以,这样的认知,拉近了我们与超能力之间的距离。而我们的神仙,别管叫什么,是什么来路,统一归玉帝管理,一经聘用基本就是终身会员,有了这张王牌,在人间吃苦受累都可以说是“下凡历劫”,老干部下乡体验生活的思路,让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根植于心底的、对于神仙力量的崇拜。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的影视剧也掀起了全民修仙风潮,不仅有“花千骨与她冷面修仙向导”、“花神一家和天帝不得不说的狗血故事”,还有最近大热的陈情令,上演“叛逆修仙少年堕入魔道为哪般”等等。更不要提由此衍生出来的各大热门IP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诛仙、捉妖记不一而足。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但恰恰因为我们有着非常完备的神仙体系,让我们在自给自足的同时,弱化了对于新元素的接纳能力。而且往往这种神魔题材,最后都变成了披着神魔外衣的武侠剧、婆媳剧甚至是青春励志剧。比如最近热播的《宸汐缘》,主要讲述“天界战神的爱恨情仇之一不小心拯救苍生”,《花千骨》的主线也是“仙徒一朝为爱疯魔”,《诛仙》更是强势演绎“看不起我的都得死”。这样的作品,虽然表面是各种想落天外的神魔道化,但内核往往不出老三样。

(《宸汐缘》)

我们做不出满意科幻的原因,事实上并不在于科幻元素水土不服,如果说科幻电影里有人会飞,那么我们的猴子一样能西天取经,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外,而在于审美的僵化。

话说到这里,也不能妄自菲薄,虽然比科幻我们不一定能赢,但比奇奇怪怪的设定,我们可一点都不落后。其实单凭超能力之间的PK,欧美是很难与我们分出胜负。如果西方祭出一个美杜莎,我们立马可以派出碧波潭的九头驸马去对阵,宙斯的闪电不一定比雷震子的更加厉害,奇异博士的念力在佛祖面前大概就是五分钟的水平,白龙马化身原型能单挑三个恶龙卓耿。

(《奇异博士》)

但值得注意的是,欧美的神话,往往和科幻紧密结合,同样是超级英雄,索尔可以是北欧的战神,但我们的托塔天王,基本拿不到拯救全人类的剧本。

这种差异虽然看来小,但极大的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对于喜爱科幻系列片的观众来说,一定经常看到,在末日和灾难面前,最终拯救人类的,恰恰是人类自身。科幻虽然是对未来的想象,但归根结底上讲述的都是人本主义。

成规旧制的延续

森严的神仙体系、僵化的故事内容,让我们习惯了接受来自强者的拯救,仰望他们的光环。正如影视剧中出现了“妖怪管理局”一样,迥异的力量应该被得到管理而不是使用,这才是观念给我们带来的束缚。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将超自然力量与普通人类隔绝,服从超能力、遵守规则变成了首要。

有句非常抖机灵的顺口溜,叫“东亚三国手牵手,谁拍科幻谁就走”,但我们眼看韩国人拍出了《汉江怪物》,拍出了《雪国列车》,日本人除了跟哥斯拉大战,奥特曼也是超能力代表之一。只有我们,在柠檬树下一坐就是十几年。

(《雪国列车》)

十五岁的郭帆,在观看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后,暗暗下定决心,要送给中国一部属于自己的科幻片。这种心态未必没有“吃柠檬”的成分存在。也正是在他的坚持下,我们有了优秀了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海报

“小破球”的走红绝对是天时地利人和,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流浪地球》迥异于西方科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非常忠实的体现了中国式营救的特色:不放下一个,不留下任何。一味的照抄和学习西方价值观,去拍摄水土不服的科幻电影,倒不如向《流浪地球》学习,想想怎么样在讲好科幻的同时,向外界展示真正属于中国文化的内核。

我期待在电影院看到“封神榜系列”大电影,也期待未来有一天,能在电影中看到二郎神研究绿色能源、孙悟空和高铁赛跑......即使这些都没有,我也始终相信,中国电影会造就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