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0cpu用什么路由器(7700CPU)

通信历史连载33-31岁的3Com公司简史,1979年-2010年,31岁

3Com:原著名美国通信网络设备制造商,创建以太网标准,一度与思科平起平坐。


鲍伯·梅特卡夫(Bob Metcalfe):也称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3Com公司创始人。1946年出生纽约,MIT电气工程和管理学双学位,哈佛大学的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72年加入Xerox施乐公司

1972年底:Xerox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Palo Alto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梅特卡夫和David Boggs设计一套网络,将不同ALTO计算机连接起来,再连到EARS激光打印机。梅特卡夫命名ALTO ALOHA网络。

1973年5月22日: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局域网络ALTO ALOHA开始运转。这一天,梅特卡夫写了一段备忘录,称他将网络改名为以太网(Ethernet),灵感来于“电磁辐射是可以通过发光的以太来传播的这一想法”。这被认为是以太网的源起点。

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著名文章。

1977年底:梅特卡夫和他的合作者获得了“具有冲突检测的多点数据通信系统”的专利。多点传输系统被称为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这标志以太网的诞生。梅特卡夫被称为“以太网(Ethernet)之父”。

1979年:梅特卡夫拒绝了史蒂夫·乔布斯邀请他到苹果公司主持网络开发,准备创办自己的公司改变这个世界。某一天,梅特卡夫和DEC公司的技术灵魂人物戈登贝尔聊天,讨论如何实现电脑间顺畅沟通。梅特卡夫写下了电脑(computer)、沟通(communication)和兼容性(compatibility)这三个单词,然后在头三个字母“com”下划了道线,说:能不能把这三个字组合起来,作为公司的名字?

1979年6月4日:离开施乐的33岁的梅特卡夫成立3Com公司。开始的业务是替通用电气、德州仪器和Exxon等公司部署以太网。

1980年:在梅特卡夫的努力下,数字设备公司DEC、英特尔Intel和施乐Xerox联合研发10M以太网规范,以此为基础形成的IEEE802.3以太网标准在1985年发布。梅特卡夫拿着商业计划书去找风险投资家。

1981年:2月Mayfield基金120万美元买下3Com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3月,3Com第一批符合802标准的产品(3C100收发器)投放市场

1982年9月29日:3Com推出世界第一款网卡-EtherLink网络接口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应用于IBM-PC上的ISA接口网络适配器。3com的ISA网卡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70%以上

1984年:3Com公司每月100万美元销售额。4月成功上市,募集1000万美元

1986年:3Com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网卡和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3+的销售

1987年:3Com并购Bridge Communications。提出“3Com公司应放弃眼前的工作站市场,整合为一家完全的网络公司,成为一个包括集线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产品在内的统一谐调结构”的战略调整。这是3Com建立霸主的重要转型。

1988年:3Com推出3+Open,首个基于微软局域网管理器的网络操作系统

1990年:迫于微软与Novell的激烈竞争,3Com公司退出网络操作系统领域

1990年:梅特卡夫与公司CEO克劳斯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要将3Com打造成业内的领军企业,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超越IBM、惠普等公司”

1990年:3Com董事会内战。梅特卡夫被迫出走,卖空股票,成为媒体出版人

1992年:3com收购英国BICC数据网络公司(BICC Data Networks)。在BICC产品的基础上,推出多个交换和集线器产品,并率先推出堆叠式集线器和交换机,3Com很快成为以太网领域的霸主,发展进入顺风顺水的阶段。

1993年:科技专栏记者乔治·吉尔德在《福布斯》系统阐述梅特卡夫的关于网络价值指数增长的理念,命名“梅特卡夫定律”:一个网络的价值和这个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用公式表述就是:V=K×N²。V代表一个网络的价值,N代表这个网络的节点数,K代表价值系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的里德·洪特(Reed E. Hundt)说:“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互联网的最佳角度”。创立Netscape发布网景浏览器的安德森称“梅特卡夫定律是一盏明灯”。2013年,梅特卡夫在《IEEE计算机》发表文章,用Facebook从10年的实际数据证明梅特卡夫定律符合Facebook现实中的成长轨迹。

1997年:3Com花73亿美金收购Robotics公司-调制解调器和Palm制造商。夕阳产业Modem市场很快见顶,ADSL横空出世并快速占领市场。收购失败
2000年:3Com宣布退出大型企业交换机市场

2001年:3Com在美国专利排行榜列第76位,超过其他主要网络竞争对手

2003年:1月23日,思科正式起诉华为,3月3Com CEO为华为作证

2003年:3Com相继推出交换机7700产品、中端路由器5000系列、企业IP电话系统、无线局域网AP/AC等多款企业级网络设备,重返大企业市场

2003年11月:华为3Com公司成立。12月推出首款产品系列AR46系列路由器。

华为向合资公司注入面向企业的中低端市场交换路由产品、技术、制造、以及相关IP许可在内的企业网络业务,3Com注入1.6亿美元现金并授权新公司使用其相关的IP许可。合资公司1500多人绝大多数来自华为,来自3Com只有50多人,主要是3Com销售和渠道体系。华为拥有51%股份,3Com拥有49%股份。两年后,3Com可以以不超过28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华为2%的股权,使股权变为3Com占51%,拥有对华3的控制权。三年后,双方可以竞购对方股权。

2004年2月:华为3Com推出新一代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S8500系列

2004年12月:3Com第二财季亏损4900万美元;收入1.511亿美元,减少17%

2005年7月:华为3Com发布Aolynk新品,瞄准家用市场。

2005年:3Com以2800万美元购华为2%股权,以51%股权成为华为3Com大股东

2006年:11月3Com以8.82亿美金买下华为股份。12月,推出100G平台的新一代核心路由交换机-H3C S12500系列交换机

2007年:财报显示:华三2006年销售收入7.12亿美元,连续三年70%增长,华三贡献3Com一半以上收入和全部利润。而3Com安全业务和北美的数据业务都亏损。华三4500名员工占据3Com员工总数80%。失去华三,3Com不复存在。

2007年4月27日:华为3Com正式更名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9月:3Com宣布接受私募投资公司贝恩资本(Bain Capital)联合华为的22亿美元收购报价,贝恩资本持股83.5%,华为通过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持股16.5%。交易需要获得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

2008年2月22日:美国国会阻挠(以3Com掌握美国国防部一项重要网络安全技术为由),华为宣布撤回参与收购3COM申请。

2008年:第一季度,华三在3Com完全控股后只增长10%,和收购之前的高速增长形成明显的对比。

2008年4月:毛渝南(毛人凤之子)担任3Com的CEO,首要任务就是将包括华三的3Com兜售出去,华尔街的投资者等着套现。

2008年6月:截止5月30日的Q4,3COM亏损1.667亿美元,上年同期6620万美元。季度销售额3.213亿美元,同比增长3%。2008财年,3COM亏损2.228亿美元,前一年亏损8860万美元。

2009年11月12日:惠普宣布将以27亿美元收购30年历史的3Com

2010年4月12 日:HP宣布完成对3Com公司的收购

2010年4月26日:惠普宣布新网络品牌HP Networking,提供一套由边缘到核心的子品牌,包括A系列(面向大型企业用户)、E系列(面向中型企业用户)、V系列(面向中小型企业用户)和S系列(网络安全)产品,不再使用ProCurve和3Com品牌。三个圈标志的3Com彻底消失。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