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挡坏了多少钱(挂档的坏了要多少钱)

蛇形排挡在外观和功能上确实比直列排挡更好一点的,但好得也的确有限,并且也是存在不少缺点的,所以说,也没有完全普及开。

就好比说:有2家兰州拉面,路口那家确实比楼下的那家好一点,但也就这么好一点点。

也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这么好的一点点,香菜新鲜了6个小时,就跑到更远的这个路口去吃。

蛇形排挡更复杂,但能防止操作失误

蛇形排挡第1个优点就是: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防止挂错挡位的。

祝照顺发表在《天津科技》期刊上面的论文,分享给你,《直线操作换挡器的开发》。

上面讲到:蛇形排挡在换挡的时候,换挡杆需要沿着阶梯形的导向槽完成横向操作之后,才能进行纵向的换挡。

所以说,每一阶横向的阶梯状结构都可以实现挡位的限位功能,直接上下拉,拉不动嘛,对不对?

而直列排挡由于导向槽就是一条直线,所以说,只能完成导向功能,而没有限位功能。

简单讲:蛇形排挡挂起挡来更错落有致,直列排挡就可以一拉到底,不在意的话,还真有挂错挡的可能性。

不过蛇形结构排挡也是更复杂的,也需要驾驶员付出更长的时间去记忆和适应。

就有点像是烧菜了,步骤复杂的菜虽然是好吃,那么更难做,对不对?

齐鲁工业大学黄贤强有篇论文的,《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里面有讲到:产品越复杂,功能越多,人的认知负担也就越重。

如果刚接触蛇形排挡的驾驶员朋友们,可能确实一下子就找不到挡位在哪里、哪里在哪里了。

视觉效果更稳定,但成本更高

除此之外,蛇形排挡在外观上给人的感觉也和直列排挡不一样。

湖南大学洪喜华有篇论文分享给你,《产品张力设计研究》。

上面说:在工业设计里面,折线是2条直线通过折点连接起来的线,直角折线看起来更稳定,给人平衡感,而一些趋向于直线的线条则略显呆板。

放在车上面,由折线组成的蛇形排挡看起来就显得更稳重一些,更偏向于商务风格的这种车型,有利于营造这种稳重大气的感觉,缺点就是成本会比直列排挡更高的。

宁波大学黄伟初也有篇论文,《汽车DCT电子换挡器设计》。

上面说:蛇形排挡由于运动轨迹比较复杂,相匹配的电气部分不是很容易设计布置。

而且需要多块防尘片组合在一起,工艺上更复杂了、更讲究了,处理不好的时候,防尘片在用的过程中,折掉了、破掉了……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出于对工艺、成本的考量,虽然说蛇形排挡看起来视觉效果不错,一定程度上还能防止挂错挡,但是一些车企就是没用。

现在都被电子排挡所取代

不过不管是蛇形排挡还是直列排挡,都是属于机械式换挡机构的,慢慢地都已经被更先进、更好用的电子排挡所替代掉了。

吉林大学闻继伟有篇论文的,《电子换挡系统功能安全研究与设计》,上面说。

电子换挡系统通过感知驾驶员对手柄、面板、其他种类的电子换挡器所做出的操作,来判断驾驶员的目标挡位,并且驱动换挡执行器来进行换挡操作。

这种形式可以说是很好地继承了蛇形排挡的优点,外观更加完美,理论上,可以做出任何的形态来适应车辆的内饰风格。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就有:奔驰的怀挡式的;宝马的摇杆式的,就是那个大鸡腿;本田的按键式;路虎的旋钮式……

而且由于实际上是电脑在进行换挡操作,可以有效避免挂错挡,挂错了,人家是不会干这个事情的,相对来说,就会安全不少。

蛇形排挡功能和外观更好,但有缺点

总得来讲,蛇形排挡从功能和外观角度来说,是比直列排挡好一点点,但没大范围普及,就是因为也真的只是好了一点点。

再加上还有厂家角度看钱的缺点,对吧?还有用的缺点,所以,不是每台车都长这个样子。

真的想又好看又好用,新一点的车子一般都是现代化的电子排挡了,那个时候,蛇形、直线……做个圆圈都行。

你看,人家还做成按钮,这个时候,想要好看,又想要好用,已经有机地统一得比较不错了。

1次都没用过,自动挡N挡到底有啥用

说到自动挡,大家都知道PRND这么排的,对不对?最上面是P挡,是不是?

再下面一个倒挡R挡,D挡往前开,中间这个N挡,从来没用到过,干什么的?好像平时开车都不太用得到。

你往前走往前,往后走往后,停下来挂个P挡,又不是手动挡,自动挡这个N挡干什么用的?

除了拖车之外,还有什么功能?自动挡买来,一般随便开都没问题,但是哪6件事情一干,有可能车子还真能被开坏?

关键词:自动挡

想知道很简单,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自动挡」就可以了。

每天会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都有,挑自己喜欢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参考文献

[1] 祝照顺.直线操作换挡器的开发[J].天津科技,2017.

[2] 黄贤强.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

[3] 洪喜华.产品张力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

[4] 黄伟初.汽车DCT电子换挡器设计[D].宁波大学,2018.

[5] 闻继伟.电子换挡系统功能安全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