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选为什么人民反(法国总统大选民调)

长期以来,欧洲一直被视为美国对抗俄罗斯的“前沿阵地”,早已经被美国安插了各种“眼线”,以至于有些人不禁发问:欧洲究竟是欧洲人的欧洲,还是美国的人的欧洲?

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并不奇怪,美国的的确确在各方面控制着欧洲。

举例来说,北约这个为了对抗苏联而成立的军事组织,在苏联解体30年后,却仍然存在,并且发挥着遏制俄罗斯的作用,然而,再看看北约国家内部的美国驻军,我们就能发现,这未尝没有监视北约成员国的意思。

而去年爆料出的美国情报机构监听欧洲多国政要的消息,则把这一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就连默克尔、马克龙这样的大国领导人,居然也被美国情报部门监听,视两国关系于无物。

可以说,美国虽然没有对欧洲的绝对控制,但是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欧洲国家的决策。

(北约士兵正在进行训练)

不过,随着法国大选逐渐决出胜负,美国恐怕是要头疼了,尤其是拜登,这个年近80的美国总统,即将要面临它所有前任没有面临过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据多家媒体最新报道,法国两位总统候选人之一的勒庞近日公然叫板美国,称美国如果继续制裁俄罗斯的能源运输公司,美国应该赔偿法国的损失。

光是这还不算什么大事,关键这位领导人她本身亲俄,主张北约应该和俄罗斯和解,并且法国应该退出北约。除此之外,她还坚定认为,克里米亚是属于俄罗斯的。

(法国总统候选人勒庞)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法国大选会让美国头疼?这个勒庞又有何玄机?要想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就得先从法国的国际地位开始讲起,不明白法国的国际地位,就不能明白法国与美国的关系。

法国的独特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法国的大国地位其实已经不复存在。在二战期间,法国被纳粹政权折腾得千疮百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就连坐上谈判桌的资格都没有。

二战时期决定将来世界命运的会议,例如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全都没有法国的身影,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但是英国这时候发现,虽然自己打赢了二战,然而实力已经大不如前,美苏两国借着解放殖民地人民的名义,大肆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长期下去,“日不落帝国”必将名存实亡。

因此英国选择大力提携同样有庞大海外殖民地的法国做自己的盟友,分散美苏两国精力,保住大国地位。并且欧洲也需要一个陆上强国来分散英国的军事压力。

法国终究还是有着大国的底蕴,再加上外国的援助,之后还是发展了起来,并且迅速掌握了核技术,算是稳住了自己联合国五常的地位。

(英国殖民历史)

从以上这段法国历史的描述,我们就能发现,法国当时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和它在海外殖民地的存在,以及欧洲军事安全的需要密不可分。现在法国的国际地位,也正是基于这两方面。

和我们认识中不同的是,虽然殖民地人民独立的高潮已经过去了60多年,像印度这样的英国殖民地几乎已经和英国平起平坐了,但是法国这样的老牌殖民国家,在非洲还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特权。

我们且不谈法国企业在非洲的庞大投资与控股,单讲“非洲法郎”和法国驻军,大家就能明白法国对非洲的控制。

非洲法郎是西非、中非地区十几个非洲国家的通用货币,其最大的特点,便是直接和法郎挂钩,保证能和法郎互相兑换(后来改成了和欧元互相兑换)。

但代价就是,这些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实际上归法国所有,法国可以随意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非洲法郎实际上是法国对法郎区国家的“货币奴役”。

(法国球队里的黑人)

可以说,法国在非洲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直到殖民地独立60年后,仍然无法彻底摆脱。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已经从苏联时期的东欧诸国,退步到连临近的乌克兰都无法彻底掌握了;英国在殖民地的影响基本上也只剩下讲英语这一条,政治上的影响微乎其微。

而法国在非洲的驻军,则更加赤裸裸地说明这一点。长期以来,派驻非洲的维和部队里,法国士兵的占比总是最高的,而且法国在非洲本身就有许多军事基地。

上世纪80年代的乍得战争、90年代的卢旺达内战、本世纪初的科特迪瓦战争和利比亚战争,都有法国军队的身影。

(法国凯旋门阅兵)

除了这一点,法国在欧洲地区的军事存在也是它独特地位的保证。随着苏联解体,欧洲国家颇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意味,军事力量正逐步萎缩。

拿英国举例,据之前的统计,现在英国共有40多位海军将领(指少将和少将以上的职衔),这一数量比英国现在的水面舰艇和潜水艇的数量加起来还多;而陆军就更惨了,有250多名将军,却只有200多辆坦克,这还是五常之一的英国。

相比之下,虽然法国军队规模不大,但是起码还是有相当作战能力的。各军种的武器配备还比较合理,还有独立研发先进装备的能力,像是“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阵风”战斗机等装备,都是一个国家军工能力的象征。讲一句法国军事力量冠绝欧盟,那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从以上两点我们便可以看到,法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半个非洲都唯法国马首是瞻,还有一支欧洲第一流的军队,这些便是法国大国地位的保证。

如果法国倒向美国,那么美国便可以在欧洲大展影响力,控制欧洲小国,同时扩大自己在非洲的势力范围。但如果法国与美国交恶,那不光美国在非洲站不住,就是欧洲这个美国的“老本家”,美国也是捉襟见肘。

因此长期以来,美国对法国的态度都是:能拉拢最好,如果不能拉拢过来,那就尽力让法国保持中立。

事实上,这一思路在之前都是很好用的,但现在世殊事异,美国这招已经不好用了。

勒庞其人

现在法国的总统选举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剩下来的候选人只有勒庞和马克龙两位,上文所提及的世殊事异,便出现在勒庞的身上。

马克龙我们都比较熟悉,他已经当了五年的法国总统,从其内政外交来看,他其实是亲美的。去年9月份,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随后澳大利亚就推掉了

从法国采购潜艇的计划,转而投向英美两国的怀抱,要知道,这笔采购计划金额达到660亿美元,堪称世纪大单。

(美英澳三国领导人会晤)

法国不光失去了一块肥肉,还狠狠被澳大利亚打了脸,一时间法国国内群情激奋,要求马克龙采取强硬措施回击。结果马克龙只是说了几句狠话,然后召回大使,等事情平息之后,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11月份就和美国总统哈里斯大谈美法合作。从中便可见马克龙的亲美态度。

而勒庞就完全不同了。前面已经提到过她对美国的态度,而那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勒庞是法国极右翼势力的代表,关于这个极右翼势力以及勒庞本人,如果要做解释的话需要花费很大的篇幅,大家把这个人理解为法国的特朗普就好了。

这两人的对外政策几乎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特朗普号召美国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勒庞则更进一步,此前号召要退出欧盟和北约,虽然勒庞后来为了争取中间选民,不再号召这一点,但也足可见其倾向。

特朗普不说亲俄,起码在美国的政治环境里,没那么反俄,勒庞那就是明摆着亲俄了,她甚至表示“克里米亚是俄罗斯领土”,这在国际社会上很是少见。

美国自己有个特朗普,就差点要了“自由与民主”的命,法国再来一个,那就真是“人心散了,队伍没法带了”。

如今勒庞与马克龙二人的得票率差距不超过5%,勒庞虽然落后,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即便勒庞此次竞选失利,这也说明欧洲右翼保守势力已经抬头,早晚他们会抬一个人上去代表自己的意愿,美国也是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

大厦将倾

如果勒庞在此次大选中上台,并按照她现在的政治理念来改造法国,这将是影响欧洲未来格局的事件,而且就如特朗普上台搅动世界局势那样,勒庞上台也将对世界局势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将失去意义。前面也提到过,美国以防备苏联的名义成立了北约,并且在苏联解体后,又把矛头对向了俄罗斯。

但实际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长期以来都是亲西方的,一直都想融入西方市场,90年代俄罗斯举行的多项经济体制改革,其操刀人都是来自西方的学者,目的就是想建立起西方那样的经济体制。

(俄罗斯军队正在阅兵)

但是美国一直不接纳俄罗斯,这其实颇有“养寇自重”的意味。如果俄罗斯当时融入了欧洲,甚至加入了欧盟,那么美国还有什么理由保持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北约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有敌人才有战友,因此,美国就不断给欧洲国家讲“狼来了”的故事,不断塑造俄罗斯善战好斗的形象,总而言之就是一个理念:欧洲安全不能没了美国。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每当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关系不错时,美国总是要出来搅局;每当美国内部有什么问题,就立马开始营造恐怖气氛,污蔑俄罗斯干涉国内政治。

此次的俄乌战争,美国在背后可谓是出了大力气,不是美国牵头制裁俄罗斯,欧洲压根就组织不起来反俄阵营。

即便勒庞上台后不退出北约与欧盟,但她光是与俄罗斯修好,就足以动摇美国在欧洲营造的反俄气氛。

其次,便是美国国际战略的全线溃退。长期以来,美国都喊着“重返亚太”,其实目的就是遏制中国,要联合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压缩中国战略空间,孤立中国。

现如今,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对手”这一理念,已经成了美国政界的基本共识,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特朗普与拜登二人几乎是言必及中国,似乎离了中国他们就不会说话了。

但遏制中国需要调整美国的全球力量部署,将重心从欧洲转到亚洲来,光动动嘴皮子没一点用。这一点不光有军事上的考量,还有政治上的考量。不过欧洲现在这个局势,美国是没办法统一理念,集体调转矛头的。

(美国航母靠岸)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欧洲一日不消停,美国就一日不能集中力量遏制中国。综合来讲,美国需要一个听自己话的欧洲,需要一个团结的反俄的欧洲,这样自己才能坐收渔翁之利,然后抽调力量对付中国。

而勒庞就是这里面的变数。此人和特朗普一样,她不认为俄罗斯是欧洲或美国的威胁,相反,法国乃至欧盟,是完全可以和俄罗斯合作的。

勒庞的国内政策我们不需考虑,单讲她的对外政策,我们便可以发现,考虑到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如果勒庞真的上台主导法俄和解,那么很大概率她还真能搞成。这怎么可能不让拜登头疼呢?

队伍不好带

也是基于以上原因,如果勒庞上台,必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且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反应。不过,这也都是美国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长期以来,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认为只有胡萝卜加大棒才能“降服”自己的盟友,而特朗普上台之后,更是高声喊出了以往美国政坛心照不宣的口号:美国优先。

特朗普四年的任期,基本上让美国的盟友们看清了这个世界头号强国,到底是个什么做派,自己盲目跟随美国又是什么下场。而在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下,西方各国经济普遍低迷,保守势力自然抬头,勒庞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罢了。

这两者相结合便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对美国所谓的“普世理念”不买账了,因为他们发现美国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却全是生意,而且为了这点利益不惮于牺牲盟友利益。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使人信服呢?

(特朗普支持者冲击国会山)

这次俄乌冲突就深刻体现了这一点。美国远在美洲,自然资源充足,根本不需要从俄罗斯进口什么,欧洲却需要俄罗斯的资源,而且是十分巨量的需求。

然而美国鼓动如簧之舌,将反俄塑造成了“正义的事业”,谁要是不反对俄罗斯,就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这迫使欧洲诸国不得不站队美国,加入进制裁俄罗斯的行列里来。然而事实却是欧洲国家根本无法与俄罗斯彻底切割,制裁俄罗斯其实是在损害欧洲国家自己的利益,盲目站队绝不可取。

这种隔岸观火,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举动,不光我们看得清,许多欧洲民众也是看得清的。他们对俄罗斯干了什么并不感冒,只看到在这场冲突里,美国的能源企业大赚了一笔,自己每月的天然气费用和汽油钱涨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选择勒庞这样的领导人,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人心一旦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现在的美国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

变局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我们现在正赶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连资本主义的老巢——欧洲,现在也陷入到深深的不确定性当中。

换在以前,谁能想到以“白左”著称的欧洲,能出现勒庞这样的极右翼领导人呢?而且这位领导人还夺得了大量的选票,令建制派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对付。

前面也已经提到,不管勒庞有没有赢得大选,这都代表着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欧洲,已经渐行渐远。

同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也不再能通过控制欧洲来攫取利益了,因为它自己也陷入到了政策方向的不确定性当中。特朗普、勒庞这类人并不是笑话,它代表着选民们对政治的不满。

未来欧洲将何去何从?这一点恐怕谁都答不上来,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是前路多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