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执行看什么书(关于活动执行的书籍)

我们为什么需要精要主义

精要主义的概念,我们前面说过,就是主张只做最该做的事,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以便做到贡献最大、效率最高。按作者的话说就是把“更少,但更好"作为行动的铁律。它的概念很清楚,但要深刻理解精要主义,最好把它和“非精要主义"做个对比。

要知道,精要主义强调“更少、但更好",而非精要主义则会考虑所有人、所有事。精要主义认为,人生中重要的事是少数,需妄作选择,关键是如何取舍;而非精要主义的思维是一切都重要,我们不能忽略任何东西,要把一切都安排妥当。换句话说,非精要主义是盲目地追求更多,而精要主义是自律地追求更少。结果信奉精要主义的人会完成精选的重要工作,一切尽在掌控中;而非精要主义者“则因为承担了太多的任务,常感到筋疲力尽,茫然无措,打个比方,精要主义对人生和事业的意义,就像我们整理衣柜。如果你从不整理衣柜,它就会变得乱七八糟,里面大部分是你很少穿的衣服,每次找衣服都很费劲;但如果你定期清理,它就会整整齐齐,只挂着少数几件你爱穿的衣服,用起来非方便,穿起来精神抖。

所以 , 精要主义不是偶尔删除每天的任务清单 , 而是有目的、战略性地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 不仅要摆脱那些明显浪费时间的事 , 还包括放弃一些很好的机会; 因为世界上有那么多机会 , 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都去尝试,只能聚焦在少数重要的事情上。

换句话说, 精要主义者和非精要主义者相比 , 一个是精力被分散到很多不同的事情上,导致每件事都有零星进展,但都不能让人满意;另一个是同样精力用在少数几件事情上,所以能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取得显著进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你看,精要主义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也很明白。但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人被“非精要主义"的难题所困扰呢?这就像每个人都知道整理衣柜的好处, 但大部分人的衣柜依然是杂乱无章一样。在这本书里 , 作者总结了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成功带来的悖论。假如我们有专注的目标和努力的重点 , 肯定有助于成功。但是成功以后, 会有更多机会选择, 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 , 被更多的事干扰。于是会偏离最初的目标, 无法保持原有的专注 , 从而埋下失败的种子。一是可选择的对象呈指数级增长。在过去数十年中 , 因为贸易全球化的发展 , 人们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 , 超过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 因为选择越多, 越难把重要的事情做好,决定越多,决定的质量越差。

二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困扰。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让人们能快速分享信息》也带来了新的回题。因为互联网高速互联,信息过载,观点过多,会造成我们注意力分散、社交,压力增大,极大地干扰我们的思考和决策。

三是被“你可以拥有一切"的观念误导。这种观点存在无形中被兜售,在公司里被追捧,还被植入到职位描述中。在如今选择和期望急剧膨胀的时代,是对忙碌的生活火上火上浇油。

在这样的环境里奉行精要主义不容易。只有特别强调精要主义的思维,才能抵御“非精要主义"的影响。这种一思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选择。我们要相信,选择是一种重要的力量;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选择的能力。如果忽略了选择的能力,就等于选择了无助,只能服从他人的选择,或服从外部的力量,将自己的自由意志毁于一旦。

二是甄别。要知道,对单个人来说,宇宙中很多事物,包括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没有太大价值。我们面临的大部分是噪音,只有少数弥足珍贵。因此,多努力不一定多收获,反而追求更少,可能结果更好。

三是取舍。正像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说过:“所谓的解决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舍。"我们不能什么都有、什么都做,要认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在关键领域作 出明智的取舍,成为自己行动的主宰。

总之,精要主义思维需要三个改变,从“我必须做"到 :我选择做",从“这些都重要"到“大多数事情不重 ,从“怎么能兼顾一切"到“怎么能坚持不懈"。一旦树立这些观念,践行精要主义就有了三个步骤后面会详细讲述。这里不妨借用整理衣柜的比喻来简单说说这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探索。面对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衣服,不要问:“这衣服我以后还有机会穿吗?"而要问:“我喜欢这件衣服吗?" “我穿上这件衣服好看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就应该淘汰它。就像在工作中,不要问:“这件事对我有用吗?"而要问:“这件事会对我实现目标提供最大帮助吗?"这样才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个步骤是排除。假如你把衣服归为两类,一类是“必须保留",一类是“需要清理",你会发现,把旧衣服扔掉 很难。因为人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评价要高下它的实际价值。这时候可以换个思路问:“如果我现在没有它,我会花少钱来买它?" 往往能解决问题。因为对大部分旧衣服,我们肯定不愿再花钱去买它,换句话说,它在当下的价值等于零,就应该坚决地淘汰掉

第三个步骤是执行。要使自己的衣柜保持整洁,就得经 常清理和舍弃。比如用大袋子装好要扔掉的东西重新排列;你要了解废弃物的存放地和当地旧货商店的营业时间,并安排好去哪儿的时间,等等。也就是说在工作中,一旦弄清了哪些东西要舍弃,哪些要保留,就需要具体方法来执行,这也是后面要展开的内容。

总之,精要主义是整理人生“衣柜"的必修课。它不像整理真的衣柜那样,只要一年一次,一个月一次,或一周一 次,执行是一种铁律,你必须在每次作决定时执行它;精要主义也是一种帮你在多数没有意义的琐事和少数真正重要的事情之间作取舍。掌握这套法则,你就可以在工作中事半功倍。

如果我们不懂精要主义,不按时整理人生的“衣柜",结果会怎么样?随着时回推移,衣柜会越来越乱,里面堆满了你很少穿的衣服,你的形象管理会人受影响。同样,在人生和事业中,随着我们的社会角色越来越杂,应承的事越来越多、工作会变得浑浑噩噩、生活也会变得非常糟糕。除非我们找到系统的整理方法 , 否则这样的状况会永远持续下去。

第二部分

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说的 , 通过什么样的步驟和方法 ,来践行精要主义。

要知道 , 精要主义是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规划, 而不是按直觉做事。它不是应激性地作选择 , 是有意识地区别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抛弃不重要的事,为重要的事提供清晰顺畅的实现路径,所以它需要一套自律、系统的方法。

首先第一步,是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事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探索"。

回想一下前面谈到的那个衣柜,如果我们用宽泛的标准问,某件衣服未来还有没有机会再穿,那么结果可以想象,衣柜会被几乎不穿的衣服塞得满满当当。相反,只有问自己真的喜欢它吗,自己穿上去好看吗,这样明确的问题,才有可能狠下心清除那些乱七八糟的衣服,腾出空间放更好的衣服。

同样, 非精要主义者在作选择时 , 会运用那些盲从的 、 不明确的标准。比如 “领导让我做 , 那么我就做。 "或者更宽泛 “有人请我做 , 我就去做。 " 甚至 : “别人都在做 , 那我应该怎么做"等等,这种泛的标准会大去增加我们的任务,来严重的负担。

那么,怎么才能辨别真正重要的事情,过虑掉那些不重要的事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任何事情,只要不那么确信,就果断拒绝。用一位企业家的话

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是',那就应该是一个肯定的'否' ''这句话非常重要。按这个思路,作者主张,当我们面对各种机会或任务时,只接受前1 0%的对象。书中提出3个步骤、3条最低标准和3条极端标准,来对它们作选择。

第一步,把可选择的机会记下来。第二步,写下3条最低标准,妄满足这3条基本标准,才能纳入考虑。第三步,写下3条极端标准,如果这个机会不满足3条极端标准中的2 条,答案依然是“不"。凭借这样简单的流程,可以淘汰绝大部分选项。比如如果我们在脑海里搜索“一个好的职业机会"会有很多结果。但如果你问3个有关理想的回题:“我深深热爱的是什么?" “能发挥我才干的是什么“ “别人需求的是什么?"结果范围会大大缩小。这就是明确标准和系统的作用。

另外作者还谈到,在纷繁的社会中,要从当下适当抽离,退一步看清局势,为自己创造探索和思考的空间。还要放眼全局,而不是纠缠细节,才能认清问题本质。如果可能:最好是通过实地考察,捕捉不寻常的细节,才能发现直正重要的事物。总之,信奉精要主义的人要花大量时间用于倾听、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将有意义的少数事项从无意义的多数中甄别出来。

接下来是第二步:排除 一也就是摆脱无意义的多数事项。

回想一下前面提到的衣柜。到这个时候,你已经仔细打量了衣柜里所有的东西,把衣服分成必须保留的和应该扔掉的两堆。但你会发现,扔掉旧衣服并不容易。你可能有点恋恋不舍,会担心过一段时间,假如后悔不该扔掉某件衣服,那怎么办。

这种感觉是正常的。人们对于自己拥有东西,评价往往高于它的实际价值丿所以舍不得扔掉丿这就是所谓的“ 赋效应''。你可以换一种方式考虑:“如果没有它,我愿意花多少钱去买?"这种方法也就是假装你还不曾拥有,能帮我们摆脱很多看似有用却没有价值的东西。同样,在工作中决定要淘汰哪些事情时,也可以问:“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做什么来争取?"或者说,“如果我不是己经参与了这个项目,我愿意费多大的劲丿C来参与其中?"如果答案不是确定的“是",那么就应该是肯定的 曰。迓是排除那些次要选项的重要方法。

书中谈到,我们之所以陷入对冗余事物的纠缠,在很多时候是不地承认过去的失败,还试图晚回败局、弥补损失,这时特别需弓虽调,止埙就是最大的。就像作者提到他的一位朋发,开车时从不停车问路,因为他不愿承认自己迷路了,结果总是,良时间一圈一圈地来回岱,却哪几也到不了。这是一个興型的非精要行力。当错误发生时,只有承认自己犯了错,才能让这个错误留在过去。如果我们总是否认错误,就会漫无目的地在原地打转,无法取得进展。这时要做的是承认错误,尽快止损,重新开始。

书中还有一个类比,让我深有感触。它把排除没有意义的琐事比作编辑,就像一位企业家曾说:首席执行官就是公司的首席编辑。精要主义者认为改善需要删减,减去那些分散注意力的词、形象和细节;而非精要主义者认为改善就意味着增加,对每个词、形象或细节恋恋不舍。作者由此提出“编辑人生"的四条原则,包括删减 自律地抛弃好选项,纠正一一反观核心、调整方向,还有谨慎克制等等,可以用来把无意义的琐事逐出我们的生活。

另外,排除不重要的事意味着要对其他人说“不",并且是经常性的。这意味着要拒绝很多社会期待,是需要勇气的。一般人为免尴尬,经常应承不必要的事,而精要主义者敢于坚定优雅地说“不"。它不仅是心智的训练,也是情感的训练。关于这一点,原书有精彩的论述,限于篇幅,不说了,感兴趣去看原书。

总之,要拒绝工作和生活中的和,会,比扔掉在柜里的旧衣服要难得多,但是我们必须作决定。在那些看似都重要的事情中有所选择,才能帮我们在事业上聚焦力量,为迈向下一步的成功做好铺垫。

最后一步,是执行 让有意义的少数事项做起来毫不费力。

再回到前面那个比喻,如果想让自己的衣柜保持整洁,就要做常规整理。比如,你需要一个很大的袋子,来装要淘汰的东西,还要知道废弃物存放地和当地旧货商店的营业时间等等。也就是说,一旦我们确定哪些行为和努力要保留,就需要一套常备体系来执行。不能等到衣柜满得要被撑破时,才做一次让人筋疲力尽的大清理。

对于重要任务,有两种思路,要么用蛮力执行,要么让它自动运作。非精要主义者认为,重要的事都是被逼着做成的冫执行不过是一种生硬的努力,为了把事情完成冫需要埋头苦干。精要主义者则不同,他们设计出一种常规惯例,让自己认定的重要事务沿着默认的路径执行。因为有正确的常规,每一分努力都会产生预计的效果。

比如,如果缺乏正确的常规,我们会经常陷入一些非精要的习惯中,就像每天早上一醒来就刷手榌,每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买个零食,或者在网络上闲逛。怎么牖弃这些没有意义的琐碎习惯去执行重的常规活动呢?书中介绍了五个环节,包括先啃最难啃的骨头、建立混合型常规、逐个击破陈规陋习等等。限于篇幅,咱们重点介绍两个。

第一是检修自己的行为触发器。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常规,并不需要真的去改变行为,只需要找到引发这些习惯的刺激事件,并让它和另一些重要的事情相关联。比如,如果下班路上的超市是让你买零食的触发器,那么下次路过时,你要让它提醒你去街对面的熟食店买一份沙拉。或者,如果闹钟一响你就会刷手机,那么就用它来刺激你起床读书。刚开始时,要抵制买零食或刷手机的诱惑的确很难。但是每次你执行新的行为,都在强化大脑中这种刺激与新行为的关联,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你就会下意识地、自动地执行新的计划

第二是创造新的触发器。要让行为有新的变化,不能局 限于现有的刺激事件,可以创造新的事件来形成新的常觐。作者就是用这种方法培养了写日记的习惯。之前他写日记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听说需要某种物品作力信号,来提醒自己每天在特定时间写作。于是他把日记本放在包里,紧挨着电话。每天晚上把手机从包里拿出来充电时,就会看到日记本,这就是一个直观的提醒,让他在上面写东西。就这样,他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也就建立了一种目标行为的自动化程序。

另外,要能执行预定计划,专注当下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总是念念不忘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并沉浸在耒来、自己臆想的挑战和遇里,肯定会心不在焉,注意力涣散,也就是所谓的瞻前顾后。那怎么才能专注于当下呢?这本书提出三点:首先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其次是把未来清除出去,并且还要给每一个清单排列优先顺序。这样才能抓住重点,集中精力。另外还有,要重视小胜的价值,也就是对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为自己喝彩,这样可以不断增强自信,推动我们迈向预定的目标。

总之不管是要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还是要迈向新的事业高度,我们通常会觉得执行的过程充满困难,必须硬着头皮强迫自己去完成。精要主义者则不同,他不是逼着自己去执行,而是把时间省下来,创造一种方法,用来扫除障碍,使任务执行变得轻松自如。通过这样的程序塑造,就能在工作中事半功倍,收获更多,贡献更大。

说到这几,关于这本书的解读就接近尾声了。我们来回顾一下。

在第一部分,我们介绍了精要主义的基本观念,包括什么是精要主义,我们为什么需要精要主义。所谓精要主义,就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舍弃不重要的事项,以便达到贡献最大、效率最高。作者的话说,就是把追求“更少,但更好"当作行动的铁律。它能帮我们在重要事情上集中发力,带莱显著进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在新的社会趋势下,比如全球化带来的选择急剧增多,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干扰等等,让人很难保持聚焦和专注。在这种环境下,为了抵御非精要因素的影响冫我们更要强调精要主义,在观念上完成三个改变,从“我必须做"到“我选择做",从“这些都重要"到“大多数事情并不重要",从“怎么能兼顾一切"到“怎么能坚持不懈" 这样才能为实践精要主义奠定基础。在第二部分,我们讲述了实践精要主义的方法。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是探索,也就是区分没有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其中最简单的办法是,任何事情只要不是十分确信,就果断拒绝,这样能忽略90%的机会,只留 10%的重点。

第二步是排除,也就是舍弃没有意义的多数。对需要舍弃的枧会或任务,我们要假设它不存在,问自己现在愿意付出多大代价拥有它,这样才能看准它的价值,作出正确判断。最后一步是执行,也就是让有意义的少数事项做起来不费力。这一步最重要的是,检查自己的行为触发器,戒除不良习惯,建立并巩固优良查自己的行为触发器,戒除不良习惯,建立并巩固优良习惯;并且专注于当下,不被过去或未来的杂念干扰,按照养成的好习惯,自动完成最重要的任务。这三个步骤加起来,不仅能形成一个闭环,并且能持续运作,让我们获得一套长期的解决方案。

这里要插一句,关于精要主义的实践方法,原书还有更细致的内容,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看原书。但即便不看原书,到此为止它的核心内容你已经大致掌握了。

最后要强调的是,对精要主义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把它当成偶尔的尝试,另一种是把它当作一种人生态度。很显然,要让精要主义发生作用,必须把它镶嵌到我们的意识中,固化为行为习惯才行。否则它就像一阵风,在给我们带来一些安慰之后,很快就无影无踪了。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头等大事就是要把头等大事当作头等大事。要记住,非精要主义是盲目地追求更多,而精要主义是自律地追求更少;要把追求“更少,但更好" 的精要主义当作行动的铁律,而不是偶尔的灵感,它才 会带来真正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