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小麦适合什么地质()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逐步从传统向现代、科学的方向发展,国内粮食和食品加工企业对优质专用小麦原料的需求十分迫切。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山西农科110专家温辉芹就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术要领做了详细介绍。


温辉芹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山西农科110专家

  专用小麦品种分类

  根据小麦籽粒的营养和食品加工品质,专用小麦品种可分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

  强筋小麦籽粒角质率大于70%,籽粒硬度大,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吸水率高,弹性较好,适于生产面包粉及搭配生产其他专用粉的小麦。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强筋小麦品种有高优503、藁麦8901、豫麦34、郑麦9023、济麦20、小偃54、陕优225、晋太170等。

  中筋小麦籽粒硬度中等,蛋白质含量中等,面筋含量在30%左右,水煮性能好。适于制作中国传统面食,如面条、馒头、饺子等,馒头体积大。中筋小麦是中国居民需要量最多的品种类型,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较多,有周麦12、周麦16、周麦18、豫麦49、豫麦70、晋太182等。

  弱筋小麦籽粒结构为粉质,角质率小于30%,质地松软,硬度较低,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低。该类品种适合作为饼干、糕点等食品的原料。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较少,主要有宁麦9号、皖麦48、豫麦50、郑麦004等。

  发挥专用特性合理利用

  01品种合理布局

  我国各麦区气候生态、生产栽培条件差异大,不同小麦品种适应不同的自然、栽培条件和耕作制度,必须在适应其生长发育的地区种植,不同生态区都需要发展与其相适应的品种。

  02品种合理搭配

  品种合理搭配是指在品种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在一个较小的地区范围内,为适应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和生态条件,既避免品种“单一化,提高稳产性,又避免品种多、乱、杂,需要选用若干个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品种,因地制宜地合理搭配,做到地尽其力、种尽其能,达到不同地区、不同地块都增产的目的。如在高水肥地,应选用抗病、抗倒伏、高产潜力大的品种;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薄的品种。一个自然村以选用1~2个当家品种,2~3个搭配品种为宜。

  03良种良法配套

  良种良法配套是指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还要因种施管,看苗促控,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使良种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缺点得到克服或弥补,把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在小麦种子生产和推广工作中,必须做到良种良法一齐推。如在水肥条件较差的麦田,宜选用分蘖力强、繁茂性好、耐旱、耐瘠、省水肥的品种;在高水肥田,宜选用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病、耐水肥、高产潜力大的品种。同时对不同的品种配套不同的栽培技术体系,如株型松散的宽叶型品种,播量宜少些;叶片窄小上举、株型紧凑的品种,耐密性较好,播量宜多些。

  04品种及时更换

  品种更换是指用新育成或引进的优良品种替换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老品种的措施。在生产上,一方面随着小麦品种推广应用,品种一般都会因混杂或变异发生种性退化;另一方面社会对小麦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品种更换。品种更换周期一般为3~5年,每更换一次都会使单产提高10%以上。

  播种环节注意三个问题

  播种技术是小麦栽培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环节。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小麦出苗、麦苗生长和麦田的群体结构,也影响其他栽培技术措施的实施和产量的形成。衡量播种质量的标准是达到苗全、苗齐、苗匀和苗壮。播种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和高质量播种等技术环节。

  01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使小麦苗期处于最佳的温度、光照、水分条件下,充分利用光热和水土资源,达到冬前培育壮苗的目的。确定适宜播种期的方法为:根据品种达到冬前壮苗的苗龄指标和对冬前积温的要求,初步确定理论适宜播种期,再根据品种发育特性、自然生态条件和拟采用的栽培体系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最终确定当地的适宜播种期。

  小麦冬前积温指标包括播种到出苗的积温及出苗到定蘖数的积温。播种过早,造成营养生长过度,不利于安全越冬。播种过晚不利于营养生长。小麦一生的各生育阶段,都要求相应的积温。但不同地区、不同海拔和地势的光热条件不同,达到小麦苗期所要求的积温时间也不同。一般我国随纬度与海拔的提高,积温累积时期加长,因而播种要适当提早。华北大部分地区都以秋分播种较为适时,各地具体播种时间均依条件的变化进行调节。

  不同栽培体系要求苗龄指标不同,因而播种适期也不同。依靠分蘖成穗的,要求冬前以偏旺苗(主茎7~8叶)越冬,播期要早。独秆(主茎成穗为主)的要求控制分蘖,以主茎成穗(冬前主茎3~4叶),播期要晚。可见适期播种是随其他栽培因素而改变的相对概念。由于播种期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在理论推算的前提下,根据实践,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冬性品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6℃~18℃、弱冬性品种一般在14℃~16℃时,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播种,在此范围内,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肥力、地形等特点进行调整。

  0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包括确定合理的播种方式、合理的基本苗数,提出各生育阶段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最佳产量结构等。实践表明,亩穗数是合理的群体结构与最佳产量构成的主导因素,基本苗数是取得合理穗数的基础,单株成穗是达到合理穗数重要的调控途径。而在当前大面积中低产条件下,通过播种量控制基本苗是合理密植的主要手段。

  小麦标准化生产上通常采取“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的方法确定实际播种量,即以土壤肥力高低确定产量水平,根据计划产量和品种的穗粒重确定合理穗数,根据计划穗数和单株成穗数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再根据计划基本苗和品种千粒重、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等确定播种量,种子发芽率在种子质量的检验中确定,田间出苗率一般以80%计,根据整地质量与墒情在70%~90%范围内调整。

  在初步确定理论播种量的基础上,实际播种量还要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品种特性、播期早晚和栽培体系类型等情况进行调整。调整播种量时掌握的原则是:土壤肥力很低时,播种量应低些,随着肥力的提高,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当肥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则应相对减少播种量。对生长期长、分蘖力强的品种, 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条件下可适当减少播种量。大穗型品种宜稀,多穗型品种宜密。播种期早晚直接决定冬前有效积温多少,播种量应为早稀晚密。不同栽培体系中,精播栽培要求苗数少,播量低,独秆栽培由于播种晚,因其冬前基本无分蘖,要求播量增大,常规栽培,播期适宜,主穗与分蘖并重,播种量居中。

  03高质量播种

  在精细整地、合理施肥(有时包括灌水)、选择良种、适时播种和合理密植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基础上,要实现小麦高质量播种,必须创造适宜的土壤墒情,还要采用机械化播种,并选用适当的播种方式,才能够保证下籽均匀,深度适宜、深浅一致,覆土良好,达到苗全、苗齐、苗匀和苗壮的标准。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3~5厘米为宜,在遇土壤干旱时,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土壤水分过多时,可适当浅播。要防止播种过深或过浅,如果播种太深,幼苗出土消耗养分太多,地中茎过长,出苗迟,麦苗生长弱,影响分蘖和次生根发生,甚至出苗率低,无分蘖和次生根,越冬死苗率高;播种太浅,会使种子变干,不利于根系发育,影响出苗,丛生小蘖,分蘖节入土浅,越冬易受冻害。

  施肥掌握三个要素

  小麦的施肥技术包括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01施肥量

  施肥量与小麦的需肥量、土壤供肥状况、肥料的养分含量及肥料的利用率等有关。

  肥料利用率受肥料种类、配比、施用方法、时期、数量和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冬小麦氮肥利用率约为50%。小麦氮肥利用率,随施肥期后延而提高;磷肥利用率受肥料与根系接触面大小的影响;有机肥的利用率因肥料种类和腐熟程度不同而差异很大,一般为20%~25%。据有关研究,每亩产量在200千克以下的低产田,氮磷比为1:1时效果最好。而每亩产量为200~400千克时,氮磷比以1:0.5效果最好,表明低产田磷素的突出作用。

  02施肥时期

  一般冬小麦生长期较长,播种前或播种时一次性施肥的麦田极易出现前期生长过旺而后期脱肥的现象。春麦由于营养生长过程很短,幼穗分化开始早,尤其是在没有灌溉的条件下,一次性重施种肥(或播前施肥),有很重要的作用。

  03施肥方法

  重视施用有机肥,一般每667㎡施用量在2~3立方米的基础上。对地力较瘦的农田,同时每亩深施碳酸氢铵25~50千克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专家介绍

  温辉芹: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山西农科110专家,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从事小麦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研究30余年,精通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主持审定小麦品种10个,主持参与6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其中,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晋太170的推广,获得2008年度省科技进步1等奖。通过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成果推广经验。

  编辑:石慧芳 王大伟 审核:申红涛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了解更多实用、原创性农业技术、知识请关注农科110微信公众平台。方法一:微信搜索:农科110,点击关注。方法二:微信搜索ID:sxnk963110,点击关注。)